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10年开始,土地变更调查是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并结合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文章阐述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处理过程,对县级土地变更调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对全国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新时期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内外业不能一体化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Windows Mobile系统的PDA的土地利用调查与变更方法,该方法能够完成变化图斑的属性核查、对土地利用与变更的数据进行采集、实时或准实时地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修改和编辑,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更新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传到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了土地利用调查的内外业一体化。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也使城乡之间的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单纯依赖于传统的土地调查越来越无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掌握,通过开展土地变更调查来测量和调查地块和界限变化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利用现状图来进行汇总,从而实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有效分析,为国土地资源部门让对土地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文中从土地变更调查测绘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土地变更调查测绘方法,并进一步对土地变更调查测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土地更新调查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采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一务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巴彦县土地变更调查中,通过对技术路线研究和与传统方法的优势对比,引出了土地更新调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这种新趋势给土地管理工作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6.
刘娴 《科技风》2014,(17):83-83
为了保证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以MAPGIS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依托,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系统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该系统包括了图形查询、属性数据查询、信息检索查询、数据变更、统计输出、成批录入等主要功能,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了MAPGIS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的几点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因果关系图,选取城市GDP、港口通过能力、港区占地面积、港口深水岸线长度作为状态变量,构建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仿真模型结构和行为的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选取港口投资政策因子、岸线消耗系数、港区土地占用系数、港外土地占用系数以及表示港口业对航运服务业和港口物流业促进程度的乘数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仿真,分析这些因素对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为实现深圳港口和城市2020年发展目标,需要适当的增加港口建设投资,但要避免码头重复建设带来的土地资源大量占用问题;集约利用港口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升港口的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以实现港口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由于开展土地详查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纸介质的调查成果难以彻底地实现因数和实地的同步变更;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对土地资源调查成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建立并完善一年一次土地变更凋查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土地更新调查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中国移动莱分公司《运营管理统一门户》项目正式启动,笔者参与了该项目的开发。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有日常办,厶\业务、电子公文传输、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流引擎、表单和流程设计、人员组织架构管理、与微软OFFfCE无缝集成等,可满足各类办公需求。系统采用了基于J2EE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体系架构,数据库Oracle 10g,采用了“物理集中,逻辑分散”的建设模式。信息系统项目由于目标不明确、需求变化频繁等原因,开发过程中发生变更在所难免。为了保证项目有序进行,实施强有力的变更控制和管理非常必要。本文对《运营管理统一门户》项目的需求、可能变更的范围、采用的变更管理方法、措施和辅助工具,以及变更控制的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土地分类、数据建库和入库进行了阐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目的是便于今后的土地变更信息的录入,更好地维护和利用土地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石竹筠 《资源科学》1993,15(4):39-46
本文从制图的基础、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制图的依据等方面论述了土地资源制图的理论。用系统论方法划分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与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分类系统,提出土地资源评价系统与土地资源系统的结合,形成土地资源根类系统。并简述了不同比例尺土  相似文献   

12.
土地系统的脆弱性及其恢复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其共同作用产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土地系统不堪重负。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加重土地系统的脆弱性、损伤其主要生态环境功能为代价,是不可持续的。认识和有效管理高强度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的土地系统脆弱性及其恢复力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陆地系统的脆弱性及其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我国土地系统脆弱性现状.介绍了国际上土地脆弱性与恢复力研究案例,重点探讨了当前恢复我国脆弱区土地系统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应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的复杂性问题是当前项目管理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以模型结构和模型应用为逻辑主线,系统梳理了项目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项目特征、返工循环、控制反馈循环、波及效应和撞击效应五种基本结构,并从项目后评估、项目估算、变更管理、风险管理和项目控制五个维度综述了项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应用方向。基于文献综述,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邸向红  侯西勇  吴莉 《资源科学》2014,36(3):463-472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前提。鉴于我国海岸带土地利用多样性显著而分类系统研究相对不足的现实,本文简要论述国内外海岸带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适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和制图精度,并从陆海耦合的角度出发回顾国内滨海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优化方案,包含8个一级类型和24个二级类型,较全面地涵盖了全国海岸带的土地资源类型,并从海岸带区域的特征出发,强调了湿地资源的细分;应用该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 TM影像建立解译标志,并对2010年中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进行遥感制图,表明该分类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为全国尺度海岸带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海岸带综合管理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莎车县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统计资料及相关资料为基础,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相关分析软件和数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1990—2005年莎车县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对莎车县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得到初步认识。然后,针对莎车县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吐鲁番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5,(19)
本文从通信系统变更的含义入手,介绍了公司通信系统变更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引起变更的因素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变更管理工作中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讨论了传统土地定级方法的不足之处基础上,提出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来进行土地定级,并介绍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决策树算法提出了土地定级系统的组成功能模块及实现方式,旨在设计一个具有友好人机交互界面,智能化的土地定级系统,为土地定级提供一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资源科学》2011,33(6):1195-120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又是研究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前提,它既影响着分类结果的表达,也决定着分类数据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1970年代之前以土地利用分类为主,着重于土地用途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制图;1970年代随着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土地覆被为主的分类系统迅速发展起来,它着重于土地类型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研究指出,目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特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尺度,没有统一标准,这种土地分类系统的不兼容性,给土地覆被数据的汇总、分析与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一个"万能"的土地分类系统又是不存在的。鉴于此,研究认为一个标准土地分类系统应该是多级的、开放的系统,高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直接基于遥感影像进行识别,以便于实现分类数据的比较和共享;低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根据特定研究目的灵活制定,以满足特定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利用1954年~2001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逐个图斑跟踪记录的方法,动态监测每个图斑在各个时段的变化过程。从研究起始时间开始从来没变过,或变化次数较少的空间单元称为趋向稳定类型的转换,而变化次数较多的空间单元称为趋向不稳定类型的转换。根据每一土地单元土地利用变更次数的多少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将研究区某一时段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划分为未变更类型、人类干扰型、自然演化型3种类型,分析了各种用地类型转换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水域和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城镇及居民用地、耕地最为稳定;其次是土地退化的盐碱地和未利用土地;沼泽地、林地、草地稳定性较差;②当未变更类型和自然演化类型向人类干扰型转变后,土地利用方式将趋于稳定,在下一时段变化的可能性较小;未变更类型和人类干扰型向自然演化型转变后,土地利用方式趋于不稳定,在下一时段发生变化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土地系统研究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华 《资源科学》1996,18(1):29-35
系统方法是土地系统研究的基础方法。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级层次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是土地系统研究所依据的原则。土地系统研究的过程可概括为协调(具有两重含义——平衡和优化)、综合以及环境意识。土地系统研究的方法的核心是基于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针对土地系统研(系统方法、协调、综合、环境意识、模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