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柏传芳 《知识窗》2014,(8):77-77
《纲要》中要求:“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体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规则性也较强,它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各项基本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2.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我们试图以规则学习为载体,依托幼儿的生活实践,通过规则图标的设计,力求在生活情境中、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帮助孩子逐渐认识和理解规则的意义,发展和提高执行规则的水平,体验规则带来的快乐,加强幼儿对规则的内化和迁移,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保证社会生活、工作、行为有序规范。规则意识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保障,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年龄小,在活动中主动遵守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差,这需要教师给予合理的引导,促使幼儿自觉遵守、有序进行,从而获得自主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亦》明确  相似文献   

4.
幼儿午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之一,是幼儿体验生活的重要一环。看似简单的活动,需要从关注幼儿午餐活动的行为出发,去关注、引导、帮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午餐活动中逐渐诱发幼儿的主动意识、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等自我管理意识,使其在午餐活动中的认知发展、动手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最大化显现。  相似文献   

5.
隋新云 《内江科技》2009,30(2):206-206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幼儿期正是良好常规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对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幼儿能够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基本学科,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其抽象性与逻辑性总是使得幼儿渐渐失去兴趣。《指南》中强调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让他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幼儿教育应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而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幼儿园数学活动设计需要生活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那么,这种理念如何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得以实施和体现呢?笔者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从生活化数学教育的情境、材料、实践等方面,举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借助观察到的事例来分析幼儿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一要明确观察目的,做活动的"有心人"。二要在观察中调整,做幼儿的"合作者"。三要在观察中反思,做家长的"引导者"。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在《指南》指导下,积极看待幼儿,并在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幼儿的潜能,拓展与提升幼儿的经验,为家长提供孩子发展的有效资料,促进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发展,促使幼儿获得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处理能力。"生活常规的培养离不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园生活中,孩子的喝水量是幼儿园老师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现如今,孩子们喜欢喝牛奶、饮料等碳酸饮品多过喝水。因此,如何通过科学引导帮助幼儿从"去喝水"转变到"要喝水",在实践中形成喝水自主性,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并指出,农村幼儿园应挖掘、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进行教育,形成农村特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我园地处江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竹",能使我们"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园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竹"资源,开展有本土气息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著名的幼儿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儿童的生命、儿童的工作。可以说,幼儿能力的发展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得到发展、更好的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要求:"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文结合《指南》精神,浅谈分析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中的运用及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教育行为准则已深入人心。在解决幼儿之间的纠纷、生活矛盾、学习困扰的时候,处处体现了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孩子们是在生活活动中学会交往技能的,在一起活动就避免不了冲突,但冲突并不是坏事,这可以启发和提示幼儿从更多的角度考虑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理解他人看法,逐步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建立规则意识,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协调与他人关系,从而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刻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重视每一个幼儿,要正确应对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平等的对待他们,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思想品德的早期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幼儿园更将德育视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日生活中无不渗透着思想品德的教育.但幼儿在集体相处之间仍会表现出许多的"消极行为"令人十分担忧.那么,怎样消除幼儿间的"消极行为"呢?主要结合十多年来的幼教实践与理论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以此希望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的双边教育力量,促进了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条明确的指出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乐于合作,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数学活动,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使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为此一要让幼儿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内涵;二要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三要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相似文献   

16.
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幼儿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这样才能在幼儿园中更好的去生活、游戏和学习。文章分析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以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在?纲要?中反复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它既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课程的组织上。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园教育生活化,课程的组织上则更多是指“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化”。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生活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自然的生活是幼儿的天性所在,受教育的生活是人类的理性追求,日常生活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需要教师的呵护。所以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兴趣,顺应幼儿的发展。捕捉教育契机,让幼儿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注意以积极、理解的态度引导幼儿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十分重要。幼儿园要注意营造浓厚人文环境,开展各种感恩活动,创设有趣的情境渗透感恩教育,让幼儿去体验、感受,知道何谓"知恩",懂得"报恩",最终理解感恩,将感恩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玩乐、发现、体验,健康快乐的成长着。陶行知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挖掘游戏,促进幼儿幸福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