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语专业学生中,日语成绩优秀但却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大有人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只重视语言技能中的技,而忽视了个人能力的培养。就口译来说,它不像翻译机一字不差地把原文翻译出来,它首先强调的是传情,因此,对语言敏锐准确的理解能力、细腻而丰富的表达能力、对现场气氛的适应能力是口译工作者必不可缺的三个能力。如何将能力培养贯穿在大学阶段的日语教学中,值得每个外语教育者思索。  相似文献   

2.
张静苑 《科教文汇》2011,(23):178-179
口译是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涉及听辨、理解、记忆、表达四个环节。本文试图分析日语口译中各个信息调控阶段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探讨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今社会对高层次实用型日语口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改进日语口译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口译人才,已成为高校日语教学的重要课题。文章拟从日语口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尝试探讨日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教学与改革,初探实践应用型日语口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刘燕华 《科教文汇》2012,(31):130-131
在各种口译中数字信息相对于一般的信息而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对数字的口译也只能同单一意义的专有名词一样进行转码.日汉数字口译既是日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又是口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大学日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字口译各种相关形式的训练,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日汉数字转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评估是口译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口译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观因素(即学生的语言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和客观因素(教学软件、硬件条件)的构成以及两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基于两类影响因素进行持续性、形成性评估的原则,以促进口译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盛丹丹 《科教文汇》2013,(19):122-123
评估是口译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口译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观因素(即学生的语言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和客观因素(教学软件、硬件条件)的构成以及两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基于两类影响因素进行持续性、形成性评估的原则,以促进口译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向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转型,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要将重点放在外语专业技能培养上,通过对过程考试改革的实践及总结,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日语专业的口译课考核评价体系,并带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更新,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熊薇 《科教文汇》2009,(22):249-249,256
本文旨在从口译的过程出发,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分析、比较,列举一系列在口译实践中影响口译的文化因素,以阐明口译的实质是翻译文化而不是语言。口译最终的目的是让听众理解讲话人的意思。因此译员应时时兼顾到译出语受众的文化,积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5,(11):134-135
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内涵特色发展的战略要求。高校日语口译教学改革关系着日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对提高民办高校声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改善目前民办高校日语口译教学现状,培育出适合日资企业需求的口译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历,分析日语口译教学现状及问题,尝试探讨河南省民办高校日语口译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俞建青 《科教文汇》2011,(23):126-127
记忆训练是口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指出,口译中的短时记忆是听力理解及逻辑分析基础上的记忆,而笔记是辅助人脑记忆的一种手段。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短时记忆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分析信息间的内在逻辑,从而增强对信息的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洁 《科教文汇》2012,(7):128-129
口译不同于笔译,它除了需要译员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外,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因此,对影响译员口译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口译员的培养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要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口译语课程中的应用。教师利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营造真实的口译场景,鼓励学生组建自己的口译小组,并在"模拟口译现场"中开展各项商务口译活动。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善学生口译技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杨海琴 《科教文汇》2011,(8):144-144,174
本文通过探讨口译及口译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分析了几种口译课堂训练方法.并提出了连续传译基础阶段的训练应将口译技能和口译专题训练贯穿始终的论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普通师范院校口译课教学的现状,对传统的口译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讨培养口译能力的教学模式,介绍了适合这类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阿晶 《科技风》2013,(16):211
译员除了掌握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之外,职业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将职业道德与礼仪培养纳入口译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心理素质与反应能力、拓展百科知识等有助于培养译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口译中理解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口译过程中影响理解的主要有认知思维能力、脱离原语言外壳、对主题和相关词汇的专门掌握以及跨文化意识等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普通师范院校口译课教学的现状,对传统的口译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讨培养口译能力的教学模式,介绍了适合这类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口译技巧训练不足的现状,以口译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短时记忆为例,阐述了口译中短时记忆的特性,并提出培养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若干方法.本文指出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工作者应加强对口译规律和技巧的研究,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运用于口译教学实践,以提高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廉俊颖 《科教文汇》2007,(9S):89-90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口译技巧训练不足的现状,以口译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短时记忆为例,阐述了口译中短时记忆的特性,并提出培养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若干方法。本文指出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工作者应加强对口译规律和技巧的研究,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运用于口译教学实践,以提高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谭彬 《科教文汇》2011,(35):125-126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译员在口译时不可避免会面对各种跨文化交际障碍和冲突,如果译者对对方语言文化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势必会导致口译中的信息传递错误。因此在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