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各国政府和媒体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改版的整体背景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2019年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将该期间反映出的媒介中的国家形象与战略国家形象进行对比,并针对其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薇 《新闻界》2008,(3):42-44
本文以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以量化研究为主的方法对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在涉及新疆议题的立场、态度及具体表现方面是全国主流媒体的风向标。本文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关于新疆议题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爬梳这些报道,总结该报10年来新疆议题的主要框架,分析该报对新疆的媒介形象建构,并试图讨论进一步优化主流媒体对新疆媒介形象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军人与军队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军人的媒介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1]。本文以《人民日报》2009~2018年有关“中国军人”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人民日报》如何建构“中国军人”的媒介形象以及建构了怎样的媒介形象,并针对“中国军人”媒介形象的建构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应建立多元叙事主体,丰富报道主题结构,并在国际传播中积极进行议题建构,从而推动“中国军人”媒介形象的呈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陈媛媛 《东南传播》2012,(11):68-71
本文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主流媒体对湖北省媒介形象的呈现。发现湖北省在两报报道中文化教育优势明显,但总体关注度有待提高。具体形象表现为:文化形象——文化教育大省形象;政治形象——政治发展稳健、政府关注民生,职能部门管理水平亟待加强;经济形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够;湖北人形象——典型人物频出,但整体人文素养存在欠缺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闻报道中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新闻报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进行描述,分析媒体是如何建构女大学生形象以及女大学生媒体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蒋苏  曾艳梅 《新闻世界》2013,(7):254-255
【摘要】长期以来,媒介对农民工形象的塑造存在着模式化、脸谱化、刻板印象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农民工媒介形象的相关报道在引导公众对农民工形象认知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1983年-2011年《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进行分析,对农民工媒介形象进行考察,并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重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是区域形象构建和传播的重要途径。由于《人民日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其勾画的内蒙古地域形象在受众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人民日报》中关于内蒙古地区的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内蒙古自治区报道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石慧敏 《今传媒》2016,(2):16-17
媒介融合背景下,作为国家形象有机组成部分的区域形象,无时不刻地处在大众媒体对它的呈现与传播中.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浪网等大众媒体对山西省的相关报道为例,探讨山西形象的媒体呈现,分析公众对山西形象的认知及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塑造与传播山西形象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三家媒体2009-2018年关于女性农民工群体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女性农民工群体媒介形象的变迁,比较三家媒体对女性农民工媒介建构的差异,剖析媒介在女性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媒体客观公正地反映女性农民工群体形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2013年后关于女性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开始快速下降,叙事类型发生转变,女性农民工形象相较之前有所改善。总体上,女性农民工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表现为正负面报道极端化。  相似文献   

11.
侯姗姗 《东南传播》2011,(1):129-131
媒介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受众生活在一个众多媒体或精心或无意结构的景观社会里。《人民日报》作为中央级机关报,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以其主流媒介的姿态构建了政治社会景观。本文选取2008年3月15日至5月13日《人民日报》对拉萨"3.14"暴力事件的393篇新闻报道为样本,分析其媒介议程,从中可以窥见由民族问题与突发事件两大特点相结合的新闻报道结构的独特景观。从而也体现了一些重要的编辑思想。新闻报道结构的框架隐射事件归因。对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外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积极向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赢得了话语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媒介建构主义对符号现实的建构机制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三份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新闻报道为例,来研究分析中国城市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的新闻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国强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文化地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决定了重要的新闻流向分布呈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向全国扩散的饼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主要城市在报纸媒介中的形象不是行政形象就是经济形象.这种单一的城市媒介形象在当前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与个性化城市形象的塑造目标是格格不入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是国家对内对外宣传的窗口,奥运会运动员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群体。文章通过分析2020年东京奥运会《人民日报》报道中有关中国女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可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中国女性运动员所建构的国家形象体现为维护体育精神的拥护者形象,推广中国文化的使者形象,富有魅力的积极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素来是被刻板化的。本研究内容分析金融危机期间《人民日报》、《东方日报》(香港)和《中国时报》(台湾)的农民工报道,发现:"农民工失业与再就业"议题得到共同关注,"责任归因"和"人情味"框架被频繁使用,报道时间走势趋同。不同的是,《人民日报》以正面为主,倾向于"政府政策与管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议题;《东方日报》负面居多,集中在"农民工犯罪"议题;《中国时报》多为中立,为"政府政策与管理"议题。最后尝试从媒介属性和政治体制阐释上述异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选取了《人民日报》和《中国环境报》对沱江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厦门PX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我国突发环境新闻报道观念的变革。本文借鉴了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角,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媒体突发环境事件报道的主题、消息来源、报道对象、报道框架及理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浩铭 《东南传播》2011,(1):126-128
本文研究的是国发〔2010〕10号房地产新政出台后《人民日报》以房地产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以2010年4月16日至2010年7月16日这三个月的《人民日报》报道为分析样本,以框架理论的角度分析《人民日报》的基本框架、叙述方式,认为房地产报道从框架的角度来看变化不大,体现了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匡小娟 《新闻世界》2014,(4):190-192
本文以《人民日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分布、体裁、立场等方面进行编码、量化,力求总结媒介对这一新群体的媒介形象及其话语权报道的现状,分析报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大众媒体、受众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态度、认识、交流提供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18.
国家修辞,是以国家为修辞主体,具有构建国家形象、处理国家事务、解决国际争端的作用.①而新闻转播是国家修辞的重要表现形式.官方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更能凸显国家修辞策略的运用.香港“占中”事件吸引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中青月度舆情指数》(2014年10月)中,“占中”排名第17位.本文以人民网主站(含《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占中”的报道为例,考察国家修辞策略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地区媒介形象是地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了地区外部投资者、游客以及内部市民的态度评价。那么,地区媒介形象的社会建构机制怎样?研究这个问题,最终有利于构建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良好的地区媒介形象。本文以解释学的“成见”理论和传播学的“刻板印象”理论为根据,借助《人民日报》等媒介的报道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地区媒介形象的形成与“成见”或“刻板印象”有关,“传统”(经济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地区突发性事件等)与“权威”(个体权威、权威机构、大型节庆活动)在地区刻板印象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1.《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4期《媒介素养之塔: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构成》(作者: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卢锋博士)一文中,作者姓名"卢锋"错署为"卢峰"。特此更正。2.本刊2015年第37卷第2期所刊登的文章《西方媒体新闻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基于2013对中国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p.142-167)的署名问题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