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描写了一个荒诞离奇故事,揭示了人的异化,人性的扭曲,反映了社会现实。一道门阻隔了两个世界,本文浅谈《变形记》中"门"内外的世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荒诞背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变形记》采用极其荒诞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通过人的异化揭示了人性的扭曲以及社会现实.它作为表现主义的典型之作,将荒诞和真实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在事件情节架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处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将各种关系的荒诞离奇以及社会的真实性和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融为了一体,突出了小说的主旨,揭示了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流传很广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编者将这一故事安排在“故事长廊”的专题中,引导学生感受故事魅力的意图不言而喻。神话故事的魅力何在?不论中国神话还是西方神话,都集中体现在“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三个文体特点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以“信史”为务的《史记》,却有着大量的志怪故事。这些志怪故事或取自早期文献资料,反映了远古先民的思想与生活;或采自近世民间传说,折射出复杂的现实社会;或源于未知世界,表现先民对神异物象的探索。这些志怪虽然看似荒诞离奇,但是,它们同样是作者特定历史时期思想、认识、情感的反映,且对历史事件的还原以及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感受童话的特点,尤其是童话奇异荒诞的魅力、人物的形象设计、故事情节的离奇,是《去年的树》一文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可从文体角度引领学生品味童话语言,感受童话内涵,体会童话特点。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痛苦的,抗挣和死亡是人摆脱困境的两种主要途径。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荒诞离奇的世界,描写了人的存在的痛苦,体现了"黑色幽默"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完全符合存在主义的所推崇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戏剧巨匠阿尔比的《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因其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一经上演便引起巨大反响和热烈争论.该剧以荒诞的戏剧形式,讲述美国建筑师马丁与一只他名之为“西尔维娅”的山羊发生了不伦之恋,从而引发家庭矛盾.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研究该剧的荒诞主题,讨论人的异化问题、孤独与焦虑、人的自由选择和对抗荒诞,从而鼓励人们正视现实,积极采取行动才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故事情节极不合情理,而语言新奇独特、别具一格。他以"仿梦"的方式,生动地揭示了世界的荒诞无常和青年人在这种荒谬人生面前的深刻迷惘。小说中青春初旅的明朗欢快与荒诞人生的阴暗丑陋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强烈的碰撞,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审美张力。纯净的语言,精巧的叙述,又使小说成  相似文献   

9.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字面上来看,“荒”的意思是极遥远的、不着边际的:“诞”的意思是言语,相当于胡言乱语。“荒诞”即来自穷荒之地无从查考的怪异言辞,属贬义。最早见于李白的《大猎赋》:“哂穆王之荒诞,歌《白云》于西母。”后见于欧阳修的《菱溪大石》诗:“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这里的“荒诞”.指荒唐、毫无根源的夸饰与想象。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由于其风格奇特、故事离奇、结构复杂,意义飘忽不定,多有议争,借助美国当代精神分析学家诺曼·小霍兰德的“本体”理论来进行观照,则可发掘出“为了困境中的自由”这一本体主题,它是作者在人物关系、情节、叙事等方面作精心安排的结果,“表现艾米莉的感情愿望、创造思索和理想的一幅图画”。  相似文献   

12.
《越绝书》除了具有弥补正史之不足的史料价值以外,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虽然仍穿着“历史”的外衣,但文学意识已不断强化、史学功能逐步减退。本文从虚构的情节、荒诞离奇的神话传说以及细节描写等三个方面分析《越绝书》本身所蕴舍的文学因子。  相似文献   

13.
《故事新编》文体文类的复杂性,与鲁迅自觉追求荒诞感的营造是分不开的。其荒诞感主要通过古今杂糅的时空塑造,否定式的小说情节、结构模式,“油滑”的笔法表现出来,我们从《起死》篇的个案分析中,可以见出荒诞书写的深层意蕴:对庄子“无是非观”思想的解构式审视;指刺现实并加以批判;对启蒙的反省和追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专门从事戏剧创作的丁西林是个“独特的存在”。他善于通过机智幽默的语言、巧妙的戏剧结构、略带反讽的语气道出生活中“几乎无事的喜剧”,来写普通市民家庭中“无事的喜剧”,在看似轻松的故事中展现的却是人生的无奈和荒诞。据凌叔华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独幕剧《酒后》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局外人”默尔索,默尔索的荒诞性表现在他对任何事情都持一种“冷漠”态度.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无理性的,默尔索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荒诞的,默尔索反抗这种荒诞的方法就是成为冷漠的“局外人”,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对真实对生活怀有很深激情的人.  相似文献   

16.
王文俊 《文教资料》2013,(19):11-12
加缪的荒诞哲学深入到了其每部作品之中,《局外人》作为反映其哲学思想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故事的展开和叙述阐释了加缪的荒诞道德观。本文以《局外人》为例探索加缪荒诞哲学的本质及其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追求的解决荒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创作了具有迷幻般色彩的戏剧《等待戈多》。剧本用荒诞离奇的形式呈现了不确定人生所带来的人性断裂,写出了对人性断裂的救赎。  相似文献   

18.
一般以为,鲁迅《起死》的文体袭自巴罗哈的《少年别》。实际上,它深受来自前叙事——明清庄子“叹骷髅”戏的影响。因为《少年别》可视为拟戏剧的“对话体”,它是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物;而《起死》却多有超越,是一部荒诞有趣的游戏“闹剧”。作品对“叹骷髅”戏的重构过程,也是鲁迅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起死》也得以成为一部融合了写实性、游戏性与荒诞性于一体的现代戏剧体寓言小说。  相似文献   

19.
刘阳 《语文新圃》2010,(5):15-16
《西游记》是一部荒诞的神魔小说。可荒诞不等于荒唐。荒唐置逻辑于不顾,荒诞呢,装神弄鬼的表面下,却依旧内蕴着逻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俗人如我者学不了太上忘情,读这部小说之际,竞每每不务正业,一本正经摩玩起荒诞故事里的逻辑合理性来。这就有了很多阅读的趣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是中国叙事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的鬼狐离奇之故事,生动人物形象的塑造,深深地吸引了中国及海外读者。在《聊斋志异》众多的英文译本中,丹尼斯·马尔,维克多·马尔的译本最受欢迎,本文就马尔如何处理好小说的三要素,进行名人物名称,小说环境,及小说情节的处理,如何应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收放自如,合理应用,从而再现和彰显《聊斋志异》的人文价值,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