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应该"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但卢梭自己在<社会契约论>中却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出解释.因此,有学者就从霍布斯-洛克式自由的角度理解卢梭的这个概念.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第一,卢梭在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已经反驳了这种理解;第二,卢梭的自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有意志上的相互奴役,这根本不同于霍布斯-洛克式的自由.但应该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实现这种自由呢?卢梭认为必须到"自然自由"中去寻找,因为"自然自由"的两个特征可以保障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意志不会受到另一个人的意志奴役.因此,卢梭的"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指的是"自然自由".  相似文献   

2.
启蒙以来,始终存在着"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卢梭第一个对这一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他的新共和主义政治理论,围绕人的"公民性"与"市民性"即布尔乔亚的二元对立而展开。卢梭认为市民的财富世界与公民的美德世界的对立使得现代性与道德之间出现一种排斥,他进而得出结论,近代以来公民已经消失,人处于异化状态。他希望通过小共同体美德政治模式使人参与到公共领域中来,从而克服布尔乔亚、唤醒公民性、扬弃人的异化。卢梭对人性分裂的担忧对社会转型中的我们具有启发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公意"思想是卢梭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中的民主、平等、自由理论对当代中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代中国最大的"公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平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自由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围绕着"主权在民"一说对政治权利的真正原理进行了阐述,并把国家奠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述,其中"公意"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加强对中国公民公共意识的引导,从而推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卢梭是人类政治思想史发展过程中两位重要的人物,虽然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立论角度有很大的差异,但不容置疑的是,马克思和卢梭的政治理论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从马克思与卢梭关于政治自由理论的观点出发,比较二人政治思想。马克思与卢梭政治思想的可比性;马克思与卢梭关于政治自由本质的认识和政治自由丧失的原因;再次,如何夺取政治自由和维护政治自由的方法和方式的理论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卢梭是在近现代中国最有影响的西方政治思想家之一,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卢梭的研究一直没有淡出汉语学界的视线.本文对近百年来中文世界的卢梭研究进行初步清理后认为,卢梭作为政治思想家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形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卢梭充当的是中国革命的符号;而在后期,卢梭则主要以社会契约论思想家的身份出现.本文对卢梭在汉语世界的这两种形象进行了初步的勾勒,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指出中国卢梭研究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社会契约理论是近代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关于国家起源及政府构建的系统理论阐述。在众多社会契约理论中,其中以霍布斯与卢梭之思想最为突出,霍布斯主张通过订立契约建立强大的君主集权制国家,其思想核心为"主权在君";而卢梭则主张通过订立契约建立民主共和国,其核心思想为"主权在民"。通过将霍布斯、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并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契约订立原因、授权范围和主权行使方式,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及其可行性,为现代政治生活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卢梭政治思想的矛盾性,使得有人将其视为民主主义的杰出代表,有人却将其视为极权主义的创始人。本文以《社会契约论》的文本为基础,探讨了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认为不能给卢梭贴标签,对卢梭思想的矛盾性我们要具体分析。卢梭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公民教育观在其道德共同体的政治构想中占据重要位置。卢梭认为,培养公民对国家的整体道德认同感是关乎共同体成败的关键,这一诉诸人类心灵的工程有赖于道德教育。卢梭将"公意"的形成作为国家整体人格构建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赋予人民心灵以民族的形式培养公民的爱国情怀,公民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将公民对神的崇拜与对国家的崇拜结合在一起,起到法律等政治体制无法替代的政治作用。卢梭的公民教育观对于我国当前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由和平等不仅是卢梭政治哲学的起点,也是卢梭政治哲学的价值追求,这使卢梭区别于霍布斯和洛克,最终让卢梭的政治哲学走向了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把实践哲学(practical philosophy)领域中一个划时代的创新归功于卢梭。据他说,卢梭的创新存在于如下事实之中:他是第一个将"自由意志"(the free will)认肯为政治哲学基本原则的思想家。②由于黑格尔自己的实践哲学就明确地建立在一种对于意志及其自由的阐释上,所以他的表述明显是意欲申明卢梭社会与政治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然而,应该怎样理解这种影响,却不是那么清楚的事。说黑格尔和卢梭  相似文献   

12.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关于理想社会两个角度的描写:社会契约的签订和政府的成立,论述了卢梭笔下的理想社会实行的并不是直接民主制,而是民主贵族制。  相似文献   

13.
评《社会契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及法律统治论,作者通过对其评析,试图说明卢梭思想中所包含的不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4.
公意学说是卢梭整个政治学说大厦的根基,卢梭的公意学说是在批判启蒙思想家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与经历,运用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演变的逻辑推理,以社会契约的方式最终产生.卢梭期望借助公意学说来解决文明社会发展中的弊端,实现精神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完美契合.卢梭从价值尺度的角度追问政治权利的本质原理问题,触及道德共同体构建的命脉要素,他通过对已有政治哲学的改造,试图建立真正良好的社会秩序,让道德保证社会成员享有真正自由民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袁贺 《历史教学》2004,(10):32-36
在近代至当代政治思想史上,卢梭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然而在笔者梳理这些争论的过程中,发现卢梭本人的声音一直处于缺席状态;由于人们对卢梭本人阐发的贯穿其政论、小说和回忆录中的公民观念的切割,导致其政治形象的多次重塑.本文旨在整理和简评有代表性争议的基础上,提出从公民观入手解释卢梭的政治思想是更合理的路向.  相似文献   

16.
卢梭著作的阐释者总是从"矛盾性"或"统一性"的视角展开对卢梭思想的整体研究。强调卢梭思想"矛盾性"的学者,认为卢梭思想的"矛盾"体现在由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的"突变"、"对立"和"渐进发展"等三种形态中;而强调卢梭思想"统一性"的学者则在"人的自然善"、"理性的自然(即良心)"和卢梭自己内心的"真实存在"中找到这种"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卢梭通过对自然自由、契约自由的论证,表明了政治合法性的根源和基础在于个人自由权利的维护;通过对道德自由、道德风尚、广场集会等一系列环节的强调,明确了社会认同是个人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这种对政治合法性与可行性,亦即个人权利与社会认同两大领域的全面把握,使得卢梭政治哲学呈现出激进与保守、理智与情感、自由与专娄等迷离多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1766年在文人共和国发生了"卢梭-休谟事件"。卢梭与休谟事件可以说是文人共和国的一次危机,卢梭与休谟是主角,巴黎的启蒙哲学家们则一起参与并推动了这个事件走向公开与激化。与政治人物之间针锋相对和相互攻击不同,文人们相互对待应以礼貌与文明方式,而这个事件对于文人共和国来说是一种文明的丢失。  相似文献   

19.
卢梭政治思想中的自由悖论问题是200年来西方政治思想家争论的焦点。卢梭的政治思想与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具有很大的区别。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并非没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和本性享受着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自由,而不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侵犯也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只有在人类签订社会契约,摆脱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时才可能出现。卢梭认为,个人的自由就是对代表公意的法律的遵守,而这种自由在自然状态中是不存在的。卢梭这种对自由论证的逻辑并不存在矛盾,其关键点就在于人的自由只有在政治共同体中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有理智上倾向西方而感情上留恋中国的倾向,所以卢梭对西方城市生活的批判对他们有着莫名的吸引力。知识分子的超脱与浪漫成为他们热捧卢梭的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其中,刘师培更是成为近代宣传卢梭的积极分子,他传播卢梭的思想始于《中国民约精义》。此文在当时传诵一时,通过研究发现,卢梭对人类自然状态的赞美特别符合中国文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种理想社会是以许行的"并耕"为特色的平均主义无政府社会,可见西方思想传播所受到的传统的制约。所以卢梭的学说成为刘师培式无政府主义的重要理论,在刘氏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