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因素之一.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应当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抓物质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抓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个人道德素质;抓制度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四川省贸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的场所,也是师生精神发育、成长的家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的根本性的建设项目。笔者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现今许多学校管理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症结:  相似文献   

4.
梁少辉 《考试周刊》2013,(20):28-28
<正>校园文化包含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学习文化、活动文化等。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反映了它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精神风貌等,它是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呢?一、抓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一所学校的绿化、环境卫生、陈设布局、宣传设施等都能  相似文献   

5.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的场所,也是师生精神发育、成长的家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的根本性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6.
徐玮 《农村教育》2007,(4):22-23
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如果缺乏校园文化,就如鲜花缺少水的滋润,枯槁而苍白,精神溃散,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自育能力。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成果的体现,它既不同于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它是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教育因素,体现了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外可展示学校的风采,对内可折射办学的效益.注重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风气,重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就可以充分地发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勇于攀登的教育功能,就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令。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和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全校师生精神面貌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些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团队协作、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制度性的行为准则,也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以下谈谈笔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反映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趋向,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才、教师的成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跨越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受益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应强化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校园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办出学校特色的有效措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渊源于社会文化,是借助学校载体来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折射和反映。它反映着学校的特点、面貌和个性。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或青年文化。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被称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有别于社会文化的一个显…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形成的一种师生共同价值体系,包括学校发展历史、办学思想、行为规范以及师生共同的文化情感结构,它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良好育人环境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持续动力,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精神动力,给师生提供不竭的精神感召力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针对目前中职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中职学校应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入手,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近几年,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激励学生快乐成长上,就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感化、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认真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和健康地成长,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科学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在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下,从态度、精神理念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山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五大基本原则;然后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大主要内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山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必须坚持的思路创新、主题创新等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弘扬主流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各个学校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只有根据自己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出的校园文化才会有强大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它是学校理念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的有机结合体.校园文化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建设路径提供一些思路.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具有引导、规范、激励、促进中学生良好道德形成的功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环境因素。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德育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现实课题。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引导,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创设蕴含物质文化的校园环境,彰显校园制度文化的道德意蕴,注重行为文化的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