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关于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技术对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的影响研究,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应然状态的研究,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失衡表现与原因的研究,以及政府、垛体与公众关系重构策略的研究等.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研究展望:一是对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公众参与的研究将越...  相似文献   

2.
张悦 《新闻世界》2013,(5):106-107
政府公信力与公众知情权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造成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知情权未得到满足、"官本位"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媒体话语权缺失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媒体、公众三方需要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阳光政府"、完善突发事件发布机制,媒体要迅速准确传播信息,把握舆论导向,公众则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3.
宋倩倩  叶红 《新闻世界》2012,(4):200-201
当下的舆论是公众、媒介、政府三方的博弈,三者都想争取主动,把舆论引至自己希望的方向。公众是舆论的主体,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便是舆论;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使其呈现出强大的力量,媒体代表、引导甚至制造舆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意识到,不能再用老方法来对待插上网络翅膀的舆论。  相似文献   

4.
政府、媒体和公众是媒介世界的三个构成部分,作为策划操控者的政府的声音在"华南虎"事件中缺位,导致了舆论一步步沦向被动局面.而现代传媒则在市场化过程中陷入职业道德与利益冲突造成的困境中."艳照门"事件却反映出一直受政府引导和媒体轰炸的公众正借助着现代互联网创造出一个传播奇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介新秩序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考察新传播技术环境下公众、政府和媒体的关系。针对中国新媒介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具体措施,期望在风险社会中,通过三者关系的重构实现新媒体传播中公众、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指出,在三者关系的重构过程中,公众和媒体并非总是被动和消极的,他们能够并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推动政府改革的步伐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邹广娱 《新闻世界》2009,(9):130-131
政府的信息公开、媒体的新闻传播和公众的知情权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对待和运用新闻媒体,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体现,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和新闻媒体相互沟通,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7.
张悟本现象的出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它却反映着公众、媒体工作人员、政府监管部门在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时处理不当的社会现象,这与整个社会本身媒介素养低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借张悟本现象旨在阐发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以及探讨如何从公众、媒体从业人员和政府监督部门三方面提高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04,(4):50-52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民主社会政府成败的是全体公民,政府和大众之间的关系是政府这个组织生存和维系的基础。因此,政府必须具备公关意识,积极进行公关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实现政府的管理功能,维护政府和公众这一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的矛盾共同体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传播活动,传播活动就离不开媒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政府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定期不定期公布信息和公众交流的一项重要的公共关系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新闻自由和二律背反的概念和研究范围上进行分析,发现两者的交叉之处很少,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需要哲学上指导的。其次主要分析了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的二律背反现象。最后呼吁公众和学者要破除美帝等为我们构筑的"新闻自由"的神话和迷思,因为新闻自由是由两张网构成的,首先是具体某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编织的。另一张网主要是由媒体、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力量博弈构建的。只有理解了这样两张网,才能明白新闻自由的实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时代,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的进程中,大众媒体日显重要。作为传播活动中的三个不同意义上的主体“政府、媒体和公众的三角关系只有保持三足鼎立和相互制约的局面,才不至于破坏全社会的整体平衡。”即“公众、媒体与政府关系的动态平衡”。国家政府需要通过法制和决策制约媒体、调控社会、引导公众媒体报道影响政府、在服务公众的同时引导公众公众意见监督和左右媒体、推动政府。有的学把这种三重主导关系简称为“PMG关系”,包括:政府高位调控的G型主导体现媒体双向功能的M型主导和保证大众话语权的P型主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万珊 《新闻世界》2010,(12):128-129
消费社会的发展致使公众在享受物质狂欢中逐渐丧失了公共理性。本文运用罗尔斯的公关理性理论,探讨大众传媒中的三个主体——媒体、公众、政府——在理性公共空间的建构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媒体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的新闻改革和媒体变革,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种对新闻改革不同的理解跟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代表的利益密切相关.有四种人对中国的新闻改革和媒体变革有四种不同的理解:1、媒体投资者和经营者;2、媒体打工仔(又称为"记者民工");3、政府官员;4、公众.  相似文献   

13.
社会风险持续成为社会热点,而涉及普通老百姓“一生最大的财产”——房屋拆迁带来的风险和危机,近年来特别被全社会所关注.本文拟依托新闻传播学知识,借鉴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理论,研究解构房屋拆迁引发的社会风险问题.因为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拆迁风险具有多因性、集群性、长期性和易复发等特性.本文从政府—公众—媒体三角关系入手究其原因,拆迁风险的成因包括政府制度不完善,公众信息渠道不畅,以及媒体报道不平衡等.希望借助本次研究,找到方法,让媒体能够携手政府和公众,共同化解拆迁风险,并对媒体参与社会风险化解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被问到官员和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表示,国家的政策需要通过记者传递给公众,而公众监督政府则是通过各方面。其中包括记者。他强调,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要适应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时代,要乐意或者主动地和记者接触,请他们来传递政府的打算;同时也要乐意地接受记者的监督,官员要修养他的新闻观或者媒体观。  相似文献   

15.
案例调研: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支持热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为了增强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理念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民利用政府信息的能力,促进对政府信息公开法规实施的公共监督,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开通了"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支持热线",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本文结合此项目的服务内容、工作形式,基于其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等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对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支持服务的一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熊萍 《编辑之友》2011,(8):51-54
当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这不仅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媒体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课题。舆论作为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力量。媒体作为"舆论的放大器",正确引导可以稳定公众情绪,协助政府妥善、迅速地处理危机,甚至化危机为转机;若引导  相似文献   

17.
蚁畅 《新闻世界》2010,(4):12-13
本文以"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例,探讨政府在危机公关中与媒体及公众良性互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例,探讨政府在危机公关中与媒体及公众良性互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例,探讨政府在危机公关中与媒体及公众良性互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