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依拍摄题材划分为九类项目,其中一项为“新闻特写”。在历届比赛评选出的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1/3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去年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  相似文献   

2.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世界新闻摄影联合会荷兰基金会每年要组织举行一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参加比赛的是世界各地专业摄影人员的作品,其中包括:现场新闻、新闻特写、人物、体育、故事性照片等项目。评选委员会从每个项目中评选出一、二、三等照片奖后,再评出一名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分别给予不同的奖赏。1979年度又增加了联合国奖和奥斯卡·巴纳克奖。联合国奖授予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3.
欣赏新闻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新闻特写照片。比如1956年至1986年30年间,“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的29幅作品中,就有8幅是特写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特有的视觉表现力和震撼力打动了评委,赢得了观众。应当说,近几年,我国新闻摄影工作者在新闻摄影特写的表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并拍出了不少好作品。如王文澜拍摄的《聂卫平》,以及他参加全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的人物特写作品;郭建设的《最后的护理》;王援朝的《奉献——全国劳模曾乐》等。这些作品不仅被多家报刊选用,而且在国内  相似文献   

4.
第3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于2月17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揭晓。美国摄影记者大卫·特恩利拍摄的《亚美尼亚地震葬礼》被评为1988年最佳新闻照片,同时获新闻特写照片一等奖。美国摄影记者阿龙·瑞宁格在北京拍  相似文献   

5.
河南日报社摄影记者王根乾拍摄的《喜相逢》,几年过去了,但仍然经常闪入眼底,浮于脑海。这就是一幅好的新闻照片的魅力。这幅作品,曾获河南省1985年新闻照片一等奖,同年获省新闻摄影展览二等奖。新闻照片和其他诸如艺术照片、广告照片一样,可以使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手法。《喜相逢》属中景照片。中景照片比较难拍。它是以情节取胜的一种表现手法。王根乾同志在谈体会时曾经写道:“过去拍母女相逢,一般都是落泪,这张照片哭中有笑,笑中有甜,人物之间感情协调,画面真切活泼。”他说得对。拍摄中景照片主要是表现人与人的关  相似文献   

6.
去年六七月间,朝鲜首都平壤举行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第14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我国吴学华拍摄的《上海火车事故》、侯艺兵拍摄的《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陆元敏拍摄的《协力》,分别获得“新闻照片”类、“人像系列照片”类和“人与工作”类铜牌奖。由国际新闻工作者组织及其图片部和朝鲜新闻记者联合会组织的本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收到40多个国家的642位摄影者的照片3522张。中国有81人参加比赛,约占全体参赛者的13%。以往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我国参赛者较少,获奖者亦微乎其微。随着我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这次参赛人数和获奖数量都有了显著增加。这表明了我  相似文献   

7.
怎么定义突发事件摄影呢?以笔者拙见,突发事件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事前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运用抢抓的手段对于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中的新闻形象进行现场摄影纪实。其新闻形象有强烈的现场感,对读者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突发新闻事件出精品是一个规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平面新闻媒体上,能对读者形成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非优秀的突发事件摄影作品莫属。“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只从全世界的优秀新闻照片中评出一幅“年度最佳奖”。而几十年来,“年度最佳奖”中80%为优秀的突发事件照片。中国新闻奖中,突发事件摄影也占据着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新闻摄影展览照片水平之高,已为我国摄影界所公认。欲缩短我国新闻摄影与世界水平之间的差距,需从各个方面入手逐一进行研究。而首先应当着力研究的该是29幅历年最佳新闻照片。这些照片是每届比赛时从各项获一等奖照片中再次选拔出来的,大多取材于当年重大新闻事件或者具有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照片均富有极强的形象表现力。其中有些新闻特写照片的拍摄技巧和表现手法是无懈可击的。摄影大师们凭着他们具有穿透力的三只眼睛,而不是两只眼睛,更不是一只眼睛去观察世界,选取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捕捉最有代表性的瞬间,写就了近30年的一部形象的世界编年史。然而,我们又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历年最佳新闻照片绝大部分都是战争、灾难、疾病等题材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我们最先发现。荷兰电台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摄影事业发展很快,我们有了一支比过去更庞大的新闻摄影专业队伍与通讯员队伍.从拍摄的照片看,无论题材、体裁与表现形式都比过去深刻、多样、生动.随着突发性,事件性新闻增多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但在报纸上发表的非事件性新闻照片中。仍有相当数量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这些照片,说它是真的,又透着假,如果说它是假的,却又有过这样的事实.真真假假,看了以后,总感到它与现实生  相似文献   

10.
一、突发新闻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外新闻照片给人们脑子里打下烙印,使人过目不忘的是哪类照片呢?是突发事件新闻照片。1988年《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引起轰动,观众挤倒了展板,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浅沼遇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在我国的新闻摄影史上也产生过一大批优秀的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日军轰炸上海南站》、《洪水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照片中暴徒正手持匕首,朝着对方猛力刺去,被刺者已惊慌失措,陷入绝境,画面背景里醒目地书写着:“日本社会党浅沼稻次郎氏”等条幅。——这就是获1961年荷兰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浅沼被刺》。这幅照片当时曾轰动世界,至今虽然已过20多年,一眼看去,仍能扣人心弦。这幅新闻照片,雄辩地告诉人们,新闻摄影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广泛地影响读者。有时一篇新闻报道,写上千言万语,还不如一幅照片令人信服和感人至深。因此,当今社会报纸、杂志刊登的新闻照片日益增多。新闻摄影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常见的场景中,一幅不寻常的、有趣的、有人情味的照片”,这是美国新闻摄影年赛对特写照片的定义。这样定义“特写照片 似乎失于宽泛,但它对于记者拍摄“软新闻”无疑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当地时间5月26日20点45分,波尔图队和摩纳哥队黑马对决,争夺冠军杯,全球传媒聚焦奥夫沙尔克竞技场。比赛前一日,摄影记者能拍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摄影记者应该下功夫拍好新闻照片,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照片又脱离不开文字的作用。文字不仅可以补充照片画面形象之不足,而且可以为照片提供“画外音”,两者相得益彰。为什么必须重视新闻摄影的文字手段呢?一。新闻摄影固然有“一图胜千言”之长,却也有“天文不成图”之短。没有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不可能成为新闻照片。“让照片说话”,是强调抓好新闻现场瞬间形象,拍出更好、信息量更大的照片来。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轻视文字写作。二、同一幅新闻照片,好的文字说明为照片增辉,文字平平也会使照片失去进力。三、文字可以弥补照…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使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过去,传统摄影也可把摄影特技运用到新闻摄影中而造成新闻照片失真,但其操作方法复杂,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能完成,且经过处理后的照片效果差,加工痕迹明显。而当今的电脑技术不仅能够对照片进行改头换面,甚至可以无中生有。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要重视新闻照片的信息价值黄文,曾璜面对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者名单,中国摄影师不能不陷入沉思:为什么精心选送的新闻照片在大赛中一再受挫、名落孙山,而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看似貌不惊人的中国题材照片却屡屡获奖呢?为什么被众多国内同行一致认可的佳作,“老外”们...  相似文献   

16.
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今年已经进入第30个年头。30年间,比赛规模逐步扩大,第一届仅有11个国家的42位摄影记者选送近200幅照片参赛,今年第30届已有54个国家和地区的969位摄影记者选送6765幅照片参赛;照片的品种由开始时的全部黑白片,发展到今年有58%是彩色片;新闻摄影概念由狭变宽,表现为比赛项目的增多。就世界范围来讲,这30年,是新闻摄影在新闻事业中地位逐步提高、社会作用日益增强的30年。而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一年一度的荷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荷赛的影响已由欧美逐渐向亚非扩展。纵观荷赛30年,可窥见世界新闻摄影发展趋向之一斑。新闻性居评选标准之首“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的新闻照片?”“重大的事件,动人的瞬间,完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徐斌 《新闻实践》2006,(3):F0003-F0003
今年2月10日,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路透社摄影记者芬巴尔·奥赖利拍摄的《尼日尔紧急供给中心的母亲与孩子》(见附图一),在122个国家和地区作者的8万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本届“摄影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荷赛”评委会主席詹姆斯·科尔顿在点评这张照片时说, “这张照片包含了一切:  相似文献   

18.
每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评选,最令评委们感到棘手的问题,便是从数以万计的参赛照片中挑选出一幅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可是在今年二月举行的第38届“荷赛”评选中评委们竟不约而同地将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选票投向了美国马格南图片社詹姆斯·纳赫特威拍摄的黑白照片《被砍伤的卢旺达胡图人》(图一)。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解放军报》新闻摄影宣传曾经创造过辉煌:军报刊发的抗洪救灾新闻照片曾被《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大报和香港报纸大篇幅转载;军报发表的众多优秀新闻照片曾经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或者在国家级摄影比赛和展览中获得大奖;军报的许多新闻摄影佳作曾经被全军官兵传为佳话,被基层部队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军报曾参加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被评为“报纸要闻版运用好新闻照片”一等奖;军报推出的新闻摄影新人很多成为全国新闻摄影界的新星……荣誉已成为历史。荣誉只代表过去。在荣誉和成绩面前…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王建民军事摄影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厅里,悬挂着反映我军面貌的各种题材照片一百一十六幅,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越自卫还击前线的战地新闻照片。这些作品吸引了首都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一位女摄影工作者面对这些照片泪流不止,她说:“我看到了真正的战地新闻照片,发现了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在留言簿上,几位大学生写道:“拍好‘最可爱的人’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来自云南边防的战士们写道:“军功奖章也有你一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