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有限的45分钟时间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两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2.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这套初中语文教材,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教师要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文章探索并尝试运用了"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  相似文献   

3.
孙忠艳 《考试周刊》2015,(19):33-34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这套初中语文教材,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教师要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文章探索并尝试运用了"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  相似文献   

4.
孙忠艳 《考试周刊》2015,(20):30-31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这套初中语文教材,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教师要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文章探索并尝试运用了"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学课时不够用,坚持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本学期我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使老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达到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这套初中语文教材 ,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 ,教学课时不够用 ,坚持满堂课都在讲解 ,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本学期我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使老师感到易教 ,课时轻松 ,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 ,容易接受 ,达到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一、抓好预习 ,培养习惯一个学生要想把学习搞好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习惯的形成要靠老师去培养。课前让学生认真地预习有关作业。首先要求学生给一些生字词正音、释义 ,扫清课文障碍 ;其次 ,根据文体特点 ,仔细阅读和揣摩课文的内容 ,为…  相似文献   

7.
蒯威 《小学语文》2009,(12):52-52
我小学用的语文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大概是发行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堪称经典的教材了。许多教过这套教材和像我这样读过这套教材的老师应该记忆犹新。那时候物质条件还相对贫乏,所用的课本都是黑白印刷的,纸张也比较普通,偶尔在文中配上一两幅简图。  相似文献   

8.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教材难教,课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大家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近一两年有好些机会接触到部分省市搞教研的同志和教小学语文的老师们,通过听课、座谈,得到这样一个印象:教材能不能使用得好,发挥出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个教学方法问题,更重要的还是教学思想。如果教学思想基本对路,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对于这套通用教材,由于使用范围很广,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老师嫌深,有些又说还可以,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从教师来说,谈如何对  相似文献   

10.
《牛津小学英语》在我市已启用四年了,在平时的教学调研中,我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这套教材符合新课标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但难点太多、容量太大、课时太少,不知从何下手,太难教了。刚开始接触这套教材,我也有着与老师们相似的感觉,所以面对老师们提的一些问题确  相似文献   

11.
我校自1992年秋开始使用全国职业高级中学的数学课本,已有四届学生使用过,共19个班,先后有八位老师任教,大家一致认为,整套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结合,覆盖面大及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应该说,是一套比较好的教材。但通过几年的实践,联系学生实际,我们又感到这套教材还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容量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它有困难。按教材的要求,256课时完成一、二册全部内容。我校实行周课时4节(省教计划),每学期64课时,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是老师的教,另一个是学生的学。怎么教,怎么学,依据的文本就是教材。这就涉及课堂教学的三个显性因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教师用什么方法教,学生用什么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他是希望老师们能把握住学科教学最本质的东西。而有些老师却曲解了,把它作为可以轻视教材的权威佐证。时下还有一句流行语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似乎也有老师不解:不是教教材?那拿教材何用?是呀。难道我们都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吗?实际上前面两句话都有一个非常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文学批评实践教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体,这使得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用起这套教材来,让老师好教,学生好学。这种教与学的良好兼顾还与该教程的内部结构安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华中师大一附中倪政勇老师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编出高中《立体几何》实验教材上、下两册,现已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不少老师感到在现行高中《立体几何》甲种本中,一般采用单一的综合叙述方法,课题引入过于简单,例题往往不加分析直接写出解题过程,有些章节之间明显脱节。倪老师从既便于老师教,又便于学生学出发,编了这套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和习题的配备上作了改进。实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在定理证明和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能写,提高语文能力,这是高中语文老师一直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问题。当前的语文新课程教材,内容多,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讲,学生用来读、写、思和讲的机会比较少。向课堂要质量,是语文老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他是希望老师们能把握住学科教学最本质的东西。而有些老师却曲解了,把它作为可以轻视教材的权威佐证。时下还有一句流行语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似乎也有老师不解:不是教教材?那拿教材何用?是呀。难道我们都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吗?实际上前面两句话都有一个非常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正>南京于世华老师的《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一文的中心思想是:"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是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是字库,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调用字库,学生就可以创造出许多个性化的作品。笔者读过于世华老师的文章之后,反思了自己从"雕教"到"活教"的过程。笔者教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已经是第三次了。前两次,笔者都是在"精雕细琢"上下工夫,这次有了新的教法。笔者认为,教师"用教材  相似文献   

19.
李晓渊老师在上届教学此例时,仅介绍了书本的解法,课堂上也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他的解法,原因是李老师在“教教材”,只是让学生紧贴着他的思路走,以致于李老师第二次再教此例时自己都忘了课本的解法。而正因为李老师忘记了书中的解法,通过一句“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放飞了学生思维的风筝,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从而激活了教材,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反而达  相似文献   

20.
有一部分老师教到五六年级时发现,教材还是那个风格,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科学老师中间具有普遍性,其实,这与我们的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和教材的变化,从而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关。当我们仔细观察学生、观察教材时会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