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视剧作为主要文化产品之一,在大学生道德提升、人格完善及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浙江省某高教园区14所大学的抽样调查结果,对当前电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效能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制约电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效能的主要原因。同时论述了电视剧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热爱电视剧的人们>是中国教育台为纪念中国电视剧诞生50周年而专门制作的大型纪录片,该片从创意策划、拍摄制作、节目传播整个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科学的方法论的运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上述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不管人们对当今电视剧质量怎样不满,也不管电视剧制作能力仍然比较低,但电视剧毕竟成为中国人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国年产电视剧高达5000部,如果全部播放出来,平均每天可播十几部!不过人们又不能不惊奇地感叹:真正使观众交口称赞的,全年也未必有100部。  相似文献   

4.
以《理想照耀中国》为代表的“新主流”电视剧,探索了国家主流价值观宣传的新路向。在价值生成上,电视剧“艺术文本”形成“人民性”与“人性”兼顾的“新时代人民性”,并在题材选取中聚焦个体,叙事策略上向“人”倾斜,时空建构中倾向年轻态。在产业生成上,《理想照耀中国》在广泛的类型化、多样化的传播以及对不同文化市场的沟通上,充分发挥电视剧生产制作的工业美学优势。新的价值生成与形态生成,构成“新主流”电视剧新的美学范式,为当下电视剧的美学呈现提出新的要求,体现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新的美学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各国的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交流。而电视剧一直是最贴近人们生活,最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娱乐形式。近几年,许多优质电视剧销往海外并受到好评,例如中国电视剧在日本的传播。中日电视剧交流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应当受到重视。然而纵观目前国内关于电视剧在日本发展状况的研究,始终缺乏具体探讨。尤其是关于近几年来中国电视剧在日本的传播动态,几乎是没有。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以历史研究方法梳理出中国电视剧在日本的发展历程和当今发展动态,为今后中国电视剧更好地"走出去"提供立足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主流电视剧基于对当代青年文化特征的深入理解,以青年话语为叙事框架,以“中国梦”的话语意涵为叙事伦理,运用“梦想叙事”的方式诉诸主流价值观,实现了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活动与传播环境相统一。新主流电视剧自觉地担负起与青年文化对话的媒介使命,将对青年的角色期待寓于新主流式的言说中,在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同时,结合青年文化叙事逻辑守正创新,引领青年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电视剧产业是典型的内需型产业,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比例上,国内市场占据绝对比例.但是,中国电视剧要实现从生产大国向传播大国的华丽转身,成为承载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中国精神风貌的中坚力量,生产制作机构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庞大的国内市场,还应该生产和制作有明确海外市场意识的外销型电视剧.  相似文献   

8.
随着视频网站大规模的正规化发展,网络视频观众逐年增多,电视剧的网络传播影响了国产电视剧的传播、创作、营销等诸多方面,也使得国产电视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同时取得高收视率,视频网站与电视剧制作者如何获得利益双赢,是国产电视剧制作者应谨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振晴 《视听界》2002,(4):67-68
《桔子红了》是一部制作相当精细的电视剧,导演李少红集中了强大的制作班底,它的画面、声音、美工、剪辑都代表当今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上乘水平。但该剧在创作中也存在着一种有趣的二元悖谬的艺术现象:一方面,李少红极力弥补原小说中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玮 《东南传播》2018,(1):50-52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与我国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开始接触国外制作精良的影视剧集。从若干年前的"韩流",到广受年轻人欢迎的美剧,再到当下炙手可热的英剧热潮,优秀的影视作品给观众带来了艺术的愉悦享受,也传播了英国价值观和文化。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及话语分析的方法探讨英剧在中国的成功原因,并探讨它能为中国电视剧的"走出去"予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实现了电视剧走出国门,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电视剧制作和传播的大国,随着当下国外电视剧势不可挡地涌进国内,在这样的危机中找到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成为影视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因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加快我国影视发展,争夺世界市场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红 《记者摇篮》2004,(11):11-11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文艺观。以及在传统经典艺术中确立的审美价值观,如今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中国电视剧的负荷,似乎损害了当今电视剧作为大众流行文化自由轻松的天性和审美性质。贯通中国艺术史的高雅与通俗的深刻矛盾,一直在电视剧中此起彼伏地冲突着。  相似文献   

13.
陈昕 《大观周刊》2012,(43):36-37
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是研究中日两国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电视剧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分析研究,从社会背景,传播过程,中国电视以及中国受众特别是伴随日本电视剧一起成长"80后"的受容等方面,浅谈日本电视剧的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14.
张雯  陈荣辉 《新闻世界》2010,(8):215-216
电视剧是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塑造现代大众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最有影响力的工具之一。江西本土电视剧虽然在全国电视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并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江西本土电视剧文化传播效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从历史文化、美学符号等方面对江西本土电视剧文化传播战略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此寻求学界和业界对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支持我国影视节目社会制作工作.使其健康.有序.快捷地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于去年11月下旬.邀请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影视节目制作单位.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五洲传播中心.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负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电视剧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片面追求商品利益、忽视社会效益、惟收视率至上等问题,已成为业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进一步认清电视剧传播的媒体属性,提高电视剧品质,是确保电视剧传播有序发展的重要命题。笔者试图结合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等理论,从电视剧制作播出方、政府监管、受众素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白鸽 《今传媒》2016,(6):110-111
近几年多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热播,网络小说也成为电视剧制作公司选择剧本的重要素材。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着电视剧制作行业面临“剧本荒”、编剧行业不景气、网络小说自身优势多方面的因素,网络小说的价值也正在被发掘和重视。网络小说的发展不仅能给当今的电视剧制作行业提供剧本保障,并且也将能积极推动编剧行业的发展和剧本创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王雅楠 《东南传播》2012,(1):117-118
美剧在中国的流行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表现,以时下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通过从个人系统、情节系统和关系系统三个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剧还是中国的观众都具有跨文化传播的能力和动机,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对自我的感知和普世性价值观能都得以成功的传播,而文化深层的态度、文化模式和多样性则没有。美剧的跨文化传播经验或许能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物传记电视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类型,作为传记与电视剧的结合体,其在具备传记文学作品所有传播功能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的传播元素和更多的传播技巧.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择了从1982年至2010年间的154部人物传记电视剧进行统计分析.围绕人物传记电视剧的制作与传播中的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使之更加清楚地认识传记电视剧的生产特点,引发我们对于文化产品生产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是建构与弘扬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好载体和形式之一。借助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探知电视剧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之机制。在选材与创制阶段,电视剧创作者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艺术创作水平是关键一环。电视剧创作者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习得的,同时要受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在传播与接受阶段,电视剧构建主流价值观以摄影机运动所建立起来的叙事视角与观看主体的视角相统一为实现机制。摄影机运动建构主体认同之时,主体也在不断进行知觉加工,知觉加工受主体先在的认知图式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的双重影响。个体认同会在社会交往中不断被提起并重塑,最终形成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