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这是教材首次明确提出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在对教材中选编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后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对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也随之变化,编排特点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站在课程体系的视角对学生的训练进行统筹安排,着重把握训练之间的纵横联系、综合运用等,从而把训练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一、关注学生基础,循序渐进落实  相似文献   

2.
1.整体把握概括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这篇文章,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老人与海鸥》写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建议中,多次提出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一、为什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对于中高年级来说,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既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表达“经验意思”的语言形式和表达的技能。  相似文献   

4.
<正>中考现代文阅读为三篇三大体裁的文章,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一篇,都是课外阅读。考生在答题时常常感到十分困难,把握不大。其实,考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做到准确、完整地答题。一、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答1.概括主要内容。阅读材料后,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回答清楚"谁,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2.分析标题含义。文章的标题常常概括主要内容或揭示中心,分析标题含义的方法是"运用……修辞手  相似文献   

5.
课标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因此,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应当成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初读感知课文大意区别于广义的从课文内容、思想感情、作者思路到表达方法的精细化感知,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7,(14):21-22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有效性提问往往决定一节课的成功。初中语文叙事性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对于小说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线索、记叙的要素和中心人物有效设问,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对于散文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与课文类似的生活内容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来设问,概括内容和主旨。  相似文献   

7.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8.
卢耀珍 《广西教育》2012,(28):38-39,43
整体性阅读教学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这个策略体现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行为的顺序,主要是依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及阅读过程的规律,强调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要求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其实质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的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时存在着不知所云,东拉西扯、啰啰唆唆,长篇大论、语言简单,莫名其妙等问题。为什么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时有这么多的问题?教师又该怎样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相似文献   

10.
<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深度阅读文本的基础。只有正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情的阅读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训练涉及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多项思维品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第二学段中就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要求。统编教材把它作为语文要素训练点分布在各个年段,仅中段就安排了九个单元进行相关训练。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要改革作文教学,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与学生年龄的关系是前提,怎样把握这关系,即关口怎样把、关节怎么通、关键怎么抓、关碍怎么搬,是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常常可以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思路、记叙重点、文章体裁、中心思想等。所以,读懂了题目,就等于找到了理解文章的钥匙。可见,指导学生学会读懂题目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l、根据巴自把握文茗主要内容有些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鲁班学艺》、(登山》等。这些文章直接点明了主要事件,读懂了它,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读(登山》,指导学生抓住“登山”这一中心事件,边读边思考:谁和谁登山?(列宁和巴果茨基)何时登山…  相似文献   

13.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帮助学生又快又准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题目扩展补充,提炼关键词语,找出中心句子,抓住人物关系,观察文中插图,创编儿童歌谣等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界定: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把阅读中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乐于向别人交流。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相似文献   

15.
陆小如 《广西教育》2014,(13):88+91-88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把握好教学的每个阶段,分别从教学认知、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这三个阶段把握汉语拼音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劳勤莉 《小学语文》2009,(11):24-27
语文概括能力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更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里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应遵循文章体裁的特点进行归纳、记叙性的文章一般是抓住要素进行归纳、写景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概括。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学习一位名师的讲座,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概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考点主要包括:(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  相似文献   

19.
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张晓娟一、把握主旨句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展开叙述的依据,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标题正确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范围等主要内容就容易把握了,因此,在阅读短文前必须正确理解标题。2?..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生物学科中,生命科学是重要的内容,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是生物学科实用性的重要体现.如遗传学作为高中生物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中的重点考点.生物遗传题目难度比较大,并且题型以及考查知识点具有多元化趋势,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生物题目解题方法非常重要.因此,生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对解题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保证学生快速、准确解题.文章据此对高中生物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