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身衣     
黄雀妈妈带着小黄雀在菜园里捉虫子。“卷心菜叶子上有菜青虫,看见了吗?“黄雀妈妈问。小黄雀东瞅西瞧,怎么也没有发现菜青虫。“仔细瞧瞧看。”黄雀妈妈  相似文献   

2.
管制记     
妈妈外出旅游,爸爸那些牌友乘虚而入,天天锲而不舍地给他打电话,邀他出去打牌。以往爸爸也算老实本分,但那都是因妈妈成天管制着,他才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山高皇帝远”,他终于经不起诱惑了。几天后,妈妈回来了。那些牌友还在不知趣地一个劲给爸爸打电话,精明的妈妈马上嗅到了气氛不对。过了几天逍遥日子,爸爸总是想念那些牌友,有点忍耐不住了。一天中午,妈妈正在午睡,他蹑手蹑脚地走出去,轻轻带上门,生怕妈妈听见。他哪会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  相似文献   

3.
一群黄雀正在寻找新的领地。 “真累呀!我快飞不动了。”胖黄雀说。  相似文献   

4.
《黄雀记》正文中并未出现"黄雀"这一意象,然而"黄雀"却是一个贯穿小说全篇的深刻隐喻。它自古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发而来,隐喻了小说中人物命运间的互相牵制与纠葛。又由于苏童笔下的人物具有深刻的时代象征意义,故而"黄雀"的隐喻又暗含了过往时代对当下的影响,它隐喻的是潜在而强力地影响着当代人命运的久远的民族历史与传统,是历史的承续性与不可逆性,是一个民族最原初的生存方式与精神意识对该民族的永久性影响。苏童在《黄雀记》中利用"黄雀"这一意象并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将深刻的时代隐喻蕴含其中,展现了作者对"文革"以来的中国发展史、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以及对当代人生存方式与精神状况的严肃探讨,也展现出苏童那一代人的迷茫与困境。  相似文献   

5.
妙答老师:“听说你对鸟类的知识懂得很多,我问你,那边树枝上的两只鸟,哪一只是啄木鸟,哪一只是黄雀?”学生:“这太简单了,在啄木鸟旁边的是黄雀,在黄雀旁边的是啄木鸟。”  相似文献   

6.
<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成语故事,我见证了螳螂捕蝉的实情,却没当黄雀。那是一个夏日星期天,我和一群小朋友来到小树林里玩。刺耳的蝉叫声,把我逗引上了  相似文献   

7.
小鸟放生记     
"喳喳喳……"路边传来了几声急促的鸟叫。我循声望去,只见路边有个老奶奶正在卖一笼活蹦乱跳的小黄雀。啊,多么可爱的小黄雀啊!它长着一身金黄色的羽毛,一只嫩黄的小嘴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雀记》是一部经历过艰难探索后的蜕变性的作品,苏童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风格等方面都试图突破围"苏童式"的风格,但是作品的背景又回归到了大家熟悉的"香椿树街"。本文试图以苏童在《黄雀记》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以往小说中形成的典型形象进行比较,探索苏童的《黄雀记》是转型后的回归还是真正的蜕变。  相似文献   

9.
继《河岸》之后,2013年苏童推出其长篇新作《黄雀记》,这篇小说于2015年8月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不惑之年的他重回那个熟悉又陌生的香椿树街,不仅仅回到这条街道,还把街道上的似乎犹在眼前的意象也带了回来。苏童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意象很多,也有评论者称他的写作为"意象化写作",本文主要抓取了《黄雀记》中的三个主要意象进行分析,分别是:绳子、怒婴以及季节轮回,这三个意象看似独立,但实则都指向"黄雀"这个总的意象。小说是借助三个意象的描绘从而实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的旨归。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教材第263页复习题的第3题是:“在柳树叶片→蝉→螳螂→黄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共有四种消费者,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次级消费者是_,三级消费者是_。”在《教学参考书》上提供的答案是:“蝉,螳螂,黄雀。”即在这条食物链中,三级消费者仅有“黄雀”,而“鹰”则不属于三级消费者。笔者认为,根据教材的有关定义:“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鹰”是以小型肉食动物──“黄雀”为食的,且是一…  相似文献   

11.
在潍河滩     
在潍河滩你能看到生长的树木能看到趴在树木上鸣叫的蝉能看到正走向蝉的栗色螳螂能看到树枝上已经对螳螂虎视眈眈的一只黄雀你最后看到的那个蹑手蹑脚想捕捉黄雀的孩子是我在潍河滩@韩宗宝  相似文献   

12.
某区教研室在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质量调研卷中出了这样一道文言文阅读题(分值为18):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  相似文献   

13.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这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沙沙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片被风刮过来的枫叶。又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咚”的一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枚从树上掉下来的野果。再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吱”的一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竟然也是一只蝉—前后共有两只蝉,本来,自己吃哪一…  相似文献   

1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解释:螳婢一x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打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只想占别人便宜,不想还有人正在算计他。春秋时期,有一段时间吴国比较强企,吴正准备出兵攻打齐国。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便对左右的大臣说:““有谁敢劝阻我...  相似文献   

15.
螳螂捕蝉     
[原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相似文献   

16.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这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沙沙"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片被风刮过来的枫叶。  相似文献   

17.
螳螂捕蝉     
园中有榆 ,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 ,欲饮清露 ,不知螳螂之在后 ,曲其颈 ,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捕蝉 ,而不知黄雀在后 ,举其颈 ,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 ,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 ,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 ,不知前有深坑 ,后有窟也。此皆见前之利 ,而不顾后害者也。(《韩诗外传》)注释 :榆 :树名 ,落叶乔木。 方 :副词。相当于“始”、“才”、“正在”、“将”等。 攫(jué) :抓。螳螂捕蝉  相似文献   

18.
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则寓言,演绎了这篇富有情趣又富有哲理的说课稿,更是富有启迪人生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童的最新长篇小说《黄雀记》一经连载,便引起了巨大关注。小说以保润、仙女和柳生三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香椿树街为缩影,描绘了一幅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民情风景画,精准地展示出那个年代混乱的社会现象以及人们的惶惑心理。《黄雀记》因作者采取的独特的叙事策略让文本展示出寓言般的深刻意蕴,呈现出浓厚的诗意色彩,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0.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