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艺术讲究意象,教学也要重视意象。在带领学生阅读《我要的是葫芦》时,我们对生长课堂生发一种新的思考,于是,葫芦成了我们语文生长课堂的意象。意象,寓“意”之“象”,我们把情感、目标、理念寄寓葫芦,结合种葫芦、育葫芦、挂葫芦、读葫芦等活动,从葫芦的自然生长、文化生长和创新生长中,感悟孩子的成长规律,变革课堂学教方式。  相似文献   

2.
了解葫芦的生物学性质,感悟葫芦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本文概述葫芦的形态特征、用途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位于黄河之畔的金城兰州地处甘肃省中部,古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连接东西的交通要地,今作为西部开发的中心城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和雕刻葫芦的民间工艺,雕刻葫芦又叫“雕葫芦”和“刻葫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逐渐壮大,其中以阮氏、陈氏、李氏、王氏流派尤为突出。论文还讨论了兰州刻葫芦工艺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我要的是葫芦》学法指导设计陈兰华(赣州市红旗二校)一、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事物之间互相有联系,要全面地认识、分析事物,...  相似文献   

5.
数葫芦     
糊涂兔和糊涂猪,葫芦架下数葫芦。糊涂兔数到二十五,越数葫芦越糊涂;糊涂猪数到五十五,越数葫芦越迷糊。数葫芦@郭荣安!天津市河西区~~  相似文献   

6.
先讲个故事吧,是出自《庄子》的。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地领受了,并去种在地里。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而且,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的地方,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顾自做别的事去了。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一棵地相继死去,最后,一棵也没成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第1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怎样具体、生动地描写那棵可爱的葫芦,我采用了比较法。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8.
去年我在小学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课,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讲课教师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要求上课时每个学生都带一个葫芦来。确实,课上得很到位,在真实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葫芦的可爱,知道了叶和果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首尾对比突破重点──《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谈浙江特级教师纪育华《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那个人十分喜爱小葫芦、小葫芦刚长出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叶子上出了虫,他不以为然,一心只希望小葫芦快长,“长得赛过大南瓜”,邻居劝他治虫,他...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鲁迅的《雪》一课有三个词是“蜡梅、胡蝶、壶卢”,课文对这三个词的解释是:“蜡梅即腊梅、胡蝶即蝴蝶、壶卢即葫芦。”学生质疑:“那为什么不直接写成腊梅、蝴蝶、葫芦?”  相似文献   

11.
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  相似文献   

12.
葫芦的秘密     
鸟英雄 《父母必读》2010,(12):144-145
葫芦长得什么样?这个问题恐怕就已经让一半的小朋友摇头,葫芦长在哪里,是怎么长出来的?这个问题又会让知道或见过葫芦的另一半孩子摇头;你知道葫芦的秘密吗?这下子,恐怕所有的小朋友都要摇头了。其实,就连我们大人也未必知道,葫芦里究竟装着什么样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你们看见过葫芦吗?葫芦结在什么上面?(教师出示葫芦、藤,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藤是植物的茎,有的藤会附着东西向上爬,有的藤会沿着地面向前伸。  〔点评:课前谈话,是引入课文讲读的一种方法。老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观察葫芦和藤的实物,直观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  学生各自小声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教师:这个人种的葫芦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相似文献   

15.
葫芦坝     
葫芦坝在简阳市的西北方。它的形状像一个大葫芦,所以人们叫它“葫芦坝”。清晨,葫芦坝真像一个“懒葫芦”。人们起床了,鸟儿醒了,可它还在睡。中午,阳光直射到葫芦坝上,人们在地里挖坑、种菜、浇水、施肥。小孩们在田野里捉蜻蜓,捉蝴蝶。小狗在草丛里撒欢……真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这时的葫芦坝就像一个“热葫芦”,充满了生机。要是下起蒙蒙细雨,葫芦坝就变成了水淋淋的“湿葫芦”。在雨水的冲洗下,葫芦坝的天更蓝了,草更绿了,花更艳了,水更清了,人更有精神了,葫芦坝更鲜亮了。葫芦坝$四川省简阳市第三小学二(5)班@付思恒…  相似文献   

16.
葫芦河文化与中华文明张华一渭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摇篮。居渭河最大支流的葫芦河及其文化在中华远古文明孕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葫芦河文化集中在秦安县的三个文化河谷,是中华远古文明发育的三颗璀璨明珠。葫芦河文化是渭河远古文化的精华,生中华文明之根,开中华文...  相似文献   

17.
提及葫芦,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与美国有什么关联。实际上,葫芦文化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于1937年就成立了葫芦协会,距今已有70多年。美国葫芦爱好者数量庞大,以至葫芦原料市场也欣欣向荣。全美国每年有20个~30个全国性的葫芦节和葫芦博览会,几乎每月都有两三个大型葫芦活动,活动上有葫芦器乐表演、工艺培训、艺术交流、主题比赛等。而这些精彩的活动与美国悠久的葫芦文化和葫芦协会密不可分。美国葫芦协会的会员大都是中老年人。他们追逐的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和一份心灵美  相似文献   

18.
绕口令四首     
华华画画华华种花花开花,红花黄花紫花花。华华花下学画画,画了红花画黄花。画好画,细看画,华华看画乐开花。 葫芦葫芦架,爬葫芦,葫芦开花结葫芦。看葫芦,数葫芦,  相似文献   

19.
一群小猴子到山下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去偷东西,它们有的偷了嫩嫩的黄瓜,有的偷了酸甜的西红柿,还有偷茄子辣椒的,只有小猴子奇奇特别,它偷了一个比它还高的大葫芦,吃力地把它背上山。偷水果蔬菜的猴子,迫不及待,没等走到山上,就把手里的东西吃了个精光。只有奇奇的大葫芦不能吃,大家都嘲笑奇奇,奇奇也不生气,他准备把葫芦晒干挖空了,当个水壶用。过了一个月,葫芦干了,葫芦空了,奇奇在葫芦里灌满水,准备当个水壶用,这才发现葫芦太沉了,他根本背不动!真是个没用的破葫芦!虽说没用,可奇奇还是很喜欢它,每天形影不离地把它带在身上。一次,奇奇和几…  相似文献   

20.
《华章》2007,(10)
泥工课上,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做了一只只葫芦。黄黄的葫芦闪着金光,红红的飘带把葫芦装扮得逗人喜爱。我们让学生们凝视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张开想象的翅膀,讲一讲自己的葫芦怎样神奇?学生们手捧着葫芦,争先恐后地编出许多美丽的遐想:"我的葫芦可神奇啦,它可以变成一只小船,把我带到银河里去洗澡,再飞到月亮上面去看嫦娥阿姨和小白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