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运用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平均BMI指数为15.5;(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是其主要照顾者,且1/4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6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统计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体育生活方式的留守儿童比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人际交友更好,更能主动地适应社会,拥有更多的积极幸福感,情绪障碍和心理烦恼也少于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和体育活动环境滞后是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留守儿童为主体,政府层为主导,学校层为主阵地,社会层为支持,家庭层为配合"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1+5"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水平,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研究、访谈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体育参与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及作用.研究表明:体育参与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考察课内外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体育活动现状,发现: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较低,情绪较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和谐,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体育课开课率低,规范性欠缺,课外体育活动不足,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师资资源匮乏,管理制度不完善,家庭缺少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研究分别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视角,探讨以体育游戏、心理拓展训练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促进途径实施的意义和价值,提出针对性实施方案,为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村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国运强。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乡村战略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参与民俗体育的价值与意义,基于社会场域、学校教育、家庭氛围、个体认知解构留守儿童文化认同缺失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从乡村文化生态、家庭文化教育、学校文化理念、个人文化观念4个方面提出增强留守儿童文化认同的路径,以期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助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育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体育教育主体的缺位、体育教育组织的匮乏、体育教育投入的不足、体育教育师资贫瘠、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边缘化等方面。提出了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教师责任制,城乡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等建议,同时国家政策的惠及与政府的扶持,也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希望和保证。保障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公平原则、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武汉市留守儿童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状况,对武汉市留守儿童学校的学校师资、学校课程、学校场地、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等进行较为全面地调查,并从生态学视角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当前留守儿童学校体育教学系统生态失衡。留守儿童学校的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不强,学校体育教师缺乏并且自我提升意识有待加强,留守儿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极度不齐全。对策建议:各政府部门加强对留守儿童学校的资金帮助,学校应增强体育文化意识建设,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尽快完善留守儿童学校管理制度来调动各方积极性,对学校相关体育体制进行改革,注重培养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贵州省仁怀市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和家庭环境,并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一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体育合作学习为研究视角,针对当前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的欠缺,通过对5~6岁留守儿童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研究对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对留守儿童生存教育价值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文献梳理,提出了建议:①采用效率提升、相互依赖的游戏方式提升体育合作学习效率;②体育合作学习要注意任务分工,形成良性的合作或竞争目标结构;③社会和政府要提升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关注留守儿童生存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由于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只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更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意识问题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其基础上,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选取贵州省8个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留守儿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关系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按照是否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和性别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组的四组样本中,无论是反应生理健康表征的身高、体重、50m跑、握力等指标,还是在反应心理健康的8个部分因子测试中均表现出明显差异;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能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遂川县白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足、锻炼方式单一、时间和频率较少,提出要对他们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器材投放和扩大体育支教力度与范围;对白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设计、发放、回收以满足论文研究的需要;结合遂川县白云小学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日后更好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慧  黄寒  罗湘林 《体育科技》2014,35(4):98-100
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基础,分析了采用乡土体育干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期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体育干预模式,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把体育习惯养成与终身体育相结合,确定“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清体育习惯养成对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探讨留守学生在父母缺位情况下体育习惯养成途径和保障机制,为农村留守学生体育习惯养成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摘要:从贵州省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中抽取750名回族、布依族、苗族留守儿童,对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表明:三个民族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各有优势又各有劣势,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建议根据各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确实提高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将长期存在。本研究力图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测试法、文献资料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掌握该地区学龄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体质变化的规律及发展趋势,为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决策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评法,探讨课外体育锻炼与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为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高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