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西游文学文本以至百回本《西游记》中猪八戒之“妻”有三:裴海棠、卵二姐、高翠兰。这三个形象的设计分别植根于不同的文化渊源,具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情况下的艺术匠心。但一贯地都主要服务于猪八戒典型形象的塑造,即作为猪八戒欲望的对象,以成就猪八戒为世俗“好丈夫”、“好女婿”形象,尤其是帮助突出了猪八戒“有顽心,色情未泯”(第一百回)之为“色”所累者的本性。这一本性是八戒修行学佛最大障碍,却是他作为文学形象最根本的性格特点。至于从《西游记》两写猪八戒“倒踏门”的无所顾忌甚或以为得意,推断其《西游记》的作者不象是父为赘婿的吴承恩,虽不自本文始,但其作为《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的内证,却是再作强调而决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2.
罗蔚 《现代语文》2009,(11):55-56
《西游记》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最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三打白骨精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笔者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在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当中,笔者更偏向猪八戒这个"丑到极点"的丑角。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以其人情味最浓,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极为生动感人,光彩照人。猪八戒贪食、好色、嗜睡、偷懒等特色在《西游记》中都有一系列的道教术语与之配合,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猪八戒贪吃、爱色、偷懒、告状,时时呈现出一副小人嘴脸。那么猪八戒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本文试分析其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5.
带着学生读《西游记》,他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孙悟空的神勇,猪八戒的可笑,而作为西天取经的核心人物唐三藏则常常被忽略。既使被提起。更多的也是埋怨,怪他人妖不分,乱念紧箍咒。折磨悟空。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与民间文学中的"傻女婿"形象存在着突出的一致性,如贪吃、呆傻、眷妻恋家等是二者共同的特色与气质。猪八戒形象的塑造应该与民间文学中的"傻女婿"故事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种关联正是猪八戒形象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提起《四游记》中的猪八戒,很多人总是把他自私自利、见利忠义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笔者的一次化学课上,我无意中学生“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中,你最喜欢谁”的时候,竟然高达75%的学生选择了猪八戒,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是明朝中后期崛起的世俗欲望在小说作品中的反映。猪八戒身上贪食贪色等性格特点就是明代世俗人性的一种折射。正是基于此,猪八戒的形象被广为接受。论文将从这一方面来探析猪八戒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9.
猪八戒形象新解——《西游记》新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从新角度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进行重新认识,以挖掘出潜含在这一形象中的文化内涵。首先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入手,考察了猪八戒形象的产生,阐述了吴承恩对猪八戒形象的独特艺术创造。其次又追根溯源,探讨了猪八戒形象的历史演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型意义,指出猪八戒象征着人类的贪欲:食欲与色欲。最后联系吴承恩的身世遭际及创作个性,分析了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意识,以及在这一形象中所映射出的作家本人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有人曾作过这样的统计,让学生选出《西游记》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竟然有百分之七十多的人选择了猪八戒。也有人曾作过一项调查,让女士们从唐僧师徒四人中选取一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猪八戒的选票遥遥领先,竟达百分之九十之多。这种猪八戒情结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结合现实生活和《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我们会发现人们的猪八戒情结也是有其原因的。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食”、“色”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也因此而深入人心。但是为何猪八戒就应该被赋予“食”、“色”特性呢?为何必须是被赋予了“食”、“色”特性的猪八戒才应该出现在取经队伍之中呢?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意象”的阐释出发,结合《西游记》文本的成文背景,探析与解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是老少皆宜的传世名著。作为一部以诙谐性主要艺术特色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创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猪八戒是他们当中仅次于孙悟空的第二号人物。猪八戒有着奇特的经历,原贵为掌管天河的天篷元帅,因为酗酒戏嫦娥被贬人间,又错投猪胎成了黑猪精,经菩萨劝化,成了追随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二弟子,修成正果,为净坛使者菩萨。猪八戒有着复杂的性格,既有取真经成正果之愿,又有世俗生活之恋;既憨厚老实,常遭戏弄,又狡黠顽皮,好搬弄是非。可以说,若没有对猎八戒这个喜剧形人物的传神刻画,《西游记》的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被读者珍视。《西游记》中描写了各种动物,通过对动物的神话,将历史幻化,最终以"幻"为定型。本文将以孙悟空与猪八戒为例,来谈一下西游记动物形象的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让学生说说《西游记》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竟然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孩子说喜欢猪八戒。孩子如此,成人的选择也是这样,这种"猪八戒情结"式的审美趋势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结合现实生活和《西游记》中人物写作的特色,我们发现人们的"猪八戒情结"也是深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15.
最能体现《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幽默品质和游戏精神的是猪八戒形象。通过分析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中所表现的美学内涵及其童话品格,借以阐释这一形象自身的童话价值以及对于当代童话创作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大名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每一部都十分精彩,一部《西游记》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其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功利憨厚的猪八戒和严格执著的唐僧以及忠心耿耿的沙和尚,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的话,《西游记》又是一部展现小学班级管理的良好典范.作为小学班级管理者,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西游记》,从中探索适合我们的经验,由此更好地管理班级.笔者从《西游记》中反思班级管理,得到几点认识愿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明代阳明心学对《西游记》影响深广,本文拟从"自然人欲"与"正心诚意"两方面分析心学视野下猪八戒形象与心学同中有异之处,从而揭橥猪八戒的形象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家好!相信你们一定知道《西游记》里的主人公吧!《西游记》里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很多神仙和妖魔鬼怪。你们猜,我想变成谁?告诉你吧,我想变成会七十二变的孙  相似文献   

19.
《湘南学院学报》2022,(1):37-42
猪八戒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西游记》里着力打造的经典喜剧形象,多视角地彰显了世俗人性。貌似蠢笨的八戒鲜活地“析出”了世俗人的法律思维和认知:熟知法条,善以法律维权;不笃信人情,注重契约证据。猪八戒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在神魔世界的典型“投影”,其形象沾染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气息。诠释和再造八戒的“法律人”素养具有重要的当代法律价值:启发人们有效学法、普法、用法,积极完善法律思维,将法治精神植入日用之道。  相似文献   

20.
乔璐 《现代企业教育》2008,(22):122-123
《西游记》“四众”里排行末尾的沙和尚,历来不为读者看好。一般认为西行路上沙僧功劳最小,且满身奴性,明哲保身,整个形象塑造得苍白干瘪。在《西游记》人物研究中,关于沙僧的评论较悟空、八戒也要少得多。笔者却认为沙僧最具现代人才应有的团队精神,他信念执着、忠于职守、顾全大局、善于团结同志且坚持原则。在西行路上,沙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