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渊源、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力四方面论述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陈雪 《科教文汇》2012,(19):202-203
表见代理作为合同法中无权代理的特殊情况,是建立在无权代理制度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兴制度。其构成要件一直在学术界是讨论的热点,本文将构成要件分为一般构成要件和特殊构成要件进行分开讨论,并作出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俊  王淳 《科教文汇》2008,(12):149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以牺牲原权利人的利益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在适用时应严格按照其构成要件谨慎适用.即票据是受让人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取得票据须依票据法上的转让方式取得、取得票据须基于善意和必须是给付相应的对价而取得票据.  相似文献   

4.
留置权善意取得制度充分发挥了留置权的担保功能,维护了占有的公示效力,保障了交易安全。从留置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出发,建议应明确设立留置权善意取得制度,并指出留置权善意取得制度应包括五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5.
蒋岚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5):114-115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理论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在维护市场交易安全方面有重要作用。就善意取得制度的起源、基本功能、构成要件及其效力等理论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1)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排除,是指善意取得的原因行为若存在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如危及到了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等不可受损的利益而归于无效,或者是因为受让人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法定行为而予以撤销的情形,即便是受让人善意信赖财产处分人享有处分权,也不予认定为构成善意取得而应予以排除适用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祝庆梦 《科技广场》2007,(2):240-242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尚未建立完整的善意取得制度,这无疑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大缺陷。为完善民法物权制度,顺应世界民法发展潮流,我国需要建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为制定未来的中国物权法作理论准备,已成为民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将要制定的物权法中,应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8.
善意取得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久莉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19):296-298,300
本文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出发,对善意取得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本文的重点在以不动产和担保物权为代表的特殊善意取得制度上,较全面地论述了将不动产与担保物权纳入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对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立法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完善善意取得法律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雷蕾 《今日科苑》2010,(12):172-172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善意取得仅限于动产,即善意取得的标的物必须是动产。不动产一般须登记,以登记作为其公示方法,出让时须出示其权利证书。对于不动产物权变动,我国采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即债权合同加过户登记的债权形式主义。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公信力使社会公众相信登记物权人(登记名义人)享有物权,而与之交易。该相对人支付合理对价,即为善意第三人。法律应当保护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的、信赖利益。因不动产善意取得而丧失物权的真正权利人,可以通过异议登记、更正、起诉登记名义人赔偿损失、要求国家赔偿等方法,维护权益。  相似文献   

10.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善意取得理论中,该制度只适用于动产而不适用于不动产。而我国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它将作为物权法制度的一个特色载入历史,并对我国以后要制定的民法典中关于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武文婷 《金秋科苑》2011,(10):160-16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善意取得理论中,该制度只适用于动产而不适用于不动产。而我国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同时它将作为物权法制度的一个特色载入历史,并对我国以后要制定的民法典中关于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维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8):107-108
由于涵盖法学领域众多的理论问题和制度研究,无权处分问题一直以来被誉为“民法学上的精灵”,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着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就无权处分的效力问题展开了讨论,亦就无权处分的效力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沈陵 《内江科技》2012,(10):56+44
委托合同与委托代理是密切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两种不同的制度。委托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并不当然地产生代理权。根据代理行为是否由被代理人承担责任来区分,无权代理可以分为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本文通过一则案例分析了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4.
梁海燕 《大众科技》2013,(8):151-152
由于夫妻共有房产单方抵押的效力问题至今仍然为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处理相关效力问题的案件时,应当充分考虑夫妻双方是否实为知情,并了解交易方是否为善意第三人,并已履行相应的关注义务。文章通过对建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其主旨在于通过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进而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本文论述了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分析了我国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现状及不足,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著作权构成要件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其构成要件内容、常见的侵权行为以及从各个要件入手来思考如何避免侵犯著作权.  相似文献   

17.
华伟 《大众科技》2011,(9):248-249
保守国家秘密首先要知悉国家秘密的构成要件,各国对于国家秘密构成要件的表述并非完全相同。通过剖析解读我国国家秘密构成要件的深层含义,有利于科学定密,可更好的保护我国国家秘密。  相似文献   

18.
学界以及实务界对《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争议主要集中于无权处分的效力。本文关注的是权利人追认后权利人是否成为合同主体?本文认为,根据隐名代理等原理,权利人的追认视为本人的追认,权利人直接成为合同主体;权利人成为合同主体是合同法的效率与安全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论文首先阐述了表见代理的概念、发展及其性质;在分析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和国内外法律认定的基础上,就现行表见代理规定存在的问题,从避免表见代理权利滥用和表见代理构成要件的角度,就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风险负担、法律行为等方面,着重阐述了将相对人过错作为表见代理构成要件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国 《科技风》2011,(5):154
票据是按照一定形式制成﹑写明有付出一定货币金额义务的证件,是出纳或运送货物的可流通转让的有价凭证。在现代商品经济的贸易交往过程中,票据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易工具。因此,取得和流通就是票据的生命。所以,为了促进票据的流通,保护交易的安全,特别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世界各国的票据法普遍规定了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票据权利必须符合严格的条件方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其目的在于化解原票据权利人与最后善意持票人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