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促使明代著名学者陈耀文产生编纂《花草稡编》最初想法的,很有可能是杨慎的《词品》和《词林万选》。《花草稡编》这部大型通代词选,采用了独创的兼具词谱功能的存史辑佚体的体例,又兼有分调选词体、以词人分列体和漫录体等前人词选选型之长,"存史辑佚"和富于学术性的编纂特色,是它超出明代诸词选之上的最显著特征。《花草稡编》的体例充分吸收了前代词选所长而又能有所创新,其改进之处,则表现出编者鲜明的历史观及"备一代典章"的编纂动机。编纂者引录词作之后,多附有笺注,其学术性价值也值得肯定。作为有明一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词集,该书在词文献的保存史和明代词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体例上虽有不足之处,但在词集编纂史上的地位应当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词选对女性词人的选录在中国女性词史乃至整个女性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宋人词选中,李清照词备受青睐和关注,但女性词人群体整体上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明代中后期,随着女性词坛的活跃与词选家女性意识的增长,女性词人群体受到关注,出现了第一部女性词选《名媛诗纬初编诗余集》,其编者王端淑关注本朝的女性词创作,并且着意提升女性作家的文学地位,这一演进历程颇堪玩味。  相似文献   

3.
试论《于湖词》在宋朝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词集题跋、词选和词作,传递出词人张孝祥的《于湖词》在宋朝传播的丰富内涵,前两种形式表现出对《于湖词》豪迈雄壮和清旷秀雅词风的认可,而考察宋人词作对于湖词句的化用,我们确定张孝祥乃南宋初期豪放词坛的重要词人,其词对后来的辛派词人或辛派推崇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编纂词选蔚成风气,词选的编纂大多有着强烈的转变风气的意识,能够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如实反映唐宋词或清词的创作面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做到认真、务实、负责,从原作的校勘到词调的考证、词人里爵的还原都是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5.
名家词选,作为传播词人词作的重要方式,体现不同时期文人的选词宗旨和审美取向。在新旧文化交融碰撞,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的民国时期,名家词选对于词人词作接受与传播研究更是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词选《宋词三百首》《词选》《唐宋名家词选》对苏轼词作收录情况的分析,以期管窥东坡词在民国时期的传播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词选是编选者据一定选词观念,选录部分词人词作,或加评注,或加校勘,或间而有之,并按一定顺序汇编成帙的词集.它与词总集、丛刻、词话、词谱等相关词学术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词选属于词总集范畴,但词总集不一定就是词选.某些具有一定取舍原则的词丛刻,看似具有"选"的性质,但不能视为词选.载有词作的词话、词谱,同样不能视为词选.  相似文献   

7.
清词选本作为词总集中一个独特的类别,对清词的传播和中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清词选本的编选过程中,通过序、跋以及词作数量多少的安排,编选者得以表达自己的词学主张和创作实绩。词选往往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个标志,同时词选的编纂也为编纂者赢得了名声,所以在词的选本中编者的词作通常明显多于其他的词人。更为重要的是,词选的刊刻折射出了词学发展的演变史,通过对词选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词学名家的接受程度,以及词学风气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明代词选论     
明代词选的编纂与《草堂诗余》《花间集》关系密切,以此为线索观照明代词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明代词选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明前期的"草"色凋零、明中期的一"草"独秀、明后期的"草""花"逞艳、明末的"草""花"突围。词学家用编纂、刊刻词选的方法参与明代各个时期词学观念的论争;词选的编纂、刊刻与不同时期词学热点的生发呈现出热烈的互动关系,研读明代各个时期的词选,即可把握明代词学理论的发展规律与论争热点。  相似文献   

9.
薛泉 《海南教育》2013,(12):62-63
<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唐宋人选唐宋词》,对词学研究无疑是一重大贡献,也是词学界一大幸事。此书包括《云谣集杂曲子》、《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梅苑》、《乐府雅词》、《草堂诗馀》、《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阳春白雪》、《绝妙好词》10种,编纂体例仿效《唐人选唐人诗十种》。这10种词选"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在中国词学史上,创造了诸多‘第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词选编撰的高峰时期,词选的兴盛表现在:编撰态度更为自觉;词选本身更为完善;各个词派都编有词选。词选兴盛的原因有多种,清代的学术背景与清人的文献存录意识是词选繁荣的根本原因;清代词与词学的发达是词选繁荣的外部原因;而出版印刷业的发展是词选繁荣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宋代词选看宋人的词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词学发达,因此选词活动也很兴盛。由于编选者所处的时代的原因,对词的理解较少有时代的偏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宋代词选来管窥宋人的词体观。“娱宾遣兴”是词之为体的社会功用;“雅”是词之为体的体制特征;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词之为体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代边塞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意义上的宋代边塞词数量不多,但是词中却多用烟、霜等清冷的意象和冷色调,营造出不同于唐代边塞诗词的凄清衰飒的情感氛围和美学风格特征。在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反观边塞词美学风格以及词体观念的演变。宋人"诗庄词媚"词体观和孱弱的人格心理素质是形成宋代边塞词风格的原因,也是其数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仁俊的辑佚之作《西夏文缀》卷,是传世最早的一部汉文西夏公文的汇辑之作,共辑录汉文西夏公文21篇。罗福颐辑《夏文存》其《外编》各1卷,专门纠正《西夏文缀》辑录之失。宋朝赐与西夏的诏令公文,集中地反映在宋人辑录的《宋大诏令集》中。王氏、罗氏及宋人之作都为我们今天研究汉文西夏公文提供了资料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云诡波谲新旧转换之际,词学领域亦是观念胚变,词派酝酿兴盛,词人词评风云迭起。广陵词群领袖王士禛从不同的角度,对前代的宋词学或发表见解和看法,或亲身模拟与追和,而晏欧词作为宋词学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他评议学习探讨的对象。这些研究评判活动,汇成清初晏欧词研究的重要部分,亦可一瞥当时词学风尚的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高攀龙是明代东林党领袖、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著述甚富,然其现存著作多系其门人及明清时人汇编而成,迄今未见有今人的整理本问世。笔者在研读高氏诗文集时,发现其中有他人作品误入的现象。文章对高攀龙水居诗中的《水居题壁》二首作了考辨,指出“涧水泠泠声不绝”一首实为署名九华山白衣人的唐诗,“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首亦系晚唐高骈《写怀》诗二首其一。通过考辨,以期引起对高攀龙著作整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秦道然为清初著名词人秦松龄之子,著有词集《微云馀响》。《全清词·顺康卷》未收其词,《补鳊》仅从《国朝词综》转收其词1首,其词集漏收。今整理其词集,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17.
林纾提倡多读词作,以便能精准把握古人词作用字,并根据自身创作实践提出填词应遵照古人词作而不遵照词谱的主张。他的词善于构造意境,有写实境、造虚境两种构造方法,实虚两境中都有意脉的流动,其词境主要是取法于南宋词萧疏荒寂的画境。他还提出“词中亦有画”的观点。这些与他作为画家的素养分不开。他用词敷写所译外国小说的人物与情节,将外国小说的语境做了中国文学传统语境的置换,引来赞美和仿效,是晚清民国词坛的新气象,在词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宝真斋法书赞》系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孙岳珂以其家藏前人墨迹所成之书,书中涉及官鬻、榷场、廓鬻、当铺和卖家上门求售、中介撮合、托人代购等七种书法交易方式,对今人了解和研究南宋书法交易方式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南宋的前期及中期,由于政治风向、社会思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三苏文章得到了君王的褒赞、士人的首肯和民间的追捧,三苏文集的编选、标注及刊印风靡一时,现存的南宋三苏选本就有七种之多。这些选本或依人系文,或分类辑文,体例不一。其中吕祖谦编选的《三苏文集》是较早又较好的选本,其所选之文都是可诵习为矜式者,非如他本繁简失宜、取舍不当,故而该书具有一定的选本价值,在三苏文章的传承、流播历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该书因成书较早且质量较好,还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以在编纂三苏文集时发挥重要的校勘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