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周丽  丁三青 《出版广角》2021,(11):55-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术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应深入理解图书编辑学术自信的重要作用,反思图书编辑的学术行为及其表现,构建图书编辑学术自信养成机制,采取环境、制度和主体的实践举措,不断提升图书编辑树立服务文化自信和把关意识形态传播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养成图书编辑与作者平等对话、敢于表达学术见解的自信心态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宋涛 《采.写.编》2022,(4):163-165
新媒体的普及发展改变了我国图书出版业的经营环境,社会大众的阅读方式、学习习惯发生变化,为满足当代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化图书出版社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图书编辑必须准确定位自身社会角色与工作职能,与作者进行深入的互动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概述,并强调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与作者的关系误区,同时...  相似文献   

3.
学术出版物价格的攀升和学术传播电子化发展趋势促使美国大学出版社与图书馆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学术传播。双方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涉及:图书馆帮助出版社进行印刷版图书的电子化;合作建立电子出版平台或合作出版学术期刊;图书馆帮助出版社建设有关图书、编辑等的论坛;共同举办学术活动;出版社帮助图书馆销售电子产品或与图书馆共同出版学术著作等。  相似文献   

4.
正学术品牌图书出版的创建与发展,不仅需要出版社拥有一批专业知识丰富、水平高、有远见卓识、与时俱进的编辑队伍,还需要在出版社、编辑周围聚拢着一支由学术领域有学识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优秀作者队伍,并不断充实、优化队伍结构,从而建立起品牌图书出版的长效机制。那么,如何构架并维系学术品牌图书的作者队伍呢?笔者现将多年的经验与粗浅认识总结于此,以期与广大编辑同仁交流沟通,共同提高。一、作者队伍的构建与优化  相似文献   

5.
曹腾 《今传媒》2016,(6):120-121
图书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确保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编辑与作者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采取合理的沟通方式,才可以改善图书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文章的高质量。文中分析了图书编辑与作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渠道,探讨了编辑和作者间应当建立的理想合作关系模式,以及一些可供借鉴的具体经验,以期为广大编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引文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确立了科技类出版社的学术价值评价体系。四个一级指标包括图书的学术价值、核心作者团队、编辑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出版社的学术研究能力;其中图书的学术价值和编辑的学术研究水平又包括二级指标,图书的学术价值包括获奖和基金资助图书数量、图书的被引频次、图书馆借阅次数、图书馆订购册数,编辑的学术研究水平包括编辑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编辑专业水平。出版社学术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填补科技评估领域中科技类出版社学术价值评估技术、计量方法与评估标准的空白,而且对于推动整个出版社的学术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晓燕 《今传媒》2023,(5):64-6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在追求“短平快”的当下,纸质图书仍是学术类著作的主要呈现方式。比起普通图书,学术图书的出版更应求质、求专、求精,在此过程中,青年编辑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青年编辑的责任与担当,提出应从保证学术图书的出版导向、抓好稿源质量、提高编校质量、做好图书出版的统筹与协调工作等方面着手,夯实基本功,拓宽眼界,增加专业积累,为学术图书高质量出版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学术图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学术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的征引和交流。因此,专业的学术编辑要做好作者的参谋和学术图书的把关人,要通过规范的形式,尽可能实现学术图书信息背景的完备、指向的准确和检索的便捷,并最终促进作者思想的传递及其与学术共同体的交流。欧美学术出版领域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系列规范或约定俗成的处理学术图书的结构和形式的做法,其中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闫朝霞 《出版广角》2019,(12):37-39
文章通过对国外学术图书开放出版机制和脉络的梳理,发现国外学术图书开放获取领域存在掠夺性开发、学术研究所有权保护困难、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对于我国的启示是,要重视学术成果“可获取性”的重要地位,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传播速度来增加学术信息的被引频次,通过实现作者权力的双向性来推动学术资源的共享利用,进而加快我国学术图书开放出版事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李珍 《中国出版》2022,(14):61-64
对学术外译图书的传播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开展编辑路径提升研究,对提高我国学术外译的出版质量、提高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著作翻译文库》的编辑出版实践,就学术外译图书的传播与编辑路径提升进行探讨,涉及政治性导向的把关、学术性文本的编辑翻译融合、译本语言文字的处理、叙事语体与视角转换以及文本的编排呈现方式五大方面,旨在通过系统分析与案例研究,提炼外译著作的编辑范式,提升外译图书的传播效果,更好地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邓欣 《出版广角》2012,(5):68-69
近年来,民营图书公司与国有出版社合作方式五花八门。合作开发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双方共同投资、合作开发选题、出版社组织编辑加工这种原始的合作方式,而是延伸到双方以项目打造作为基石,实现双赢局面。因此,国有出版社与民营图书公司合作时必须明确三个要点,即双方合作的关系性、资源的互补性、营销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编发互动的概念,以及编辑和发行人员可以在哪些出版环节进行互动,如何进行有效互动等,并总结了编发互动带来的好处。美国纽约大学出版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曾经把出版比作自行车,前轮是编辑人员,后轮是发行人员。这个比喻形象地说出了编辑与发行人员的关系:图书出版需要编辑人员和发行人员一起努力,互动互助,才能共同前进,推动图书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很多图书出版社编辑部门  相似文献   

13.
学术图书往往具有大量的数据、公式、模型和图表,对图表进行规范化编辑加工是学术图书编校中的重点。学术图书编辑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编校规范与要求,不断积累经验,总结编校技巧,严把学术图书质量关,使学术图书的差错率降到最低,以体现学术图书的知识性、专业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14.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4,26(3):258-261
从作者亲历的学术造假论文一事出发,分析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造假过程中大有可为。结合编辑流程的几个阶段,期刊编辑防范造假论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与教育,发现与控制,认定与处罚,建档与利用。认为防范学术造假不应仅仅是科技期刊编辑的事,而应是政府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科技评价环境、期刊编辑与图书出版等多个系统与部门通力合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范 《编辑学报》2010,22(3):198-199
读者与作者的互动能提升读者和作者素养,相互启发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影响编辑观念,树立读者本位观;实现论文价值和期刊效益,完成传播使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研究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也可完善学术传播的互动理论.  相似文献   

16.
陈小华 《编辑学报》2014,26(1):22-24
随着学术期刊传播深度和广度的推进,刊载的论文不断被相关专家研读,发布的成果反复接受同行的验证,一些论文的作者也因此被当作某个学科或行业的人才被发现。学术期刊在编辑出版发行过程中,通过同行评议,编辑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作者的科研成果被转化成生产力,作者与读者的学术争鸣,给研读者以思想启迪、学术熏陶、写作参考等方式,实现了人才的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时代。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在经历了网络的冲击与洗礼后,图书出版单位的生产经营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境地,也纷纷加入数字化的竞争中。为此,图书编辑就必须正视数字时代带来的影响,并进行理念转变。数字时代图书出版的含义数字时代的图书产业模式和内容发生新的变化,编辑的传播理念和媒介素养受到挑战,在信息的生产模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覆盖方式和应用方式等方面均产生了革命性  相似文献   

18.
高雁 《出版参考》2017,(9):45-46
在学术出版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培育一支合格的学术图书编辑队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讨论学术图书编辑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如何培育一支合格的学术图书编辑队伍,以期为提高学术出版质量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术出版行业进入融合发展时代,学术编辑的职能转化已成趋势,具体表现在:立足学术图书目标用户,担当专业学术领域的传播者;关注学术图书的出版内容,做好学术出版物的“把关者”;开发学术出版产品,做好学者的“经理人”;做好学术出版服务,成为合格的学术出版产品的“营销者”.因此,出版融合发展时代学术编辑的职能转化与回归,是指既要秉承学术编辑的优良传统,回归编辑和学者的本真,又要面对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适时调整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术出版和推动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何军民 《出版科学》2021,29(5):23-30
考察出版家赵家璧的编辑生涯,揭示高质量图书编辑力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路径.高质量编辑力是决定图书出版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拥有编辑代表作、拥有一支高端作者团队、拥有成熟的编辑思想.提升高质量图书编辑力,必须加强专业以增强识才能力,锻炼学术思维以不断优化创意,密切关注现实以助力社会进步,重视经营创新以打造出版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