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原理]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当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任意二力的合力一定是第三个力的平衡力.根据此原理,如使F_1和F_2的合力作用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都使橡皮条伸长到同一位置),则F_1和F_2的合力与F′等大同向.实验时,由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F_1和F_2的合力F的图示,再作出F′的图示,比较F、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2.
袁振卓 《高中生》2008,(20):38-40
一、力的合成法若物体在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合成法是解决三力平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谭程 《广东教育》2011,(4):42-44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R、R的共同作用效果时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筋伸长到同一点,那么力P就是这两个力E和R的合力,作出力尸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E和R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现在来分析仪下该实验的高考考查要点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关键步骤是: (1)在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 (2)用一个弹簧秤作用也使橡皮条伸长到相同位置.如果第一次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第二次一个弹簧秤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或误差很小,就验证了共点力合成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似文献   

5.
1 共点力的平衡 n个力F_1、F2、……F_n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若各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称为共点力。如图1所示。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作用线前、后滑移而不改变其力学效应,当刚体受共点力作用时,可把这些力沿各  相似文献   

6.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有: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在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类题目只要根据合力为零的条件,通过分析题意即可列方程求解,这类题目比较容易,这里不再多说.动态平衡是指处于平衡的物体,若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力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物体仍然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其他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必为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解。但当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并且力的方向不断变化时,若用正交分解法求解时很不方便,此时构建矢量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通过分析三角形的边长变化情况,就可得出对应力的变化情  相似文献   

8.
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学生学习物理第一次综合应用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可用较多方法,比如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交分解法等.同时解决多个物体的平衡问题时还要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对学生来说综合性较强,难度相对较高.本文就共点力平衡的几种基本方法进行探讨.共点力平衡的一般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受力分析;3.画力的矢量图;4.运用力的合成法或分解法建立方程求解.方法一解三角形法若物体处于三力平衡,则其中两力的合力必与第三力等大、反向.那么,这三个力平移其中两个,必能围成一个矢量三  相似文献   

9.
物体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是由这些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来决定的.为了研究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去求这样一个力,这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原来的几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一样的,这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合力的效果就决定于这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是经常遇到的,例如一个小孩用民一IO0牛的力拉小船拉不动,另一个小孩用民一150牛的力和他一起.沿同一方向拉船,恰好被拉动,如图1所示,大人用F—250牛的力,方向与两小孩拉力的方向~致,也恰好能拉动船,可见…  相似文献   

10.
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正确处理此类问题,关键是掌握其解题方法,现总结如下:一、力的合成法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合成法”是解决三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合力的范围是我们经常面对的力的合成问题,下面将从一道合力的范围问题延伸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例题:大小为4N、7N和9N的三个共点力,它们的最大合力是多大?最小合力是多大?错误解析:当三个力同方向时,合力最大,此时,  相似文献   

12.
求解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原则上讲,该方法能够求解所有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但利用力三角形定则来等效替代它可以使很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且非常直观.所谓"三角形定则"就是把代表两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则合力就从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第二个矢量的末端,如图1.若一个物体在3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代表3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2.  相似文献   

13.
求解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原则上讲,该方法能够求解所有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但利用力_一角形定则来等效替代它可以使很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且非常直观.所谓“三角形定则”就是把代表两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则合力就从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第二个矢量的末端,如图1.若一个物体在3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代表3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2.  相似文献   

14.
多个力的合成,一般用作图法或计算法分析.其中,将分力巧妙分组,是解题的关键. 1.同一直线上的力优先分为一组 例1 如图1,六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F、2F、3F、4F、5F、6F,相邻的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均为60°,求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 将同一直线上的力:F与4F,2F与5F,3F与6F分为三组分别合成,合力都是3F.其中上下两个3F夹角为120°,故合力仍为3F,方向与第三个3F的方向相同.故总的合力为6F,方向沿分力5F的方向,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5.
实验11.D.2.A.3.A、C、D.4.D.5.B.6.B、C、D.7.因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关系的,若合力与两个分力不共面,则测出的合力不是两个分力的合力,因而产生误差.8.两个弹簧秤,一副三角板.9.F’,F,F,F’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0.不变;不同,相同.11.使橡皮条达到同样长度,也就是产生同样的形变,说明合力与两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12.(1)后加“两细绳的方向”;(2)“的大小”后面加“方向”;(3)“相同”之后加“橡皮条与线的结点拉至O”.13.可以.用一个弹簧秤先后分别测定每一个分力的大小.办法是:设两个分力中一个处于白纸的左侧,另一个处于右侧,先把弹簧秤钩住左侧的细绳套,用一条细绳拉右侧细绳套,在两个分力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秤读数;然后再把弹簧秤钩住右侧的细绳套,保持原来右侧分力的方向,同样用一条细绳拉左侧细绳套,也保持原来左侧分力的方向,并使橡皮条结点仍处于O点,这样就可测出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物体在三个不平行力的作用下平衡时 ,这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共点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 ,其合力为零 .三个力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解答此类题目时 ,用矢量三角形分析一些动态变化 ,使得定性分析的解答过程简捷、直观、明了 ,使得定量计算的解答过程远比解析法简便得多 .尤其是遇到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平衡时求极值的题目 ,用矢量三角形可以大大简图 1化解题过程 ,避免用解析法通过三角函数求极值的繁琐过程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共点力平衡时力变化的定性讨论例 1 用一根细绳把重为 G的小球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 ,如图 1( a…  相似文献   

17.
高一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作进一步推理后,可引出如下结论: 推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互不平行的三个力若能使物体平衡坝,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作用线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1所示,设物体平衡时受到的三个非平行力(F_1、F_2、F_3)不共点,则任意两个力(F_1和F_2)的合力(F')与第三个力(F_3)一定不在一条直线上。其合力(或合力矩)不为零,这与物体的平衡条件相矛盾,所以物体平衡时,如果受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则这  相似文献   

18.
学生:老师.你能再谈谈什么叫合力吗?老师:好的.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两个小孩同时用力提起一桶水,而一个大人就能提起来,大人的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的两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有什么关系?学生:他们作用的效果相同.·老师:象这洋一个办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其中每一个力都叫分力)的合力.学生:合力我们知道了.从刚才你讲的情况来看.好象合力刚好都大于这两个分力,对吗?老师:是的.学生:能不能说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呢?老师:这种说法不一定对.学生:你能说得详…  相似文献   

19.
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上或作匀速直运动时,它所处的状态即为共点力的平衡,其平衡条件为∑F=0(这几个力可以作用于同一点,也可以是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如果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以缓慢的方式进行变化,则该过程便是准静态过程,此时,我们完全可以将上述动态分析过程中的每一时刻均视为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柴守刚 《物理教师》2010,31(11):58-58
等效方法是以效果相同为前提,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或物理情境进行适当的抽象变换,使其转化为简单的物理模型或物理情境的方法.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就是建立在力的等效基础上的.即用1个力来代替原来的几个力(或用几个力来代替原来的1个力),若其作用效果相同,则这1个力就是原来的几个力的等效力(或这几个力就是原来的1个力的分力).对于多个力的合成问题,原则上可以依次合成,也可以先两两合成,再把它们的合力分别进行合成.若能采用“先分后合”的等效次序,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