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修武修文,古之治致之道也。远之,则用于一国,迩之则用于一身,未有截然相判者也。孔子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此文武之道,犹太极之有两仪。两仪交变,而生生不穷。然究极其蕴,一而已矣。一者,在天为理,在人为德。理发而生万物,循之则昌也;德成而举百行,勉之则至也。一而万,万而一,精粗巨细,无相或遗也。  相似文献   

2.
(一)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理。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  相似文献   

3.
孙子在《兵势篇》中讲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其意思就是说,善于用伪装诱骗的方法去迷惑对方,使其产生错觉,陷入判断错误和行为错误的困境。假动作可以迷惑对手,欺骗防守方做出错误的判断,而进攻方则迅速摆脱防守获得进攻机会,因此,熟练掌握假动作技巧对提高队员的实战能力有重要作用。一、兵不厌诈之虚晃突破  相似文献   

4.
新年祝语     
《礼记·学记》有云: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然为人则失多,好高则失寡,不察则易,苦难则止.而今此四失非教者必知之,欲成大学问者都亦明此理.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而不拒多;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而不好高;一草一木皆有理,格物以致知,穷理以明道,而不失察;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金之在熔,而不畏苦.  相似文献   

5.
孔德 《武当》2013,(4):51-52
(接上期)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释解】本章是阐述事物的两面性及其转化现象,让修道人明白其中道理,让其两面转化由凶转吉,由害转利。凡事物之两面性转化,无非是本与末,坏与好,进与退,得与失,高与下,强与弱等等。一般来讲,凡事物发生在本初上都是美好的,而走向末端则都是衰败的。当然,有些事物的转化也不说明好坏,只反映某种规律现象。但这一切对修道人来说,都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将欲歙之,必故张之""歙",即收敛的意思。它所反映的规律现象很普遍,比如人之呼吸,有一吸必有一呼。故欲吸之,必让它呼之。比如我们伸出拳头打人,要让拳有力,必须先将拳收回来再伸出去。你看演奏手风琴,只有拉开手风琴  相似文献   

6.
孔德 《精武》2006,(5):16-17
[原文]人聚五行之精而生,必借五行所化而养。人身之有元精,如五谷中之有稻米,种于春,长于夏,结实于秋,得纯阳之气,又根养于水,花扬于午,借水火既济而生,炼以三伏烈日之气而成。所以,养人之物,稻米为上,足补人身阴阳结成之元精。至五行所化青黄赤白黑、咸苦酸辛甘之物,五行所属东南西北中之产,皆非纯阴纯阳,辅助元精则可,生养元精则不能。可用以治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之病,不能补元阳真阴之不足。[译文]  相似文献   

7.
张晓鸿 《收藏》2009,(11):142-145
一.张藏本《孙武兵法·卷六·一将第四十七》原文(图1) 一将第四十七 欲以安国而平天下者,多有中正谋事之才;欲以安军而使敌必败者,多有独当一面之将。一将者,和上而同下,内根三元,外根三唆(jun)。故六根合一而成事者,《军政》命日“一将”也。  相似文献   

8.
(一)理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冽。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尔而,急如电闪;当时而静,…  相似文献   

9.
龟息功     
周颂南 《武当》2008,(5):49-49
龟息功,是属于所谓仿生气功之一的吐纳气纳气功。《脉望》载:“牛虽有耳,而息之以鼻;龟虽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龟息者,发以耳言也。”意思是说,龟息导引,要以听息为之。《芝田录》亦言:“睡则气以耳出,名龟息,必大龟寿。”  相似文献   

10.
吴宪民 《精武》2005,(12):25-25
戴先师之五行拳,以豫脉四把捶艺为宗,虽尝效法于李政,而能由繁趋简变化自成一体,虽刚猛不如中州浑厚,而松柔实过之。窃意二家宗派,当调停相济,合则双美,离则两伤。势本相因而理无偏胜,要而论之,若中五拳大法之精良者,能通其一,即为绝学。五拳兼通,必天下至聪明之人乃能治之。五拳趋时取巧变化不可胜数,奇正相成,俯拾即是。而其运用之难亦在因人变化,技必因之不拘成格而滥觞。  相似文献   

11.
一、小缠丝 此式系敌被捉住手腕,用此法拿之. [用法分解] 1.我方出右手欲擒,刚一出手,即被敌方叼住手腕. 2.我方即乘其一叼之际,疾以左手大指在下,余四指在上,用劲抓紧其叼来之手,勿使其脱离. 3.随即以左右手上下用劲扣紧,向前一送则其必反抵之.复向后一拉,则其亦必反拉之.乘其一拉之际,以右手向上反,而向后勾挑,将...  相似文献   

12.
东书房记     
韩宾祥 《收藏》2013,(13):204-205
东书房,少俨兄清心雅居之所。吾不知其所寓者,然有斯人而有斯名焉。其室阔大,有书千卷、琴一张,画案一,茶桌一,可容三五人小啜。其用物或古扑或精致,足见少俨志趣。艺必以道为归。风吹万物,殊途同归者,道也。少俨善论气,试以气论之。气者,在内为神,在外为势。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即所谓神完气足者。养气之道,惟在充实,而美大圣神可以驯致。充实之方,读书行路而已。读书以充之,行阅以实之,非别有他谬巧也。志于道、据于德、  相似文献   

13.
原文: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身者,所为也;天下者所以为也.审所以为,而轻重得矣.今有人于此,断首以易冠,杀身以易衣世必惑之.是何也?冠,所以饰首也;衣所以饰身也.杀所饰要所以饰,则不知所为矣.世之走利,有似于此.危身伤生,刹颈断头以徇利,则亦不知所为也.摘自《吕氏春秋·贵生·慎为》注解:译意有高度思想修养的人,关心国家大事,重视增强国民体质.道理的精髓在于健全人的身体,余暇玩乐的事不是全身养生之道.有知识的人从事健身活动,首先要考虑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健身是目标,天下万物是为健身所用的.认清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就可摆正它们位置.若是为了适应帽子而砍伤脑袋,为适应衣服而损伤身躯,这就糊涂了.为什么?因为,帽子是为脑袋所用的,衣服是为身躯所用的,损伤头颅身躯去适应衣帽,是不知自己之所为.世上追求名利者与此相似,他们不惜危害身体去追名逐利,这也是不明自己之所为.  相似文献   

14.
孔德 《武当》2014,(7):56-58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相似文献   

15.
女丹秘旨     
孔德 《武当》2006,(12):35-36,37
活子时辨【原文】夫天地生物①,氤氲乐育②,人物③皆然。男女何异?此造化自然之理,亦无思无为之道也。况丹经明言,女子以血为肾;《内经》亦云;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明明男女皆有肾④,而何独子时之不同乎?且尝考之《种子方》⑤云:女子阴内有莲蕊形,名曰子宫,一月经行一度。经净后,无论何日,必有氤氲乐育之候,气蒸而热,昏而闷⑥。其中经脉微动,莲蕊有欲开之情。此时生机勃发,顺而用之,可以种子;逆而取之,可以成仙。所谓活子时者,可无疑矣。但非身心清静,断难默会体察。是又在学者神而明之也。【注释】①夫天地生…  相似文献   

16.
鲤鱼,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在我国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作为鱼类家族的成员,鲤鱼在世代衍进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文化张力,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当中。它以中国鱼文化作为传承底蕴,以自身的内在功能来生发乃至阐释中国人的某些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可以说,自古迄今,鲤鱼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领域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鲤鱼是以名贵佳肴最早受到古人青睐的。据《诗经·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诗中把当时黄河的鲤鱼和鲂鱼作为齐姜来女的比喻,从侧…  相似文献   

17.
练拳三要义     
练习拳术套路,都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循序渐进过程。应理、法、术、功并学同练,必知必懂三项要义,就是练"形"明劲功夫的要义,练"法"暗劲功夫的要义,练"功"灵劲功夫的要义。每项要义理法技艺层次不同,练习侧重点及要领也有所区别。拳学之道,古至今来,自有真传正脉,初学必先授之以形,续而授之以理,形中寓法,法中见术,术中得功。拳学之道,当知其理而明其法,行真宗正途,不可为旁门所惑,得师真传当踏实习练,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门未进略得一二,即东抓西找或不辞而去,此种人终生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8.
王志远 《武当》2012,(9):23-24
[正文]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校勘][姚本]作"左实则左虚,右重则右轻。"[图本]作"左重则左必轻,右重则右必轻。"[诠释]此处之"重"者,指"实"也,虚实之实。非填实之谓重也。实者充也。惟实至虚生;实者真也,返归浑朴,培固本元;实者有也,有者始也,始极而终,终始随也;实者动也,动而生机,神活机变,分阴阳也。虚者空也,惟空始能容,惟虚始能生实;虚者伪也,  相似文献   

19.
八极拳基功     
郭清海 《武当》2008,(1):7-10
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功夫。盖技击一道,必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方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也,所谓游刃有余也。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则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临敌难以致用,神志不清,九念丛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故技击一道,以身体内外坚实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招术精熟以致用。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身心俱练,克敌招术已寓于各套拳路中,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炼。此外,在内外兼修,锻炼形神方面,尚有专门功夫修炼,以炼后天补先天,这种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拳功也。  相似文献   

20.
孔德 《武当》2004,(7):40-43
富贵之家积善易,欲求善报则不易。非不报善也,必衡其量而报之。贫贱之家积善难,而得善报则不难。非独报善也,亦希其量而报之。至于非富非贵、非贫非贱者,积善获报,夫亦称量予之也。以助金论,富贵助金,百金十功;贫贱助金,十金十功。以济人论,富贵济人,百人十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