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继楼是我国一位卓有成效的儿童诗人。母亲以苏南儿歌抚慰他幼年的不幸,诗的种子从此扎根心灵并在巴蜀大地长成大树。1959年至1964年是他儿童诗他作的第一个丰收期,作品为新生中国的少儿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新时期是他儿童诗创作的第二个丰收期,在固守传统的同时,他充当“爱的传播”和“明传承人”。90年代的创作更多了几分变化的美,体现了他求新求美的坚进气概。在朝新世纪前进的同时,他也酝酿着第三个丰收期。  相似文献   

2.
孩子哪有不犯错儿的?让跌倒的孩子再站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我们的天职!刚刚处理完发生在班内的一件很棘手的“失窃”事件,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从“小偷”父母那包含尊敬与感激的目光中,我读出了: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师,是一个富有耐心和爱心的老师,是一个能够保护学生自尊的老师。但是,我有愧,真的很有愧,因为面对同样的“失窃”事件,我曾经那样做过……那年我刚毕业,担任班主任。有一阵儿,不知是怎么搞的,学生的学习用品仿佛长了翅膀。今天他的小刀不见了,明天她的尺子飞走了,后天他的钢笔又没了踪影…  相似文献   

3.
引读席慕蓉(1943-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明安旗人。1943年出生于四川。先后毕业于台湾师大艺术系、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举行过多次大型画展,并获奖牌多枚。诗集主要有《七星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她的诗多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一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无怨的青春<代序>》)她的抒情诗诗情缠绵,诗意浓郁,读之仿佛步入一个“满园郁香”的艺术世界。诗作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中国古代明称为黄河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南方的古代明比黄河明毫不逊色。本通过黄河明与古代南方明的形成发展条件的分析,认为,南方优越的水热条件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是造成古代南方明消失的根源所在。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古代南方明,虽然比较发达,却十分脆弱。在强大的黄河明南侵的压力下,这种脆弱的古代南方明被摧毁,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中华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曾经集体创作过一首网络明你我唱的诗歌,当时为了写出这首诗,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讨论了好久。记得在谈到网络交友时,我说了一句自己觉得很满意的句子:“写贺卡,送祝福,广交朋友通八方。”没想到遭到了同学的反驳:“‘广交朋友’这个提法不好,我们对网络上的‘朋友’的判断力还不足,应该改成‘谨慎交友’比较好。”而一边又有一个同学发表不同意见认为,“谨慎交友”显得被动,“善于交友”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网络明。于是这句诗变为了“写贺卡,送祝福,善于交友通八方。”这首小诗我至今会背,当时的讨论也令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6.
棠棠大名叫王劭棠,是我的孙女儿,2010年11月12日出生,居然跟孙中山先生出生的月日相同。马上就要七十的人了,才得了个孙女儿,太迟;迟归迟,宝贝还是蛮宝贝的。《南京日报》有位朋友建议我给自己规定一个家庭作业:两年内为她写100首诗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雨天,我坐在窗前静静地写这篇文章,手指敲击着键盘。耳边仿佛就回响起哮源缓缓的声音。他说。爱王维的诗;他说,画画是最宁静的生活;他说,以后在山林里建个小屋肆意地读书……这个被同学朋友说成是穿越而来的隐士般的大男孩儿。其实并未与我见过面。但是随着三年来与他一句句一月月地笔谈、通话,他只要在电脑边或电话里一张口,样貌就...  相似文献   

8.
六月的祝福     
六月,我的歌像一群鸟儿,带着我的祝福飞向你们。我希望你们上学的时候,头上有蔚蓝的天空,声声鸽哨被阳光镀亮;你们回家的时候走过翠绿的树丛,有流水汩汩的向你们说再见。我希望爱和责任,在你们身上能酿成一首首的诗和一个个的故事,新鲜,美丽而又动人。六月,我的歌像彩色的花瓣,带着我的祝福撒向你们。年轻的朋友们!六月的鼓号响起的时候,你们就把节日的喜悦从校园泼向校外,荡向四面八方。我能献给你们的,是这首诗。这首诗有两段,前一段是祖国对你们,后半段则是你们对祖国。都是美丽的憧憬———憧憬中带着我发自内心的祝福…  相似文献   

9.
三目的野绿了,山朗了,原俏了,花开了;三月的河笑了,水唱了……如诗如画。 我那盆养在案头上的绣球花开了,圆圆的花骨朵儿,一圈儿一圈儿松着、绽着,给房间增添了淡淡的幽香。有人说,它是校园里的春天,有人说它是一道风景儿,有人说它是一首诗……“那是一个人。”我说。于是,他们皆惊。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文学当作沽名钓誉、捞取资本工具的“作家”并不乏其人,而真诚地把文学当成宗教的圣徒却并不多见,许地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二十年代初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诗:“看我消瘦到指尖:/看我焦燥到唇边。/都为书涩,梦艰,/诗苦,情甜,/把人弄得七分儿糊涂,/三分儿疯癫。”(《看我》)这首诗是作家对爱妻真情的坦露,也可以说是作家自己一生在文学圣地中孜孜摸索真理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1.
南宋文人高斯得《记二首儿四日雷二异》一诗,记载了南宋年间的一次双头婴儿事件,从中可以看出古人面对灾异事件的应对方式,这也是古人谶纬思想的体现.同时,高斯得这首诗歌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写诗言志的思想.对于二首婴儿和四日雷震的记载也具有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豪迈、大气的诗。这首诗,每一行都充满了男子汉的大气魄,是一种诗人对草原、对大地的行吟,读来令人狂喜。这首诗,每一个字像是一棵绿草,组合之后,就变成了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在那里,氧气含量非常高,低低的云朵伸手可摘,马、牛、羊、人在偷偷放着小屁儿……  相似文献   

13.
<正>北方的11月,是会飘着雪花的。7月的杭州,是常常下着雷阵雨的。我在南方生活了19年,到了北方,开始怀念南方的细腻,多么让人珍惜。我在北方水土不服的日子,就像我的青春在时间里水土不服,好了时,感觉就淡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水土不适应,关于年轻和老去……我希望下一个春天,度过了北方的一整个漫长冬季,能坐上南下的列车,去烟雨朦胧的杭州西湖,在雷峰塔下,写一首长长的诗。上一次到杭州时,遗憾没有在西湖上划着小  相似文献   

14.
曾经有个我想了很久的问题我明知道它是没有答案的可我总是那么傻让它始终缠绕在心头曾经有件我做得很傻的事情我明知道它其实不必要可我总是那么笨让它成为无尽的悔f艮尽管你愿把一切锁进岁月的抽屉里可我的抽屉里永远锁着一封未寄出的信[评析] 一 “永远锁在抽屉”的是“悔恨”。诗写得亲切、朴实又含蓄。诗是含蓄的艺术,作者没有直言“悔恨”,而且把它“永远锁着”,“未寄出”。世界上从来没有后悔药,实际这封“信”永远再也寄不出了。虽然寄不出,但通篇道出了作者在悔: “我明知道…···” “可我总是那么傻”、 “那么笨”,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诗词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F0003-F0003
诗释文:半壁斜阳一室明,年来心事与天同。挥毫日日写小草,孤负盆花一品红。柔枝小叶垂石榴,误入盆中不自由。欲借清风浮遐想,好将春梦作春愁。悬盆垂下绿萝涤,闭户无风亦起潮。袅娜何须施粉黛,青妆素裹也妖娆。人言粉面是荷仙,顾我含情一泫然。昔日乡湖曾数见,萍踪倩影已如烟。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明、清以来到底出现过多少版本至今难以考订,其中最受研究界重视的应属明嘉靖壬午,年出现的嘉靖本和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的毛评本。根据郑振铎先生考证,自明嘉靖壬午年之后的版本大都是以嘉靖本为母本的,毛氏父子同样是在嘉靖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三百年来毛评本已经成为社会上最为流行的一种版本。将嘉靖本和毛评本进行比较,研究一般认为毛评本行简洁,故事脉络清晰,主题鲜明。我认为毛评本在注重对情节、诗等进行大的增删以外,更注重从小处着眼,在细处生色,对人物、事件、及其环境的描述上都力求清晰精当,尤其是在语言字的润饰上比嘉靖本有了极大的提高。将两个版本细加品读,我们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毛评本是将嘉靖本放在案头,反复吟咏,进行了字斟句酌的修改,往往它只是进行了一字之改却意义重大。或使人物刻画更加符合性格特点及历史背景,或使情节发展前后通顺连贯。  相似文献   

17.
在诗歌退出科场七百年以后,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成为清代科举改革中的有力之举。文章即探讨这一文化事件得以持续实行的原因,当是清初历代科举改革政策的积累,诗教与鼓吹休明的需要,及试帖选本的"与时俱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学文学教师,在诗的问题上,近些年来我所面对的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诗的园地在急剧地缩小:爱诗的人寥寥无几,写诗的人所写的已大多根本不是诗,包括文学报刊在内的媒体把诗打入冷宫,  相似文献   

19.
桑玲 《上海教育》2006,(9A):31-31
1958年。一群从江浙沪等省市来的南方知青支援边疆建设,来到了位于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这群朝气蓬勃的南方知青,用他们的学识,在荒无人烟的贺兰山中播下了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20.
当代探索诗难懂,这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探索诗。分析起来,原因是不是有两个 ?一个是探索诗本身确实不大好懂;另外一个是,我们平常学的作品,是不是过于古典化了,我们是不是还停留在 19世纪 ?  一回生,二回熟。我上过网,我有过这方面的经验。第一次上网,我也是分不清哪是哪,找不着北。上网次数一多,我也能得心应手了。我并不笨,我相信自己多接触几回,是能够理解这些探索诗的。我天生就是一个不怕困难和挑战的人,我还想试着写它几首这样的诗呢。   现在流行网络文学,诗歌是不是也可以时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