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内容,是对数学2中解析几何初步学习的总结,又是对后继圆锥曲线学习的奠基.学习这部分内容关键是要帮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定义:即从曲线到方程和从方程到曲线.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要采用变式例题.怎样检验是否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呢?要将理论知识技能化.  相似文献   

2.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并会推导其方程。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 1、掌握曲线和方程的概念,会应用概念求已知或未知轨迹类型的方程。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会灵活应用适当形式求出圆的方程。 3、掌握判断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会解决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晓艳 《云南教育》2005,(31):35-36
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步骤,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性质解简单方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内涵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造成一定的混乱和差异.其实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运用教学目标书写教案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此法是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求出曲线方程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教材中已归纳出一般步骤,这里不多赘述.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化简前后方程的解集是相同的,步骤(5)可以省略不写”,而好多学生断章取义,只知“省略不写”,于是最后一步干脆不管,致使求出的方程不是所求曲线的方程.教学中务必强调:最后必须直观地判断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最好画出草图,考查曲线上的点和方程的解的对应关系,否则出错.  相似文献   

7.
【案例回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等式与方程;2.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3.初步学会运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曲线和方程     
内容:曲线和方程,包括得到“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和它们的初步运用.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平面解析几何”的点题,架设起了“几何的形”和“代数的式(方程)”的桥梁,由于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比较抽象,对高二的学生来说,仍然难于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曲线与方程问题主要考查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求曲线方程。可能会出现在求轨迹问题的选择、填空题中,也可能会出现在解答题的一小问中,解决方法有待定系数法、交轨法、相关点法,数形结合法等一、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应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在于由已知条件推出关于动点的等量关系式,由等量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传统高中数学教材对圆锥曲线部分的处理是通过公理化方法展开的 ,即首先给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轨迹定义 ,然后再通过推导其标准方程 ,去进一步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 .这样处理固然有利于把对象知识从纷繁复杂的背景中分离出来 ,使学生易于抓住知识的本质 ,但笔者以为这样做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缺乏对“圆锥”曲线的背景的论述 .为此 ,本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整合 ,设计了一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实验课 .目的是想借助数学实验帮助学生对椭圆进行必要的意义建构 ,并提出两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以期…  相似文献   

11.
刘国芹  沈立军 《辽宁教育》2010,(5):61-62,5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1页~6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能准确地判断方程与等式。  相似文献   

12.
圆锥曲线是具有公共旋转轴和公共顶点的两圆锥被不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所截得的交线.圆是被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所截得的交线,圆锥曲线与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现行《平面解析几何》(必修)课本中,介绍椭圆、又曲线、抛物线时总是通过轨迹作图给出定义,导出标准方程,然后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及其应用,如果将圆的定义与性质融会到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画  相似文献   

13.
8.“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第49页)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在“曲线的方程”这一概念中,主要的词是“方程”,前面三个字“曲线的”,是用来限制“方程”的含义的,说明这类方程不能是随意的方程(例如不能是x+y+z=0这样的平面方程),而只能是表示“曲线”的方程。因此,“曲线的方程”这个概念反映的是图形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反过来,“方程的曲线”这一概念中,主要的词是“曲线”,  相似文献   

14.
1考查要求 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椭圆和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15.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概念;掌握有关倾斜角和斜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正确理解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②会解形如ax+bx=e的方程。③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会解“和差”、“和倍”、“差倍”几种类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及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本内容,对椭圆图形、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运用解析法研究具有某一特征的曲线方程。为以后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提供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初步掌握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能力目标:强化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观察、类比、探索、归纳及分析的能力,加深对数形结  相似文献   

18.
程新民 《山东教育》2001,(17):46-47
目标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足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目标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生接受的程度和教学活动的力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全面探讨数学目标及其教学的诸要素,树立强烈的数学目标意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中学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多目标最优化中超有效集的问题.在实赋范线性空间,根据不同的目标集和控制锥的结构,给出了超有限集之间以及有效集之间的和、差、并及交等运算关系.  相似文献   

20.
问 圆锥曲线一章为什么先讲圆锥截线,再分别研究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 答 对解析几何的每一部分(如直线、圆),我们都是按“曲线概念-曲线方程-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式展开的.这样做既体现了解析法研究问题的基本程序(几何特征-建立方程-研究性质),更可以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圆锥曲线的内在联系得到充分的认识.首先,它们都是由平面截圆锥而得到;其次,在分别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后,又可以得到他们的统一定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