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思想价值很高的作品。作者幻想并描绘出一个和平、宁静、幸福的桃源社会,借以表达作者自己进步的社会理想,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闪耀着可贵的人民性的思想光辉。作品所表现出的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国外的“乌托邦”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所以梁  相似文献   

2.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一篇重要的散文,历来对此的研究不少.实则,<桃花源记>与当时"游仙"文化有密切联系,"桃源"理想社会形态的形成是宗教理想世界民间化后文人创作的体现,其"桃源"的理想社会思想是多重文化推进与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归去来兮辞》历来是人们十分注重的一篇。这是因为,“沛然如肺腑中流出”的这篇作品,全面集中地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而在欣赏陶渊明优美辞的同时。读也会对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作客观、全面的观照。这篇“因事顺心”而创作的作品,完全可以看作是陶渊明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一种诗意自白。  相似文献   

4.
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一般都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陶渊明"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然而,从这篇散文中,我们还能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归隐的体验.在写作年代上,<桃花源记>写于陶渊明对归隐已深有体会的晚年;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归隐的感受;此外,其朴拙平淡的表现手法也反映出他朴素的田园隐逸生活.可以说,<桃花源记>正是他归隐体验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没落的门阀世族出身的地主文人,他的世袭阶级地位决定了他有浓重的门阀观念和忠于一朝一姓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决定了他的思想信仰—青年时期信仰经学,壮年以后信仰玄学。陶渊明所坚持的玄学家的自然观,其本身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兼备的矛盾性。陶渊明的"民主个人主义"思想表现在坚持门阀观念并维护家族地位而不与刘裕新政权合作,同时又逃避现实,过着隐士生活。陶渊明不单单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陶渊明的饮酒诗反映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没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桃花源记》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特殊成就,但《桃花源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也反映了作者的落后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郭飞 《语文天地》2012,(24):52-5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是一时之思、一时之作,而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陶渊明出身寒微,历次出仕,因不能适应官场的污浊虚伪,最终辞官隐退,躬耕田园。考察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及精神追求,可以发现,《桃花源记》的创作有着深厚的生活与思想根源。陶渊明生活的晋宋之际,士族制度极盛。  相似文献   

7.
论武陵渔人的意象——解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简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这篇散文之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及作者的创作心态,以最终全面解读《桃花源记》。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幻想中的世界,反映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但由于作者所处时代、性格、经历的不同,又使两篇作品同中有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初中语文第四册选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高中第六册选了他的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和《饮酒》(结庐在人境)。这些诗文既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历来聚讼纷纭、评价颇多分歧的作品。要准确把握这些诗文的内容,必须结合作者的其它作品加以考察,同时还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和经历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究竟是一篇记实的作品还是寓言,一向众说纷纭。我同意后者。这篇所记的事迹,原出作者的虚构。因为陶渊明不满当时的社会,追求着一个没有官府,没有剥削和战乱,大家一起劳动,过着“怡然自乐”生活的理想社会。当然,这只是一种空想,本文暂不置论,但有一点,就是文中提到的刘子骥,也是虚构的么?我们倒想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课文之一。《桃花源记》的文体问题,一般认为它是散文,是《桃花源诗》的序文,这固然是没有错误。但这种观点只是从文体的共通性来看问题,并没有考虑到这篇文章的文体特殊性,而且它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作品的思想性质、作者的主观寓意帮助不大。《桃花源记》的文体应是古代小说,而且是魏晋六朝小说中的杰作,是"有意"为之,罕有伦比;这篇小说实际上寄寓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国"精神,而这也是《桃花源记》的思想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社会图景。教科书告诉我们,这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然而,这真的是陶渊明思想的局限性吗?我觉得其实不然,在当时战乱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里,正是他———陶渊明,以一个文人的方式写下《桃花源记》,以唤醒大家那颗已快对美好生活失去信心的心,唤醒大家那颗再创一个美好家园但已支离破碎的心,他正是想让这无数美好之心汇集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来还老百姓一片安宁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郭庆 《中学文科》2006,(9):74-74
《桃花源记》是晋代文人陶渊明的传世佳作,在《桃花源记》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中,作者陶渊明为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恬静,人们怡然自乐的理想自由世界——桃花源。全文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自然亲切,入情入理。  相似文献   

14.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此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现入选于人教社初语二册)。要学深学透这篇千古名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篇散文之所以成为历代人们争相传诵的佳品,除了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希求外,还在于作品具有朴素自然的独特风格。扫荡当时的腐朽文风与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相结合,即文和道的高度一致性,正是这篇名著流传千古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三篇作品,一篇是《归田园居》(其三),一篇是《桃花源记》,另一篇是《饮酒》(其五)。这三篇文章,很具有代表性,不但展现了陶诗的田园风味,而且表现了作者的隐士情怀。  相似文献   

17.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此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现入选于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要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记》是由我国古代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创作的一篇名作,也是我国不可胜数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块瑰宝。本文选取林语堂先生的译本,探究生态翻译学在翻译中的应用,并从中摘取译例若干,从语言、文化以及交际三个维度对译例作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娄底师专学报》2011,(6):68-72
《桃花源记》并非纯虚构之作,它是以湖南古梅山峒及其傩坛"桃源洞"为原型,由陶渊明曾祖父陶侃任武冈令时的见闻及结合当时的一些笔记小说素材,所创作的一篇寄托了陶渊明对东晋黑暗社会现实不满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桃花源"并非指一个具体的自然村落,而是指整个古梅山峒区。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南村隐居生活的艺术写照,它作于义熙十四年,这一年陶渊明54岁,已经过了13年的隐居生活。《桃花源记》是他以往田园诗的高度概括和归隐体验的诗意升华,是他对南村生活的一次集中的艺术反映而不是道家仙境或乌托邦,其中既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又是他以隐士心态和诗人情怀来处理人生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