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或者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2.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即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3.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4.
闫小花 《中国教师》2009,(Z2):429-430
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我们往往接收到的学情现状是一些没有系统语法知识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完全让学生系统性的理解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几乎很难。(尤其是使用功能方面的术语时,学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关闭耳朵。这样反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在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上,我总结了"简易三步法"来解决非谓语动词的习题。这个方法可被用来解决一些常规的非谓语动词习题,使用时简单,易操作,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据可循,大大的增加了学习兴趣。让我意料不到的结果是好些理解能力强的男同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不再排斥英语学习。但是,在涉及到积累的一些词语的特定非谓语动词用法时,这个方法还是无能为力的。积累还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本。简易三步法具体内容为:第一步:判断使用谓语动词还是使用非谓语动词。第二步:判断非谓语动词和相关次的主被动关系。其中相关词是指能和非谓语动词产生主动或者被动关系的名词。第三步:判断非谓语动词和谓语动词发生的相对时性。相对时性是指包括先时性,同时性,后时性在内的三种非谓语动词的时态特性。先时性是指非谓语动词已经完成,同时性是指非谓语动词正在进行,后时性是指非谓语动词将要进行。这组术语主要是区别非谓语动词和它所在句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通过这三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用的层面分析“着”表示的“即时状态”。认为“着”表示的“即时状态”具有描绘性 ,是与说话人的参照点同现的。这与“着”表示的语法意义所说的“持续状态”和“静态状态”是不同层面的概念。文中细致分析了处于事件之中和事件之末的“着”所表示的即时状态。文中分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V着”充当谓语 (或谓语中心 )的主谓句 (包括作宾语和定语的小句 ) ,V一般为“动作”动词。说明这些句子都可能提供具体的时间和语用背景 ,使“着”表示的状态具有“即时”的性质 ,并说明“着”唤起的具象与描绘性的关系。文章分 :引言、“着”表示的即时状态处于持续事件之中、“着”表示的状态处于事件之末和结语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句子的功能类型、句子所出现的上下文语境以及所使用的语体等因素对句子的规约性时制义具有制约作用。词汇手段在语法上表现的时制信息并不是其词汇义所对应的具体时间信息,而是由其具体词汇义所承载的抽象时制信息。ST是汉语句子构建绝对时制义的最终参照点,RT和ET总是位于ST的同侧。  相似文献   

7.
动词是英语中的一个重点项目,而动词中的难点则属非谓语动词。在英语中,不作句子谓语,而具有除谓语外其他语法功能的动词,叫做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有动词不定式(the Infinitive);动名词(the Gerund);现在分词(the Present Participle);过去分词(the Past Participie)。动词不定式表示“将来”和“某一次动作”。Can you imagine the building to be built next year?(将要)I like to read after the teacher.(方式:after the teacher)现在分词表示“正在、主动、习惯、在先”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动词分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两大类,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作谓语,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不能作谓语。非谓语动词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规则很多,容易混淆和出错。以下介绍利用口诀和图表学习非谓语动词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非谓”形式123,过去分词最简单;现在分词、动名词,两种形式记心间;不定式形式有三种,“完成”“进行”和“一般”。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共分三种,即过去分词只有一种形式,现在分词有两种形式,动词不定式有三种形式,简称“非谓形式123”。见下表(以动词do为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过去分…  相似文献   

9.
在学术界,英语的时、体常被纳入语法范畴进行研究。“时”表示动作发生和状况存在的时间,“体”表示动作所处的状态。但是,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和语言实践表明,时、体除了其本身的语法功能外,还有较强的表情达意、语篇衔接和描写等功能,这些功能完全可以归属于英语修辞的范畴,修辞学界应予关注,并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山方言中,有一个特殊的虚词"时的"(读轻声shìdi),它附着于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之后,构成句修饰语,为主句提供一个时间参照,表示主句所表述的事件发生在过去。它可以与主句结合,主要构成三种时制系统:先事──过去时、当事──过去时、后事──过去时。  相似文献   

11.
"时"是有关动词的语法范畴,是表达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时"表明动作在时间轴线上的位置,主要有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时间标识。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和法语和汉语,三者在时态变化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三种语言的现在时态不仅表示现在发生的动作,它的时间观念还可以上下延伸,表示过去和将来。  相似文献   

12.
以句法结构为着眼点,考察了“V着AP”这一特殊格式。发现“V着AP”格式主要表示三种结构关系:主谓关系、状中关系、连谓关系,同时在结构上具有临时性、结构松散性的特点。“V着AP”格式的句法功能是比较活跃的,它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3.
非谓语动词是高中英语学习和高考考查的重点。近几年的英语高考题中,关于非谓语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关系的考题逐年增多。本文以近几年高考中涉及非谓语主动形式表被动关系的试题为例,对非谓语动词的主动形式表被动关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so far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习语,也是高考英语时态考题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时态标志”。按英语习惯,当它表示“迄今”“到目前为止”时,句子谓语通常要用现在完成时。如:  相似文献   

15.
新绛方言属河东方言绛州小片。普通话无将来时制助词,但新绛方言中的“家”字可作将来时制助词,其用在动词(动词短语)后表示将来时态,且和进行时态助词“着”过去时态助词“过”“了”整齐排列,形成新绛方言完备的时制系统。此外,新绛方言的“家”字受整个句子声调影响在疑问句后音变为“间”,祈使句后音变为“价”。这是一种共时现象,而非其他专家所说的历时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不错",除了作定语,谓语、补语句法功能外,还可以独立成句.在定语、谓语、补语句法位置时表示评价;在独立成句时,主要有评价功能、确认功能和话语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17.
非谓语动词是英语语法中很重要的一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有英语考试,必考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包括: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其中分词又分为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非谓语动词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但在学习英语语法,阅读英语文章及参加考试时,同学们  相似文献   

18.
主观评价性时间副词“才”在语义上具有多重双向性特征:它既可以表示界变,又可以表示量化.“才”表界变时,既能表前向界变又能表后向界变;表量化时,既可以表长时量化又可以表短时量化.“才”与多重双向性语义特征相对应是句法模式上的两两对立,其语法意义可抽象为线性或度量上的相对偏离.  相似文献   

19.
动词填空     
“动词填空”是中考英语的一种传统题型,着重考查《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六种基本时态,即: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时态的技能。主要包括动词的谓语形式和非谓语形式。动词的谓语形式涉及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形式包括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中数词与动词结合表示动量时,有三种句法功能:状语、谓语和补语,数词在这三种句法位置上的表义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于"数+动"结构在表动量时的模糊性,促使一种新的动量结构——"动+数+量"的出现,而这种新形式恰恰是在"动+数"这种语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