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贝多芬非常注重钢琴奏鸣曲的写作, 而《热情》奏鸣曲是他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本文从《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内涵、演奏提示、钢琴家演奏版本等方面来分析这部巨作。  相似文献   

2.
万维佳 《文教资料》2011,(35):84-86
文章从时代背景、内在逻辑、创作特点等方面解读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挖掘这首钢琴奏鸣曲的艺术价值,为学习和演奏该作品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是其32首著名钢琴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从奏鸣曲入手,对作品内容与写作背景做了介绍,对作品的三个乐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是浪漫主义的鼻祖。贝多的钢琴奏鸣曲在其作品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文章以《热情》为例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以及演奏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了解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特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阿尔贝托·吉纳斯特拉是二十世纪拉丁美洲著名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风格多样的钢琴作品,而《第一钢琴奏鸣曲》正是其广受赞誉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规模宏大、热情高亢,展示出了作曲家非凡的创作天赋。本文从作曲家的创作历程入手,主要对《第一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和演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余莉娟 《青海教育》2006,(11):37-38
一、钢琴奏鸣曲《热情》 钢琴奏鸣曲《热情》是贝多芬创作中期伟大的英雄性作品之一,是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充满斗志的“热情”像巨浪一样澎湃起伏,它向我们展示了贝多芬创作思想极其罕有的威力。在这儿,他真正站在了两个时代的交合点上——理智的时代和情感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钢琴音乐作品的体裁丰富多样,在众多体裁中奏鸣曲的重要性可谓首屈一指。无论是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钢琴教学中,奏鸣曲的分量都超过了其他形式的钢琴作品,在国内外的钢琴考级与比赛曲库中,奏鸣曲是必弹体裁之一。《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一书是一本关于德奥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演奏与教学的著作。该书从不同视角对德奥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述分析,对于钢琴奏鸣曲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创作于1865年,由19世纪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创作,其钢琴奏鸣曲仅此一首,极具古典及浪漫主义色彩,巧妙的融合了本民族音乐元素,在传统曲式上加以创新并联合和声及节奏变化,通篇都洋溢着少年的朝气,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宏大的规模、华丽的技巧以及澎湃的热情讴歌了大自然朝气蓬勃的活力、清新的气息和抒情的诗趣,鲜明地反映了贝多芬的自然观和人文观。本文试图通过对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的分析来阐述弱音记号的重要功能及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1770-1827)是被赞誉为"乐圣"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他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在他的创作生涯中,钢琴音乐始终活跃于创作活动的中心,著名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已成为记录音乐精神发展历程的标志性文献,其中《f小调第23奏鸣曲"热情"(OP.57)》是具有时代特征艺术表现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引领了19世纪钢琴音乐的发展,已成为钢琴音乐历史中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经典作品。分析研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时代特征及其艺术表现,对今天的钢琴音乐创作及教学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古琴曲《广陵散》和西方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这两首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音乐本体艺术分析、音乐内涵及评价这三方面,尝试从中西对比、古今对比的视角,分析其中蕴含着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西方音乐中所体现出的抗争之声.  相似文献   

12.
莫扎特创作的钢琴音乐对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首先对莫扎特《钢琴奏呜曲》的产生及发展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从歌唱性的旋律主题、旋律与节奏的结合、副部主题导入的创新性三方面分析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最后从旋律性与协调性的艺术处理、复调和主调融合的艺术处理、流畅性的艺术处理、交响性与歌剧性的艺术处理四方面探讨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充满了热情豪放的音响效果和强烈的强弱对比。钢琴奏鸣曲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但包含了他的音乐创作过程,而且为钢琴音乐从古典主义进入浪漫主义搭建了桥梁。他的奏鸣曲含有自己的惊人创造力,成为了钢琴音乐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在众多钢琴演奏家中,演奏贝多芬奏鸣曲的代表有施纳贝尔、肯普夫、里赫特和阿什肯纳齐。  相似文献   

14.
路得维希·凡·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第五首钢琴奏鸣曲》短小,精炼,壮丽而简洁,充分显示了贝多芬作品的特点,是非常出色的作品。乐章具有粗狂、激烈的热情,具有英雄式的反抗精神及阴暗的严肃气氛,乐章具有交响性幅度,它完整严谨、在正确的速度下加深了作者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本文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特点《第五首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第一乐章的演奏提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奏鸣曲是古典时期钢琴艺术的顶峰之作,作为其中的代表曲目《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更是其情感最丰富,戏剧性最冲突、对比最强烈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运用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巧妙的曲式结构布局使得该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本文将从《黎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其第一乐章的曲式特征和风格特征三个方面来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丁妮 《成才之路》2011,(21):54-55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18世纪下半叶以来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创作中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艺术中的精品,也是世界钢琴文献的瑰宝,其中最为闻名的非《月光奏鸣曲》莫属。本文着重分析了这部作品标题的意义、创作背景,以及对浪漫主义乐派的影响,力图使读者从多角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17.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苏联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共创作了九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第七钢琴奏鸣曲》是最杰出的一首,1943年获斯大林奖。本文将通过分析《第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探讨普罗科菲耶夫后期作品的革新手法。  相似文献   

18.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十八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就其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Hob.XVI:50-52)当中的《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为例,探析其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绎风格。笔者在收集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文字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对于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的书籍和文章比较少,尤其对于海顿奏鸣曲演绎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应该说:我国学者对于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不乏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在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海顿钢琴奏鸣曲尤其是海顿晚期三首奏鸣曲的所有文章之后,笔者从演奏者的角度探索《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演绎问题,抓住演奏此曲时的情绪把握,比如力度处理及性格体现、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同构现象、以及如何把握整首作品的完整性等等。  相似文献   

19.
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是一首独立的钢琴小品,独立的钢琴小品在大作曲家的作品里是很少见的。现在我们经常弹奏的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和舒曼的《梦幻曲》等,实际上都不是独立的钢琴小品,而是作曲家钢琴奏鸣曲或钢琴套曲中的一个部分。如《土耳其进行曲》它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梦幻曲》是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等等。  相似文献   

20.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十八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就其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Hob.XVI:50-52)当中的《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为例,探析其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绎风格。笔者在收集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文字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对于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的书籍和文章比较少,尤其对于海顿奏鸣曲演绎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应该说:我国学者对于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不乏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在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海顿钢琴奏鸣曲尤其是海顿晚期三首奏鸣曲的所有文章之后,笔者从演奏者的角度探索《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演绎问题,抓住演奏此曲时的情绪把握,比如力度处理及性格体现、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同构现象、以及如何把握整首作品的完整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