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鄭天挺(1899-1981)是中國著名的明清史專家,翻開任何一本有關中國20世紀明史研究概况的著作,①幾乎無一忽視鄭天挺的重要地位.但他對明史學界的獨特貢獻,在明史領域的獨到見解,即使回顧與總結性的著作,以及關注鄭氏史學成就的論文,也鮮有詳細介紹.②在明史研究領域,鄭天挺既没有在清史領域像《清史探微》③那樣的標志性專著,甚至比較有代表性的論文亦不多.可是,却無人否定他對於中國20世紀明史研究的重要貢獻.這實際上是一個矛盾.本文試爬梳相關資料,尤以鄭天挺多年的明清史講課學術卡片和尚未出版的日記爲據,結合時人的回顧與研究,對此問題略作探討.  相似文献   

2.
正巫鸿的《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一书,是融合中国传统学术和西方艺术史方法论的一种尝试,是艺术史、历史、考古各学科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这本书成为武梁祠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专著,于1989年获得了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国刚 《中国文化》2014,(2):226-230
二十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在院系结构和人事调整的时候,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郑天挺先生奉调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主持系务。在郑天挺先生的率领下,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王作分为四段:王玉哲先生讲授先秦史,杨翼骧先生讲授秦汉魏晋南北朝史,杨志玖先生讲授隋唐宋元史,郑天挺先生讲授明清史。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我国教育家群体中,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位:一位是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再一位是办南开学校的张伯苓先生。关于蔡先生的研究已趋深入,有关资料经过专家整理陆续出版,专题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为数不少,总之蔡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资源。可是关于张伯苓先生的研究和评价尚有不足之感,一来缺少系统材料的发掘和整理,二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和伯苓先生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实际贡献尚不相称,这是令人遗憾的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我国教育家群体中,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位:一位是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再一位是办南开学校的张伯苓先生(今年为张先生诞辰124周年)。关于蔡先生的研究已趋深入,有关资料经过专家整理陆续出版,专题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为数不少;总之蔡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8-79
2011年上海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出版了一批专著,取得了丰硕成果。鲁迅研究方面,陈呜树的《鲁迅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荟萃了作者研究鲁迅半个多世纪来主要的学术成果,包括在鲁迅研究界产生广泛影响的《鲁迅小说论稿》、《鲁迅的思想和艺术》、《鲁迅杂文札记》等3本代表作和若干鲁迅研究论文,集中展示了作者在鲁迅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上官燕 《世界文化》2007,(3):33-33,35
在文化研究领域,20世纪的德国犹太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对救赎批评模式有着独特的贡献。尤金·哈贝马斯在其作品《瓦尔特·本雅明:提高觉悟抑或拯救的批评》中曾明确指出本雅明的理论核心是一种救赎的或拯救性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从惠特曼学院馆藏资料看葛维汉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维汉是20世纪初期活跃于四川一带的美籍人类学家.他对四川汉族及少数民族的宗教和习俗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惠特曼学院收藏有他的许多文献及图片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葛维汉的学术贡献,并对当今的民族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拙 《华夏文化》2000,(4):54-55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著于1938年,是20世纪前期学术界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由于某些非学术方面的因素,这部近代史专著已经被人们淡忘了,不少青年学者对此书及此人缺乏基本的了解,因而有必要从学术角度加以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0.
聂希 《华夏文化》2014,(1):12-13
<正>《中论》作者龙树,印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2—3世纪。传说中他的师父姓龙,而他又诞生于树下,所以叫做龙树。龙树出家以后,很认真地研习大乘佛教的经典,再加上他很聪明,所以很快通达大乘经典,然后着手创立宗派,著书立说。龙树的著作很多,因此他有"千部论主"之称。龙树的著作奠定了大乘佛教的基础,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他被誉为"八宗共祖"。他的著作主要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大乘破有论》、《七十空性论》等,其中《中论》、  相似文献   

11.
苏莱曼·丹吉尔,约9世纪人,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旅行家和著作家。9世纪中叶,他到中国、印度等地经商,归国后于851年将其东游见闻记述下来,写成《中国印度见闻录》一书,成为阿拉伯人关于中国与印度情况的最早记载。在苏莱曼的笔下,尤其保存了许多关于中国沿海商业、交通和法制、物产及文化等忠实可靠的珍贵材料。从9世纪始,穆斯林著作家眼中的中国,是处于阿拉伯之外最伟大的国家,直到14世纪中叶这一看法仍无变化。尽管苏莱曼仅以商人身分来中国游历,但出于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他对中国的观察是十分细致、准确的,由此使《中国印度见闻录》的材料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翔实可靠的特色。同时其叙述语言简洁而不凌乱、自然而紧凑,达到文辞朴素无华,苏莱曼因此立于真正著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位20世纪的画家,马格里特在油画方面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以复杂的思维逻辑去探讨事物的本质,企图解决事物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哲理味道。他曾不止一次地描绘过油亮的深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由于对知识迁移与留学史的关注,我也研究了几位20世纪30年代留学德国的中国学者,其中包括为中国美术教育、艺术史做出巨大贡献的滕固(1901-1941)。前些日子在翻阅《征途访古述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6月初版)的小册子时,见到他记载的"徐州半日"。我是徐州人,并且是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所著的七篇论文与两部著作为底本,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以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简述陈寅恪的女性形象批评观,分析陈寅恪晚年"颂红妆"的原因,评论陈寅恪"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总结其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一位在20世纪英美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现代派诗人、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文学翻译家。他才华横溢,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含历史、跨文化、无结尾的现代主义长篇史诗《诗章》(The Cantos),而且还创作了上百首原创诗歌,写下了数十篇文艺批评论文。同时,他积极译介中国古典诗歌与儒家经典,并从中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庞德对中国的兴趣激发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兴趣。可以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伏尔泰(1694—1778)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伏尔泰一生中曾两番入狱,几度放逐,因此对现存的法国封建专制深恶痛绝。然而,他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思想大加称颂,表达出由衷和强烈的热爱之情,并从中受到很大的影响。伏尔泰始终是以赞扬的态度来评述中国的。他把欧洲人“发现”中国人的文明比作达·伽马和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不论在他的哲学和历史著作,或在文学作品里伏尔泰谈到中国时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编撰的《哲学辞典》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条目,介绍康熙、乾隆、中国的理学等等。在他所写的《路易十四时代》、《历史哲学》、《巴比伦公主》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40年代,民国学人大规模地讨论中国文化起源问题,涵盖了有关中国传说古史的论辩、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起源、中国文化多地起源等领域。在推广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过程中,民国期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表现为:学者办刊,引领学术发展;运用多种传播方式,以论辩推动研究深入;及时刊发,加快传播速度等。民国期刊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还促进了科学史观在中国文化起源研究领域的广泛运用,推广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但不少民国期刊存续时间过短,对于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传播往往昙花一现,没能为推动本领域的学术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相似文献   

18.
郭绍林 《寻根》2012,(1):56-59
发生在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各种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史、唐朝断代史等书籍都不得不提到它。这类著作以及研究唐代古文运动的论文、专著都认为:骈文讲究声律、对仗、典故、辞藻,  相似文献   

19.
普希金是天才诗人,又是伟大小说家。作为小说家,普希金创作了《上尉的女儿》《驿站长》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自20世纪初以来,他的小说备受中国译界的青睐。据戴天恩先生考证,20世纪普希金《上尉的女儿》有21个汉译本。那么,普希金的小说早期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在此,本文将1903年至1924年汉译的普希金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穷源溯流,从中体悟其历史特点,展示中国早期翻译普希金小说之轨迹。  相似文献   

20.
流失海外的西夏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金波 《寻根》2003,(5):21-27
20世纪中国在历史文献方面有几次重大发现,这些发现使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在人文科学很多重要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并产生了相应的新学科。其中有的已为学术界所熟知,如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文书和大量简牍的发现。然而还有一项重大发现应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上世纪初在西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珍贵文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