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正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古往今来,钱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紧密相关。人物的经济地位、处境、心情、性格不同,拿钱的动作也会不同。"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首先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鲁迅在用词造句方面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程度,其中动词的选用就是适例。鲁迅小说根据不同的人物所处的不同的典型环境。恰当地选用了切情切境、符合典型人物性格的动词,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里仅就《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中几个跟“钱”有关的动词,  相似文献   

3.
巧炼动词     
要使文章生动,巧炼动词很重要。一篇文章动词用得好,笔下的人物就能活起来;描写的景物就能动起来,从而使全文生机勃勃,令人百读不厌。初中语文课本中提供了许多巧用动词的范例。就以初中语文第二册为例,可将如何巧用动词归纳如下:一、巧用动词表现人物的性格及精神品质。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表现了蔡芸芝先生温柔、慈爱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太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首先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鲁迅在用词造句方面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程度,其中动词的选用就是适例.鲁迅小说根据不同的人物所处的不同的典型环境,恰当地选用了切情切境、符合典型人物性格的动词,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里仅就《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中几个跟“钱”有关的动词,谈一点学习体会.通过不同动词的选用,展示出人物悲剧命运的发展的历史.小说《孔乙己》叙写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买酒有两次.第一次写当所有喝酒的人嘲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的时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而当第二次来到咸亨酒店喝酒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一“排”一“摸”,就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前后生活境迂的不同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孔乙己具有特定的社会地位,他虽站着喝  相似文献   

5.
单纯人物论     
单纯人物是一种理想化的宙美范式.具有性格特质的单一性和性格运动的单向性,单纯人物的类型化不同于公式化概念化,前者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而后者别是反艺术的。单纯人物和复杂人物可以也应该互补。单纯人物不但可以充当喜剧人物而且也可以充当悲剧人物。巧珍和惠芳式的单纯人物所引发的轰动效应表明了社会对于理想的呼唤与追寻。  相似文献   

6.
人物的步态描写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鲁迅在描写人物时十分重视锤炼动词来表现特征各异的步态。教学时通过比较鉴赏、类化组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7.
作品中一个恰当动词的运用,且往往是传神点睛之笔,能赋予人物血肉与灵魂,尤其是能在运动中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多年来,我在教语文课中的小说时,比较注重抓动词。我首先要学生把课文中用得准确、得体的动词找出来,反复地朗读,然后再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挖掘、去品味、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说话。由于人们的地位不同、教养不同、气质不同,语言的表达也各有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说话的态度、方式、语调也不尽相同。因此,认真揣摩名家笔下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对于语言的锤炼、性格的刻画、心理的展示,我们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物步态往往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鲁迅描写人物步态时十分注重动词锤炼,体现出独到的艺术匠心。一、同篇异人同词,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样性。例如《故乡》中“飞”分别用来描写宏儿、杨二嫂和“我”,无不准确传神,蕴含着丰富的语境信息。词虽同而所折射的神态心理各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  相似文献   

10.
怎样“说”     
我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用到动词,用适当的动词对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有很大的帮助哟。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最常用的动词——说。我们学过好几个"说",但它们的意思却并不完全相同。大家结合例句体会一下它们的用法吧。  相似文献   

11.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物质形态,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和时代思潮。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服饰是人物复杂性格的反映,从中可一窥作者对于人物的情感态度。在《金瓶梅词话》中,作家通过描写李瓶儿的服饰,展示了李瓶儿富贵丰厚的家底,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表现了人物趋利避害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人物步态描写往往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步幅、步速、步状、步情、步境往往因人而异。语言大师鲁迅在描写人物步态时,十分注重动词的锤炼。特征各异的步态,丰富多彩,个性鲜明。教学时,我们只有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鉴赏,才能进入鲁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是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字锤句炼,意蕴深远,值得揣摩学习。本文仅以 《祝福》为例,试作浅探如下。 一、精选动词,活现情态 鲁迅擅长于选用恰当的动词活现人物的情态,揭示人物的性格,从而增强表达效果。比如描写祥林嫂的婆家逼她改嫁一段中,作品通过卫老婆子之口写道:“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祥林嫂的婆婆把祥林嫂嫁到深山里去,实际上是把她当作商品出卖出去。对于这种卖婚的行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说话。由于人们的地位不同、教养不同、气质不同,语言的表达也各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说话的态度、方式、语调也不尽相同。人物语言,作为小说中的要素,出现的频率最高,往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因此,认真揣摩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对于语言的锤炼、性格的刻画、心理的展示,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意义。1人物语言是人物身份特征的体现人物的身份是由其职业、爱好、地位诸因素形成的。一般来说,人物的语言受其身份的制约,显示其身份特征。鲁迅小说《故乡》中闰土,在与“我”重逢时的神情变化,“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完全符合彼时彼地彼人的身份。特别是那一声“老爷!……”,更是将彼此间的身份地位一语道破。昔日儿时的朋友,眼下,“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彼此地位上的悬殊,形成了感情上的落差。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掌柜的那句“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前后重复了四次。作为掌柜,朝思暮想的是“钱”,至于孔乙己的下落于己无关。这里,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世态的炎凉,另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的全部身价还不值这十九个钱。由此,掌柜个性化的语言体现...  相似文献   

15.
写人记叙文是以真实人物为中心,通过真实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其性格、思想、感情、品质的一种文体。在写人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究竟教什么,没有固定的内容,可以说范围很广:不同学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实施者,也会有不同的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性格也呈现出复杂性。这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然而不管一个人物的性格多么复杂,总有其最主要的代表其性格本质的某一方面。这种本质性格的形成,是与这一具体人物所反映的复杂错综的社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有着密切关系的。掌握某一人物的本质性格其所以最为重要,是因为对于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才有灵魂,而不是许多复杂的心理状态的杂糅或拼凑;对于改编原作为电视或电影剧本的改编者来说也同样如此,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改编后的形象才有可能表现出原作的精髓,否则,必然不同程度地削弱甚至歪曲原作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7.
著名剧作家曹禺笔下的人物个人生动形象,尤其是女性如蘩漪,陈白露,愫方等更是性格鲜明,各具风韵,极富典型性。分析剧作家笔下所创造 的这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典型性格所形成的原因,对于揭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即人物的命运,无疑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性格在学作品中犹如血液之存在于人体,人物性格是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品中没有无性格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性格,本从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三方面对人物性格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正>人物步态描写往往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步幅、步速、步状、步情、步境往往因人而异。语言大师鲁迅在描写人物步态时,十分注重动词的锤炼,特征各异的步态,丰富多彩,个性鲜明。教学时,我们只有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鉴赏,才能步入鲁迅创设的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廊,受到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钱"在阶级社会中可以表现它的万能,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孔乙己》中的"几文大钱"在交代人物的身份及社会背景、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