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大中型水库冬季钓鱼,咬钩的多是鲫鱼以及少量鲤鱼,数量不太多,但个体普遍较大。因天寒水凉,鱼的挣扎力弱,线组的配置上要以轻、灵、细、小见长,也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灵敏度,要灵钝相结合,根据鱼情、水情和吃口,及时调整钓灵还是钓钝,才能较好的把握鱼讯,提高获鱼量。  相似文献   

2.
影响上鱼的因素很多,钓点选择不当、钓法不够合理、漂坠匹配失灵、饵料不合鱼的口味等都会影响钓获量。在众多的钓手不上鱼或上鱼很少的情况下.善钓者能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情、鱼情、钓情的变化.从影响上鱼的诸多因素中找准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之,故钓绩往往好于其他钓手。钓鱼之  相似文献   

3.
管察 《钓鱼》2010,(16):11-13
传统钓鱼几千年,都是坠钩沉底钓慢鱼,讲究成功率,即使某一段时间鱼聚得很多,咬钩前赴后继,钓手也常常会因一个动作连续两竿无鱼而放慢速度。不过"台钓"之后变了,一是钓组本身的原因,使我们有了快与慢的对比,并在商品饵和浮标的引导下,懂得了钓灵和钓钝,  相似文献   

4.
华朝熙 《钓鱼》2006,(22):35-35
钓法钓组:要因鱼因时因地而定,不可中庸,至于钓组,这问题比较难谈,说钓组,就得说钓法,钓法各式各样,总之钓法和钓组应与当时的鱼情水情相对应,钓什么鱼,决定什么钓法,使用什么钓组,还要根据天气因素和水情来加以考虑,池塘钓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9):16-16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吴芜 《钓鱼》2009,(18):10-11
钓鱼比赛三种鱼情:小鲫鱼、大鲫鱼和混合鱼,加上抛竿钓混养就是淡水全能了。它依次考量钓手在掌握鱼讯、应变技巧、钓饵运用和鱼层判断上的能力,可是至今还没有一个钓手能全取4分,通才难做是因为各地的水情、鱼情不同,就是手竿三项都拿1分也找不出先例。  相似文献   

7.
管察 《钓鱼》2006,(13):27-28
从3月起在漕湖钓了十几次鱼,又在沙家浜附近的放养浜钓了几次,地方换了,环境变了,水情、鱼情差异很大,总的印象是“上午无鲫”。我劝钓友:钓鲫悠着点,到“野豁豁”的地方钓鱼用不着起早,因为鲫鱼经常迟到。怎么鲫鱼非要挨到下午才咬钩呢?是天气使然,还是后来换了钓饵才出现有了转机,且听在下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8.
名川 《垂钓》2006,6(5):30-31
经常有钓友和我讨论这样的话题:手竿垂钓,到底是钓灵好还是钓钝好?有钓友说应钓灵,有钓友说应钓钝,他们还拿出各自垂钓中的实例来阐明其观点。可我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钓灵、钓钝都好。因为鱼情受季节、天气、水温等因素影响不断在变,所以钓灵、钓钝不可妄自断言。不能因为某次钓灵、钓钝的成功,就坚持说钓灵好或是钓钝好,那样只能使你走进灵、钝的误区——鱼情一旦发生变化,就会造成缺少应变思路及方法的局面,最终导致失败。所以我们应及时顺应鱼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08,(24):36-37
在大中型水库寒冬季节钓鱼,咬钩的多是鲫鱼以及少量鲤鱼,数量不太多,但个体普遍较大。因天寒水凉,鱼的挣扎力弱,线组的配置上要以轻、灵、细、小见长,也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灵敏度和钓法,要灵钝相结合,传统与悬坠相结合,要把握住天气、鱼情、水情和吃口,才能较好的把握鱼讯,提高获鱼量。  相似文献   

10.
李哲  侯建平 《钓鱼》2007,(5S):36-36
在精养塘和养鱼池中钓鱼,一般都是采用少打窝和守钓的方法效果比较理想,原因是精养塘鱼的密度为钓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证。如果在沟渠野钓也打上一两个窝守钓,恐怕当空军的概率就要大得多,钓不好的理由就是沟渠鱼头稀疏,“守株待兔”的钓法不宜。由于鱼情的不同导致沟渠钓与精养塘钓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沟渠钓有着适宜沟渠水情和鱼情的独特钓法。  相似文献   

11.
张乐平 《钓鱼》2011,(15):6-7
多年来刘威聪以自己的竞技经验在广东指导钓手钓鱼,在技术上恪守“台钓”规范而不保守,善于分析鱼口,且在抑制乱层鱼上有独到功夫。能结合大陆鱼情、水情的特点,在钓技上有自己独特见解。同时也是近期活跃在全国各大赛场上的热门人物。  相似文献   

12.
杨奇 《钓鱼》2006,(3):13-14
最近钓鱼时,经常有钓友向我表示疑问——为什么浮标没有动作?每一竿下去都感觉浮标似乎在动,可是却没有明显的入口动作?我问他调几钓几,他说:刚才调4钓2,现在钓1目还是没有动作。我让他向上推5厘米,改钓4目半试试,结果下扽、下挫、回标的动作全有了,中鱼率也大幅度提高。他问我:“没动作不是要钓灵吗,为什么钓钝了反倒有动作了?”曾有不少钓友和我说起这个问题。我把平时总结的一些经验和见解对他们进行了讲述。灵钝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常见的说法是调高为灵调低为钝;程宁大师的理论则是调低为灵调高为钝。我认为把这两种说法分别用到夏天…  相似文献   

13.
文龙 《钓鱼》2012,(22):39-41
一般来说,在自然水域钓鱼,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粗放。钓具的选择、饵料的使用、钓法方面,不必像池塘竞技钓那样精益求精。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池塘竞技钓有只拼体力、大开大合式的粗放钓法,自然环境中也有要求各方面都要精益求精的鱼情。近两年,我在自然水域中钓鱼,遇到过多次要求特别精细的鱼情。想到其钓法之关键,用饵之重要,线组之精细,不禁唏嘘再三。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传统的手竿钓法也有灵敏与迟钝之分。是选用灵敏钓法还是迟钝钓法完全要依当时的水情和鱼情而定,固执地采用一种钓法不善于应变,对钓技的提高是没有益处的。钓者运用灵与钝的钓法得当与否,是衡量钓者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衣善新 《垂钓》2005,5(8):6-8
悬坠钓法对钓组的灵敏度有这样的结论: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钓组可以实现“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灵钓灵、调钝钓钝”……这些基本理论让许多钓友困惑不解,钓鱼专家的解释更是高深莫测。我与一些钓友一样,也一直为这个理论所困惑。  相似文献   

16.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这是老生常谈的经验,大家都知道,但能否运用自如就不一定了。在实际作钓中,选位前,还要结合影响钓鱼的天气、水情、地形、鱼情等因素来考量,如不顾实情,就会得不偿失。这一点在初春库钓时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7.
文风 《钓鱼》2007,(9X):16-17
悬坠钓法(台钓)中,线组的搭配至为重要,而其中浮漂的调校又是重中之重。在浮漂调校过程中,要区分调目和钓目。通常所说的“调4钓2”,指的是将浮漂 在空钩无饵的状态调整到露出水面以上4目的位置,具体施钓时,浮漂调整到露出水面以上2目。所谓的“灵与钝”,就是根据施钓时的具体水情和鱼情,通过对调目和钓目的改变,达到最佳的垂钓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贺建成 《钓鱼》2011,(15):26-27
夏天钓鱼,早晨、中午、傍晚三个时段的钓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早晨钓鱼,是钓露水出窝鱼,鱼情比较活跃,鱼的肚子特别饿,喜欢趁早来到浅水处觅食,吸取氧气,用长竿短线钓法钓浅水近水,容易得手。中午钓鱼,是钓午睡鱼,高温阳光下不要钓清水,要选择在浑水中开窝,采用丢投饵打窝诱鱼钓法,常能丰收。傍晚钓鱼,是钓归巢鱼,归巢鱼宜看星做窝...  相似文献   

19.
尚立和 《钓鱼》2008,(19):24-25
四、钩饵状态子线状态等对钓组灵钝的影响,都被囊括在盲区的大小以及钩饵与其盲区的位置关系之中 垂钓时,能清楚调钓钓组的灵与钝,是钓好鱼的前提之一。什么样的钓组灵,什么样的钓组钝?人们通过垂钓实践发现:悬坠钓比底坠钓灵;悬坠的一触一悬钓比一触一拖钓灵;  相似文献   

20.
邹思全  朱广宇 《垂钓》2008,8(5):25-26
钓鱼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要随着水情、鱼情、天气等变化而变化。如果你总是用老一套钓法在一处死守,很可能白白地错过了许多上鱼的大好机会。因此,在垂钓中只有善于变化,才能取得丰收的鱼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