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启迪思维、引导探索、促进交流的好方法。以往教师设计“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过程,往往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小。那思维空间是不是越大越好呢?我们认为,如果讨论题的思维空间太大,即思维的指向太广,思考对象的关系太复杂,跳跃性太强,绝大多数学生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思路,讨论往往出现“冷场”,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引导学生探索的目的。那么,讨论题应该有多大的思维空间呢?我们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备课、试教、开课过程中,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2):54-57
以往,笔者曾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公开课,根据当时执教情况,笔者写了教学案例《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以下简称“原设计”)。如今,我重新设计并试教这一课(以下简称“新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将这两次教学的片段对比分析,形成一些思考,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探究教学必须体现师生“双主”作用;基于高师学生课堂试教现状,在新课程理念下,揭示了“双主四环”探究式试教模式的内涵,并构建其模式框架;结合高中数学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双主四环”探究试教模式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4.
“认识分数”是小学阶段认识分数的开始。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图形或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结合具体情境”既是教学时需要把握的目标.也指明了学生认识分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背景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这个练习的设计意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6.
5年前,笔者执教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公开课,根据当时执教情况,笔者写了个案例《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有幸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上(以下简称"原设计")。5年后的今天,我重新设计并试教这一课(以下简称"新设计"),同样取得较好的效果,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将两次教学的片段对比分析,形成一些思想,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7.
在我校举行的对全市一日开放活动中,有位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经过备课组一番精心打造后,一份教学预案很快拿出来了,于是执教者便进行了第一次试教。试教的情况很糟糕,知识新授部分还未结束,下课铃声就响了。造成课堂梗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分数知识,并让学生举几个分数例子,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哪些分数与举例的这些分数大小可能相等。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几个学生所举的分数、分母都较大,这与教师预设的情况不一样,结果给下一环节的验证学习造成了麻烦,在这里就耽误了很多的教学时…  相似文献   

8.
背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这个练习的设计意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通过思考动手在纸片上画出。这是一道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题目,此题的重要切入点是,只要将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就很容易找到它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很多老师都会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讲究巧妙的设计,引人入胜的效果,以求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令身心的投入本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次市级优质课的试教经历让笔者感悟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主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生活中用;要采用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层层深入;要重构文本,活用教材;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生态课堂不是以分数论成败的课堂,而是让学生兴味盎然的课堂,让学生乐于探究的课堂,让学生事半功倍的课堂。笔者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现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探讨通过巧妙设计导语、精心创设情境、科学指导方法来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  相似文献   

13.
蔡静芬 《教师》2012,(33):71-71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这些问题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扰与难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小数九义教材7册75页)这一小节教材时,应如何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动因,促使学生充分感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笔者建议如下。一、教学的起点要低,让学生感到“我能学”引入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教材分两个阶段来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用图形和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对简单的分数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小数和系统学习分数打好基础。“教学的起点要低”,就是说教学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要尽量便于学生学习。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准备 在一次试教过程中,由于教学案例满天飞,导致课堂松散,收效甚微。在备课组的指导下,我作了进一步修改,把课堂教学实例和教学情境进行集约化运作,即运用“一例多境”,设置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新知。本文就“一例多境”教学法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的运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一、让课堂简洁有效小数的认识是三年级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初步理解小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数学的"分数"知识板块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教学苏教版五下《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核心,寓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们母语的汉语,是最博大精深的语言之一,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限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于是出现了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高中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去年学校推荐我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活动,选的课题是"长方体的认识"。由于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会设计"拼一拼"的环节,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悟棱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在备课中也设计了"拼一拼"的环节。第一次试教片断回放: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并通过交流感受长方体是指物体的形状,体会长方体的本质属性,再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  相似文献   

20.
一、精心预设,“活”用生成 由于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无论教师怎样了解学生,他所设计的教案都不可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学生提出教案以外的问题是情理之中的事。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些动态资源,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写法后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