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位悲剧哲学家尼采,从希腊悲剧文化中提炼出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以此解读人生、诠释生命,从而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生活引向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尼采赋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认为艺术与哲学同根,只有在艺术审美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相互交融。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尼采的艺术哲学揭示了现实人的生存之美,即人的生命之美是生成的人生;人的诚实之美是道德的人生;人的艺术与科学交融之美是完整的人生。尼采开启并实现了哲学生存论与艺术审美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尼采认为悲剧理论是在人借助艺术肯定自身力量反抗苦难的基础上建立;古希腊悲剧是因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最重要的范畴的不断的斗争和和解而诞生;歌队、音乐、神话是悲剧的构成性要素;悲剧的价值不在于道德感化,而在于超越生存的苦难,实现对人的生命意志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悲剧艺术起源于酒神节庆典的酒神音乐,悲剧是酒神兼梦神型的艺术,悲剧的价值在于以艺术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使生命的痛苦由审美转化为欢乐,生命最终通过艺术而获得拯救。从尼采的悲剧价值论中,我们又能得出对当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悲剧艺术起源于酒神节庆典的酒神音乐,悲剧是酒神兼梦神型的艺术,悲剧的价值在于以艺术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使生命的痛苦由审美转化为欢乐,生命最终通过艺术而获得拯救。从尼采的悲剧价值论中,我们又能得出对当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尼采悲剧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悲剧理论是其激进反判哲学的先声.在悲剧起源问题上,尼采以日神的“恬静”与酒神的“醉狂”经希腊人意志活动而结合,解释“悲剧的诞生”:在回答如何对待痛苦死亡这一哲学终极问题上,尼采改造了叔本华哲学,将人生的悲剧性与希腊乐观的人生态度调合为一;通过对悲剧“音乐精神”的分析,尼采张扬了非理性主义,显示出西方哲学对人生存世界的重新审视,传达出“反传统”的新时代的审美信息;尼采以“形而上的安慰”解释悲剧之谜,强调悲剧在帮助人类审美地看待人生从而直面现实方面的作用,透露出“超人哲学”的端倪.  相似文献   

6.
悲剧理论是雅斯贝尔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生存哲学的视角对“临界境况”中人的生存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阐明了悲剧与“生存”、“密码”、“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他认为悲剧是生存的基本底色,悲剧诞生于悲剧主人公追寻真理的失败,从而把悲剧艺术阐释为领悟“大全”的重要“密码”。其悲剧理论综合地继承成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文本阐释和尼采等人的生存论分析,具有独特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7.
尼采认为人生本质上是恐怖与苦难的深渊,但从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中,他发现了使希腊人能够获得生命意义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以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的悲剧.尼采认为生命通过艺术而得到拯救,他提倡一种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自由和生命欢乐的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代表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艺术形而上学为背景,认为古希腊悲剧主要源于狄奥尼索斯崇拜,源于狂醉的酒神精神,源于直接反映酒神精神和生命意志的音乐。与其对应的日神精神也是非理性的,典型状态是梦,代表性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酒神精神激烈而痛苦,需要日神精神的缓和。因而,悲剧虽起源于酒神精神,却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以阿提卡悲剧成就最高。然而,以苏格拉底和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导致了悲剧的衰亡。尼采强调悲剧中的酒神精神,彰显生命中非理性和痛苦的面相,同时又凸显了克服痛苦的昂扬态势。由此,尼采所讲的悲剧精神就上升为一种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
尼采的早期悲剧理论认为古希腊悲剧是因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最重要的范畴不断斗争和和解而诞生,悲剧的价值在于超越生存的苦难实现对人的生命意志的提升,只有古希腊的悲剧精神才能够真正使德国文化和德国精神得到拯救和复活。  相似文献   

10.
《悲剧的诞生》对尼采哲学有着深远意义,标志着尼采哲学的“诞生”.在这本处女作中,尼采从古希腊神祗日神和酒神出发,借助二者的概念及希腊神话取向,不仅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也对美学和世界进行了艺术性解释,进而扩展到人的生存、民族的发展.尼采从音乐、古希腊悲剧艺术出发,透过日神神秘美丽的面纱进入到酒神精神的境界中,探寻何谓艺术,何谓美,何谓生存.虽然他的著作思想在前后存在一定变化,也遭受了不同的声音,但不可置否他的思想不论是对现代学术还是社会生活都仍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艺术、哲学中的那种酒神精神、“意志”观.本文通过一定的细读法解读尼采在《源于音乐精神的悲剧的诞生》中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尼采写作《悲剧的诞生》一书不在于对悲剧进行纯理论的探讨,而在于从人生与艺术的角度探讨生命价值及其意义问题。这一问题可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论述艺术与人生的关系,鼓吹一种人生哲学,借以推动德意志精神的伟大复兴;二是阐述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所包含的美学思想,肯定其生命活力及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13.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是谈论艺术的,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的思考进行对悲剧的哲学解释,或者借助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历来的西方学者在解读《悲剧的诞生》时也仅仅从哲学单一维度进行解读。因而,尼采的悲剧观与尼采的哲学观往往混同在一起而无法对尼采的悲剧观作真正的解读。针对以往西方学者解读尼采时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综合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他性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在运用“他者”视角进行解读的同时,又通过“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非我”的特征现照,以进一步通过“他者”的确证来界定悲剧的自身特征,从而达到多视角、多维度对悲剧的自我确证的目的。总而言之,尼采的悲剧观是一种崭新的悲剧哲学,这种哲学全力弘扬生命本体特征,具有多元文化整合力。  相似文献   

14.
尼采探索希腊悲剧的本质是为了最深刻地揭示希腊的创造精神的深层原因。悲剧的日神因素和酒神元素这一对立在悲剧中被扬弃而归于统一。在悲剧中,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悲剧所给人的形而上的慰藉就是:现象的毁灭丝毫无损于意志的永恒生命。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在其创作的<诗学>中探讨了如诗歌与摹仿、悲剧的定义、构成和作用、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合理的关学理论.他对悲剧的论述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关学史上最珍贵的一笔财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不但在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创作中多有体现,而且对现当代西方戏剧的创作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极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尼采美学有着很明显的非理性特征。他用古希腊神话中日神和酒神的形象来说明艺术的起源与本质。认为人的生命本能、原始的冲动才是艺术的动因和艺术的根本。尼采激烈批判的苏格拉底主义,实际就是理性至上的思想。他认为现代文明病的症结就在于生命本能的衰竭。只有复兴悲剧精神,用古希腊的酒神精神激发民族的活力才是文明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尼采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最早揭示科学局限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尼采崇尚悲剧却不悲观,在他看来,本质痛苦的世界意志有着永恒创造的快乐,悲剧中蕴含着能拯救德国文化的酒神精神。尼采既否定了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也否定了表面上肯定人生、实际上否定人生的乐观主义,主张用审美的眼光关照人生,对压抑人性的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并预言在现代文化的废墟上,悲剧定会重生。  相似文献   

18.
蒙丽芳 《海外英语》2014,(19):176-177
亚里士多德和尼采在不同时期给西方文明留下了理论著作和文化财富,分别在《诗学》和《悲剧的诞生》中阐述了各自的悲剧理论。试从理论派别、理论核心和理论联系等角度对其悲剧观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他们在悲剧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美学概论》一书中,王朝闻先生在审美对象的形态这一节提到悲剧这一审美范畴,并着重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这一范畴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系统地体现在他的《诗学》中。写作于公元前四世纪的《诗学》,对这以前的希腊悲剧创作进行了理论总结,并提出了著名的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那么,悲剧何以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下面,结合《诗学》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和尼采在不同时期给西方文明留下了理论著作和文化财富,分别在《诗学》和《悲剧的诞生》中阐述了各自的悲剧理论。试从理论派别、理论核心和理论联系等角度对其悲剧观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他们在悲剧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