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射疗法学》是在社会休闲保健日益受大众喜爱的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保健、康复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型、技术型课程。以阿坝师专体育保健专业《反射疗法学》课程建设为例,对本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定位、教学条件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体育保健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体育保健学》汉语授课中汉语水平不适应、专业词汇理解困难、课堂教学容量大、考核有难度等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了强化基础汉语和专业汉语的培训,修订教学计划,精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改革考试方式等对策,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黄昀 《高教论坛》2007,(5):106-107,113
在教学教改实践中,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解、实践、创新和组织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体育保健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体会,探讨在《体育保健学》教学改革中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更好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4.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是高职体育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我院对《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贯彻"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三门独立的课程进行重构,优化整合成一门"三合一"课程,满足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59):15-16
体育保健学作为体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体育运动与医疗保健二者的完美结合,体育运动在人体保健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承担实践任务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更显重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院系运动保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学生轻视实验课、实验内容设置和实验课时安排不合理等,提出高校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的重视、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等建议和举措,希冀为高校体育院系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特别是创伤部分知识点繁杂,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实际操作,用传统的教学法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采用扫描、动画制作、录像资料截取等手段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的综合应用,制作出具有课堂教学功能的《体育保健学》CAI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不同病症的临床表现,同时采取临床检查手段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损伤的原因、位置及损伤机制。在2004级体育教育专业和2005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操的临床教学法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在考试中运动创伤部分的知识点出错率明显下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对高校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构建<实用体育保健学>教材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构建体系,与以往体育保健学教材相比,<实用体育保健学>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上,章节的安排上等都做了较大的改动.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对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时数进行了调整,减少了体育保健学的理论课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压缩。在这种背景下,势必要对体育保健学考试进行改革与探索,传统的体育保健学考试形式单一,成绩构成略显呆板,面对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仅靠期末的闭卷考试已不能体现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的要求,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创新时代下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且考试内容仅局限于教材,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中小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大同小异,而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做的后果是会割裂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保健学意识的培养不利,且此种僵化的考试模式在当前许多高校体育院系中比较普遍。本文对体育保健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探讨,以促进体育保健学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分析在应用型人才改革背景下,我校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成绩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解析了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特点;其次,揭示了现行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对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1981年出版的《体育理论》教材指出,体育保健课是为身体比较弱、或有某种疾病和身体某部分器官有缺陷的学生开设的。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保健课的规定为:“对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升设必修或在高年级开设选修体育保健课”。由此可见,现行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开设对象主要是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1993年邹继豪主编的住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理论教程》是比较完整的体育保健课教材,但由于多年来我国体育教学重实践、轻理论的指导思想较为严重,仅把其中的太极拳、保健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作…  相似文献   

11.
黄昀  韦军  李杰 《陕西教育》2010,(3):51-51,53
以《体育保健学》中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处理原则和方法一课说课设计为例,探讨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深入领会PBL教学法的优势和应用特点,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当前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剖析,认为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保健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差,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顺序、实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大胆提出,体育专业学生有必要到医院进行专门的实习,从而提高体育保健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效果,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处理好教学中的两个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把关考试的两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法、观察法、数据整理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保健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对策,以期为体育保健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保健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体育保健学实验内容设计与社会体育专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行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利于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培养,并大胆提出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大大增加实验学时数,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展现实验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为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竞争力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余卫平,男,1961年1月出生,汉族,江苏南京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曾任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兼任深圳市篮球协会副主席,深圳市龙狮运动协会副主席,中国高校运动医学学会副会长等职。余卫平教授从事体育保健及成人体育研究近40年,出版了《成人体育学》、《体育之研究》等学术专著及《体育保健》、《高职体育实践教程》等教材20余部,先后在《体育科学》、《体育学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体育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17.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高师体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之一。为了适应教改的现状和要求,本文认为,提高体育保健学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联系运动实际,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能力,途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大学生入学体格健康标准的修订,使很多高校出现体质弱势群体,由于他们身体素质和伤残现状的存在,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些体质弱势群体不能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因此很多高校纷纷设立了保健体育班,而保健体育班如何授课也成了很多体育教师面对的问题,因此本为提出了运动处方在保健体育班教学中的可行性,希望能够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开设《保健体育课》的设想,笔者认为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必须更新观念,打破陈旧不变的体育教学思想模式,按照人体的健康状况、机体体质及机能能力的强弱,从“体育保健学”的规律出发,结合人体生理的、心理的特点,按照健康状况分组,优劣组合,从而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手段、方法,区别对待。分不同层次的要求,逐步提高健康水平,最终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胡承志,男,满族,生于1963年。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通化师范学院体育系工作。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全国体育保健助教进修班学习研究生主干课程,成绩优异。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晋升为教授。现任通化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专业委员会理事、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通化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通化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理事。在教学方面,先后主讲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学校健康教育学、康复医学、速度滑冰、网球、大学生健康原理与方法、大学体育、选修篮球、排球、游泳等课程,其中“网球”课程被评为本校优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尽量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曾多次获教学优秀奖。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保健康复。主编《体育与健康》一部、参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结构式体育与健康教程》、《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二部;参加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一项、主持省级和院级科研项目各两项、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