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技风》2020,(14)
在新时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更加强调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德育教育功能,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以及国家教育方针,制定有效的措施,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立足于课文以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地凸显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德育教育功能,以此来进一步凸显出新时期的重要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是高等院校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教学模式落后、文学边缘化的社会语境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的社会现实,使当代文学课程在大学校园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笔者认为,更新教学理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研读能力,是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当前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重要基地,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发生转变。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的文学主干课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改革,逐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力图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进行改革,以期能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当代文学》担负着传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提高学生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开发智力的任务。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属于一门"显学"。可是,在改革教育教学与日益改变的文学语境影响之下,该学科的地位受到较大的冲击,教学中的难题依旧面临。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韦宁钰 《科学大众》2014,(12):146-147
"现当代文学"是汉语文学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当代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等。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实用性人才需求的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渐由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向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转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以新时期高职高专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对新时期的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美育既关乎青年的身心健康,也关乎国家的人才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美育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了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指明了美育建设的未来方向。与新时代推进美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美育课建设存在着教学理念不与时俱进、师资队伍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论述为指引,选择自由愉快的教学方法、建构专业的师资团队、开展双层次、多面性课程设置模式,真正推进中国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未来5年美育工作的发展画出了路线图: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特别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高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美育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概念,并以“古筝音乐欣赏”课程为例,具体总结了高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伴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美育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正式列入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是美育的基地,一个人的成才,主要是靠学校阶段的基础教育。学校美育的实施,除从课外活动、校园环境、教师形象等方面着手外,主要依赖的途径还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最凸现的是艺术教育。就目前中小学课程设置情况看,音乐、美术和语文这三门课程是美育实施的主渠道。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这是列入教学计划的,有课程做保证,不是可有可无的。其次,这些…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在美育视域下,开发自信提升课程,并将课程运用于中职学生教育的方法,通过美育、美学与心理学在课程与教学中的融合运用,探究美育工作对提升中职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对于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共艺术课程中的美术鉴赏课程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有效渗透美育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3.
蔡志奇  黄晓珩 《科教文汇》2009,(21):218-219
审美教育对于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共艺术课程中的美术鉴赏课程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有效渗透美育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校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普及体系的构建是培养生态审美人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国内外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普及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高校通识性生态美育普及体系的主体、任务、内容、课程、教师、教法、情感教育、行为教育、自主教育等内容,对我国高校树立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普及理念,培养合格生态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易灿  郭琨  董弋欧 《科教文汇》2014,(19):26-28
高校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普及体系的构建是培养生态审美人才、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国内外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普及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高校通识性生态美育普及体系的主体、任务、内容、课程、教师、教法、情感教育、行为教育、自主教育等内容,对我国高校树立通识性生态美育知识普及理念,培养合格生态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浅谈学校体育中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昱 《科教文汇》2009,(25):185-186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探索开发美育资源整合的模式和方法,构建学校的特色,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通过在体育中实施美育的实践,探索和实践将美育融入校本体育教育全过程的办学之路,寻找美育与体育的结合点,以空竹作为开发体育美育的亮点,逐步形成了既符合学生要求,又适合校情的美育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更正     
<正>《科学中国人》杂志于2015年4月中旬所刊燕秀丽的论文《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研究现状》,作者单位现更正为:潍坊科技学院。  相似文献   

18.
魏绪波 《科教文汇》2008,(13):69-69
语文与审美教育在中学课程里是一个新话题,把语文教育提高到审美教育的高度,这在新的课程标准是第一次。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美育问题,美育的内容和目的,美育教育的途径,美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通过几个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够整体上把握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沈阳体育学院现代礼仪课程内容相关信息进行梳理以及对上课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美育在礼仪课程中功能作用及影响,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育不仅能丰富和完善礼仪教育课程内容,扩宽和创新礼仪教育课程的方法和途径,还会增强和提高礼仪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及效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用美育提高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对《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抗战题材小说创作特点的研究,从而达到解说这一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