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郭井双 《今日科苑》2010,(14):161-16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正日益显现,其危害性已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当前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运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阐明了高校体育对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钱春霞 《科教文汇》2013,(25):181-182
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就业教育的新课题,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里的弱势群体,对其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其竞争力。贫困大学生因为"物质贫困"带来了"心理贫困",也影响着其创业观念,从创业教育角度来探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不仅是创业教育实效性的要求,也是提升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对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而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甚至产生了一定比例的“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困生”。深刻分析“双困生”产生的根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为这些“双困生”提供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董琪 《科教文汇》2009,(14):53-53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的心理在适应过程中为应付焦虑而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它在人的正常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经济、学业、生活等多重压力。贫困大学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焦虑、自卑和抑郁心理.了解和利用心理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促进其心理健康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锡榜 《科教文汇》2010,(2):144-144,158
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体系在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阶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成因以及危机干预的理论和策略,联系实际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体系在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阶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成因以及危机干预的理论和策略,联系实际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兆娣 《内江科技》2013,34(4):84-85
非语言交流是人们最为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当前,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自卑、敏感、焦虑、妒忌等不良心理,危及自身的成长发展。利用非语言交流来化解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心理状态,是搞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注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贫困生特殊的家庭经济条件,他们承受了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从而出现了各种不良的心理特征.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以海南省贫困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整理、分析其心理韧性特点及相关因素,提出建议,为学生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张爽  刘岩 《科教文汇》2014,(5):214-214,216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措施进行探索。意在唤起高校和社会的关注,让更多管理者加入到危机干预的研究和实践中来,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刘永艳 《科教文汇》2013,(7):180-181
本文从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出发,探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模式。本文认为民办高校在坚持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种模式外,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转变模式,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如:大胆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和活动新方式方法;努力发挥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坚持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相似文献   

11.
侯小花 《科教文汇》2013,(21):180-181
本文从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出发,探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模式。本文认为民办高校在坚持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种模式外,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转变模式,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如:大胆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和活动新方式方法;努力发挥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坚持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体系内部沟通协作机制不健全、权责不明、监控力度不够、院系以下层面干预力度较弱等方面。实现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整体上的良好运作,需要各层面支持系统的联动配合,尤其应该加强院系这一关键层面的研究和实践。构建院系层面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需要,是提高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 《科教文汇》2009,(34):64-64,91
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调节个体的心理情绪,恢复心理平衡,提高他们应对心理危机的自发能力。本文通过对现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后干预机制的现状研究,提出了在危机干预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加强危机干预机制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既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需要。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高校辅导员在了解问题的及时性和心理危机后干预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应掌握相应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别需要关爱而又易于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群体。关注该群体的成长,分析其产生“心理贫困”的原因,积极探索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构建有时代特点、符合学生工作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奇志 《科教文汇》2011,(8):179-180
探讨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学院、老师协助贫困生个人共同努力使贫困生从经济脱贫变为经济、心理双向脱贫.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去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其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尝试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作了初浅的探析,目的在于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刘歆  赵晓敏 《科教文汇》2014,(14):219-220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一直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的扩招以及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其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笔者试以自己的研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让人们能够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提出解决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几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并对比二者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对策.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