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华文媒体不仅是当地华侨华人的喉舌,而且为发展所在国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作出很大的贡献。本文选取菲律宾发行量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华文报《世界日报》为研究对象,解读其2011年5月至9月阿基诺总统访华前涉及南海局势的相关报道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与菲律宾的交往不断增加,南海争端也愈演愈烈。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让中菲关系进入了紧绷的至高点,但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却一反阿基诺三世亲美的作风,反而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一时间,人们开始议论中菲关系是否转暖。笔者认为,分析菲律宾主流媒体涉华报道能够获悉菲律宾主流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从而推断中菲关系走势。因此,本文选择菲律宾最受欢迎的主流报刊《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杜特尔特上台后该报网站上的涉华报道。本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具体分析《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的涉华报道,第三部分综合分析报道并得出结论——指出《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并预测中菲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了泰国《中华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以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三家东盟国家华文报为研究对象,以它们对2010年9月发生的中日钓鱼岛冲突事件的报道为样本做内容分析,发现三家报纸都高度关注此事件,并且在报道和评论中都支持了中方的立场,但在程度和表达方式上有所区别。笔者把东盟国家华文报对中国的这种情感命名为"娘家情结",它与报纸对其所在国的忠诚并不矛盾,是东盟国家华文报纸发挥联系中国和所在国之间桥梁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4):34-37
由于族群结构和地缘政治的原因,新加坡从建国开始就身处一种生存困境,这种困境又影响了其内外政策,由华人占主导的政府也由此一直打压华文教育和华文传媒,以《联合早报》为代表的华文报纸因此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却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扮演着一个复杂的角色,在对涉华报道方面尤为明显。一方面要顾及作为主要受众群体的华人,另一方面又要服从国家利益,平衡就成为其涉华报道的核心法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纽约时报网》和《读卖新闻网》2006年4月18日-2006年5月17日(以北京时间为准)的涉华报道,采用内容分析法,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两者涉华报道的消息来源没有掌握在其他来源手中,而是紧紧把持在记者和报社手中。  相似文献   

6.
陈东霞 《今传媒》2012,(2):118-120
笔者通过对40名菲律宾《世界日报》读者作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媒介接触特点和动机,发现《世界日报》在帮助华人华侨融入菲律宾社会的同时,也成为菲律宾华人华侨守望相助的一个平台,满足了读者信息寻求、娱乐消遣、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纽约时报》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特点,重点强调其倾向性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中国媒体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数据比较探讨西方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波 《东南传播》2010,(6):81-83
中印作为亚洲陆地邻国,都是世界瞩目的新兴经济体,对彼此的政治生态所带来的经济、军事、外交影响都非常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时报》从2008年到2010年"两会"期间涉华报道的实证分析,从报道主题、态度倾向、消息来源、报道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其涉华报道关注重点,管窥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现状。研究发现,《印度时报》涉华报道以平衡报道和负面报道居多,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的主要华文报纸,它由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合并而成,目前日均发行量为20万份,在新加坡拥有近75万读者.《联合早报》在1995年开始上网,而后其网络浏览量也迅猛增长,日均浏览量达到900万次左右,影响范围和规模居东南亚媒体之首.本文选取《联合早报》纸质版在2017年中国两会期间涉华报道的相关新闻,按照其报道立场分为正面报道、中立报道和负面报道,并对这些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世界日报·新周刊>2008年2月9日创刊,它的母体是美国著名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这份周刊便是总部在纽约的世界日报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钱江晚报共同合作的产物.它是世界日报立足于中国报道的一份周刊,读者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 ,在美国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周刊 2 0 0 0年的 3 5篇涉华报道 ,并与以往的涉华报道和该杂志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俄罗斯的报道进行比较 ,试图找到该杂志以及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议题设置、报道用词与技巧 ,及其最近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媒体及其涉华报道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外国媒体的涉华报道中,网络信息和言论(尤其微博信息和言论)的引用率不断上升。关于这一点,笔者在《2010年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特征分析》一文中已经指出。(近期看到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茜倩同学的硕士论文《〈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网络信息源使用情况探析》,对这一现象做了更加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美国较有影响力的四家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的涉华报道进行抽样分析,从新闻题材、新闻信源、写作手法和媒体标识四大方面总结了美国媒体涉华报道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提升我国外宣报道影响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魏艾 《新闻世界》2011,(1):127-129
新闻涵化理论发端于上个世纪并用于研究电视对受众的影响,但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新闻涵化理论同样作用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中,对大众产生影响。本文在对《明镜》周刊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的所有涉华报道进行分析后发现,《明镜》周刊涉华报道的语言主要采用的是客观的语言描述,但是在题材内容方面,则主要是对中国的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2月,笔者去泰国曼谷采访了第13届亚运会。在此逗留期间,对泰国的大部分华文报纸作了随机收集和初步研究。这些报纸分别为《星暹日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联合日报》、《世界日报》等。一孔之见,权作引玉之砖。一综观上述华文报纸的特色,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内容侧重 头版普遍是政治、经济要闻和突发性社会新闻。笔者发现,这些华文报纸都很关注中国大陆的报道,几乎每天有1-2条中国要闻刊登在头版。如从12月8日至15日的8天时间内,就有《中国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南京鸣笛悼念卅万遇难同胞》…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等方面,对1978-2008年的《人民日报》涉及台湾问题的报道进行研究,从其发展变化情况探寻《人民日报》涉台报道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涉台报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糜晓昕 《新闻传播》2013,(2):217-218
加拿大华文报纸《环球华报》(下简称《华报》)于2000年11月3日创刊,加西版、加东版在温哥华、多伦多同步发行。该报原是周报,后于2003年5月21日增发周三版,逢周三和周五发行,是加拿大首份由中国大陆移民创办并取得成功的华文报纸,已成为继《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后的加拿大第四大华文报。  相似文献   

18.
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钱江晚报和美国世界日报合办的《世界日报·新周刊》,是美国最大华文报纸《世界日报》报系的新闻周刊,版面规模为4开28个版,全彩印刷,每周六出街,节假日不停刊.作为主编,当初思考的是"要提供给大洋彼岸的读者什么样的新闻?"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新闻对美国的中文读者是有价值的?在开办一年的跨国新闻实践中,在我们与世界日报方面的磨合中,答案渐渐地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9.
当新闻爆炸式涌现,当免费成为常态,美国的华文媒体,不论是电视媒体,还是报纸媒体,亦或是新兴媒体,却能以收费的姿态谈古论今。本期,我们走近美国《世界日报》《中国日报》以及凤凰卫视美洲台,透过它们,看一下华文媒体在美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文标 《编辑之友》2015,(3):109-112
文章根据ALEXA数据对北美华文网站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网站创办时间、访问情况、网站类型及提供的服务等方面阐述北美华文网站的现状;以北美地区排名首位的华文网站文学城为例,从新闻主题、新闻来源及浏览评论等方面研究其对中国新闻的报道情况,并探讨北美华文网站涉华舆论的特殊性问题;从北美地区华文网站的访问人群、新闻管理以及媒体环境等层面加以分析特殊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