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生成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从而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很重要。然而仅仅创设问题情境还不够,作为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时可采取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是交互进行的,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模式,评价活动效果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学模式的设计,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指明认知方向;教师评价学生时,既要肯定和鼓励成功;又要质疑与修正错误,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参与数学活动,反思认知过程,学生的数学活动一般要经历数学实验,教学猜想,数学严谨3个阶段;学生的反思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环节,设计-参与-评价-反思,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循环往复,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学生、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建构知识的活动,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交互作用,自我建构知识结构,形成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课堂里主动探索的建构者,教师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建构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教学原理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接受,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有意义的信息主动建构者。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始终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老师与同学都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这一理论明确了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使用好政治新教材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实际上只是在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而已,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在理化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反思,摸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中阅读、思维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扮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法,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学法的研究。其实,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教师研究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  相似文献   

9.
张炯 《宁夏教育》2005,(3):55-56
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既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建构主义理论给我们现代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角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意义建构和能力的发展,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精心设计、倾力实施的教学内容,在某些环节由于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缺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  相似文献   

11.
张玉峰 《现代语文》2006,(12):75-7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代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向学生单纯传递知识的过程。新课程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要进行有目的的思维,并且激发学生勇于质疑。语课堂学习本身就是生活化的,充满创造力的,词汇日新月异,语句无限生成,语运用在实际中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手段。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 ,其标志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并得到普遍重视。建构主义认为 ,认知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 ,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会话、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的建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传递的过程。(Williams,2000)在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理念的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意义建构过程的中介体。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任务型学习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人类学习的基础,课外阅读作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渠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国家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建构主义理论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明确体现了教学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5.
阮克信 《小学校长》2006,(1):10-10,6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老师、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阱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构建主义提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媒体是学生认知的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有效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借助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氛围。它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谈到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许多教师都说难教,究其原因其实是很多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仍是重复以前的灌输教育。笔者认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即学习不仅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下面笔者就近几年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谈一点拙见,求教于广大同仁。  相似文献   

19.
《宁夏教育》2011,(10):79-79
教师的教学理解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学生和教师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 1.对知识理解的建构性体验。多维度建构知识的核心在于体验,包括教师个人的体验、教师对学生体验的唤醒、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验和相互作用等。这种建构性体验有助于教师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统教学认识论的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镌刻在文化知识中的人类的思想、思维和方法论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全可以亲自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结果,更要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精选基本(重要)主题和核心概念(内容),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进行建构,教师就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追问式问题,激发学生群体的力量,帮助其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