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有民族文学迈进"世界文学"的历史梦想,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时代契机,更有殖民话语的入侵、弱势文化被悬置和吞噬的隐忧.于是,审美现代性中的文学动势--文学表征功能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学的声音喑哑和文学传统的根基失依,构成了全球化图式中难以化解的焦虑情结.主要表现为文学表征范式和价值危机、文化殖民对民族文化的浸染与渗透、"现代化"的宰制与异化、"文化工业"的复制与同化,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  相似文献   

2.
“复义”是英美“新批评”的核心术语,复义现象不仅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也存在于生活语言之中.《老子》“音声相和”就是一个复义语.“音声相和”的所指可从音乐实践中诸多“乐从和”的文化事象和言语应答的生活情景作多层次的阐释,由此对作为中国音乐美学重要命题的“音声相和”的丰富意蕴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狐意象自进入文学视野以来,一直是为人们所喜爱、所敬畏的。然自有唐一代,狐之形象却发生重大转变。究其原因,则为唐人对“胡”存在偏见,因“狐”与“胡”有诸多相通之处,则借“狐”以表现,这与唐人“有意为小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手机文学亦称“短信文学”或“拇指文学”,是创作者为手机量身定做、给手机用户提供可阅读文本的文学样式。受手机平台的限制,手机文学作品篇幅短小。手机文学具有语言精炼含蓄、内蕴深厚、哲理性强的特点。它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文学的表现对象,也给更多的文学青年开辟出一块新的发表园地。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论越来越多地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改革思路之中.海德格尔的"语言与存在"学说,犹如一颗精神文化原子,摧毁了"语言符号说"的独霸权利.语言在存在的家园中得到了复活,语言论美学的转向也为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开拓新的天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拟从三个方面探究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的理论基础和课堂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尽管近年来,出现了“重语轻文”的现象,但笔者认为教师如果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会使人们不断认识到文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与包括散文在内的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歌语言的根本性特征不是它的语词的精美或词语搭配的"最好",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有意味"的超越。因而,现代汉诗语言的本质性特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练性"、"形象性"、"生动性"等属性,而是变异性、写意性和跳跃性。这是诗歌的特殊体式所决定的。变异性来自于对现有语言的"有组织的破坏",写意性导源于诗人的主观色彩,而跳跃性则归功于对外在联系或叙事过程的拆除。  相似文献   

8.
文字设计的视觉语言设计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原本是一种视觉图形语言,人有突出的视党内感性特征,现代文字设计需要张扬其视觉语言传达交流的语言文化传统,突出文字形态视觉语言的信息及其传达的设计。现代文字设计超越了传统美术字的文字形体装饰美化的美术化设计的审美文化品质,确立了文字形态视觉语言品质优化的设计理念,强调文字形态视觉语言的“语意”、“语性”、“语境”设计的视觉语言设计文化观,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字设计的设计新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篇是<评塔斯基的'层级论'>(<河池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一文的姊妹篇,如果上篇通过解悖方案回归自然语言宣判了塔斯基"层级论"的死刑,并使哥德尔的理论也跟着引起我们疑问,那么本篇在两大理论权威之后,略评西方9位专家如何堕进说谎者悖论研究的大误区,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歧义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总结、归纳我国外语界关于英语歧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语义学、语用学等相关理论,对食品、英美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用语等语篇中由指示语it所引起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打破了逻辑一语义学的真假崇拜,赋予语言“以言行事”的功能。然而奥斯汀通过引出“严肃/不严肃”的二元对立,又将无法有效述行的虚构话语给边缘化了。德里达以解构主义惯有的游戏式作风,颠覆了这一组等级对立。他对非严肃虚构话语的关注,对意义开放性的强调,呼唤着人们重新审视文学这一边缘话语。  相似文献   

12.
略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对语学科性质和特点的科学界定。“语”学科的“”,既不是“学”,也不是“字”,它的含义是“书面语言”;“语”是“口头语言”和“局面语言”的合称,语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语言的功能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人类化。语言和思维,思想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根据语言的性质和功能确定的;小学语是一门工具性,人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教学体现人性,既要突出以人为本,又要体现化性。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既要体现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又要贯彻寓教于。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以哲学、美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成为近代学术史上一座丰碑。他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一直为人称道,其中“隔与不隔”这种品评文学实践的理论新标准,更让人们保持了长久的研究兴趣。把它置入文学创作真实境界的视野,再从《人间词话》的本身出发,我们可以获得文学语言的真率、文学想象的真切和文学情感的真挚三种真实境界。  相似文献   

14.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然这种艺术体现是多方面的。统计显示,动词“以为”在作品中多次出现,这种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从动词“以为”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方面作分析考察,以揭示作者语言运用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余华作品的研究数量巨大,但多是从文学视角切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研究者逐渐把目光聚焦到了语言层面。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学两大视野的不同研究视域和方法入手,对余华作品语言研究的概况进行梳理和论析,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以期建立一个语言学与文学对话的研究余华语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朝鲜族文学,是用现代朝鲜族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来表达现代朝鲜族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所以,我们的作家们应老老实实地站在这块土地上,认认真真地写出朝鲜族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才是我们朝鲜族文学的出路。“靠拢”、“跟随”或“嫁接”韩国文学,那只能是葬送我们自己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写作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是母语中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20世纪中国文学在被进行"现代化"置换时其母语思维创造力乃至母语形象被历史性地贬损或遮蔽,处于所谓的"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情境.由此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文学创作如要在"世界性"中坚守"汉语性"或"母语化",必须破除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秉承和葆有汉语言母语"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以及"变则通"的文化品质;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文学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言语的"流行风"现象,即"谜米"现象,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论文通过对其形成的内在语用机制的探讨,揭示了其发生是"语用偏离"和"语用顺应"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趋同(或一致性)与求异双重心理结构的语言表征.它印证了列文森(Levinson)关于"社会语用或社交功能理据是语言变化和‘语言游戏'的内驱力"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伤逝》是“东方伟大的叙事诗”,是鲁迅先生独特艺术的杰作。本文试从叙事学理论,即叙述角度、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三方面,对《伤逝》散文化、诗化的抒情小说文体予以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文体发展的可能性;其二,是在“化传统”过程中,追求语体的“漂亮”和“缜密”,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第三,“言与意”、“形与心”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东方情调的语体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