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在思维主体的自觉性、思维方式与结构、思维特质诸方面,原始思维与艺术思维具有若干差异和契合点,因而存在着可比性,原始思维特质之一的“互渗”已被艺术思维吸纳。  相似文献   

2.
本文继上篇评述《原始思维》的“集体表象论”与“活物论神话’的概念之后,又针对“活物论神话”及其与《原始思维》的“原逻辑思维”和神秘的“互渗律’两大要点的联系,讨论了这两大要点的片面性和在理论上的混乱,进而指出以此为理论根据的“活物论神话”,即使“侧重”于“从原始思维的角度”把神话生成的上限划在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同样是经不起检验的。  相似文献   

3.
文人士大夫美术与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美术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互渗互融的关系。同时,又因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二者呈现出既共通而又不同的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4.
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为原始思维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吉尔伽美什》与中国古代典籍之间存在着比较研究的可能性,它表现在神鬼、梦占与象数诸方面,这些方面可以用“互渗”说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5.
盛行于农耕时代的民间美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思维、原始信仰、原始崇尚并一代代传承沿袭流传至今,是原始思维的活化石。该文通过周代文学作品《诗经》的内容、表现手法及修辞特色的剖析,来解读传统民俗中传承的民间美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现代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诗经》、楚辞中比兴的原始互渗思维特征背景。并且认为从原始思维发展的阶段来讲,楚辞比《诗经》更加古老和接近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7.
原始思维是整个史前人类的思维方式,也是早期文明和东方民族的主要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最原初的思维,具有神秘性、情感性、互渗等特征.要讨论的是原始思维制约下的原始时空观念,及其在绘画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李梦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1):60-64,35
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学与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巳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保留或残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本文运用美学、人类学和透视学等学科理论.以中国绘画艺术画例为文本,详尽地考察了原始思维的完整性特征即形象的完整性、时间的完整性空间的完整性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表现,论证了原始思维对中国绘画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印度十世纪之前的历史人物大都不能确定活动的年代,这与印度古代的时间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综合印度古代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看,体现出了一种非自然顺序的随意性极强的时间观,这种时间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共时性、整合性、非连续性(跳跃性)。产生印度古代这种独特的时间观的原因是印度原始宗教的延续性和宗教的普遍化造成的原始思维习惯,在文明社会中的滞后反映。因为原始思维本身就遵循一种“互渗律”的具体思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学与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保留或残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本文运用美学、人类学和透视学等学科理论,以中国绘画艺术画例为文本,详尽地考察了原始思维的完整性特征即形象的完整性、时间的完整性、空间的完整性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表现,论证了原始思维对中国绘画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学与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巳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保留或残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本文运用美学、人类学和透视学等学科理论,以中国绘画艺术画例为文本,详尽地考察了原始思维的完整性特征即形象的完整性、时间的完整性、空间的完整性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表现,论证了原始思维对中国绘画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少牛 《文教资料》2008,(29):64-66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原生态艺术,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当下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民间美术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阎伟 《培训与研究》2002,19(3):9-12
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遗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并且强烈体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本文以汉赋为文本,运用人类学、文艺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学科理论,论证了原始思维对汉赋的影响,特别是原始思维的完整性特点对汉赋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是一种超理性、多变异的语言,它印记着重感情、轻逻辑、追求自山的艺术思维。这种语言有其深层心理结构和原型。文章追溯到原始思维和原始语言,着重论述了原始思维的直观感受性、神秘互渗规律以及原逻辑等特征,并且探讨了这些特征在原始语言中的表现,意在寻找艺术语言的深层结构和原型,从而去探索艺术思维与原始思维的某些相似性以及艺术语言与原始语言的亲缘关系。这将把艺术语言的研究向纵深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关于原始思维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早在18世纪初期,意大利学者扬姆巴蒂斯塔.维科提出原始思维这一概念,并称之为“诗性的智慧”。之后,原始思维的研究在西方国家逐渐展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我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开始介绍有关原始思维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关于原始思维的概念界定,没有统一的说法。原始思维是一种不同于现代逻辑思维的“原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初级阶段,它的主体是原始初民。  相似文献   

16.
剖分式怪诞艺术主要存在于原始艺术和商周青铜艺术中,它产生的思维基础是原始人的完整性思维,完整性思维是在原始人的思维原则——互渗律的影响下产生的.互渗律的思维原则又是在原始人对万物的基本看法——万物有灵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这种互渗律制约下的追求完整性表达的怪诞艺术.又服务于特定的生命巫术目的。简言之,剖分式怪诞艺术的产生有深刻的思维基础和复杂的现实动机.体现了原始人的思维特征和文化观念及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元素,改变美术教学思路,促使美术教学更加完善。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民间美术元素、学生缺少美术兴趣、美术教学刻板化等问题。同时说明了民间美术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元素的方法,从结合美术资源、丰富美术内容、融合民间美术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推动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神之源:中国原始时代社会观念的萌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的观念的出现,应当是早期人类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主体观念,将人与自然初步区分开来以后的事情。《国语》所说的人神“杂糅”,与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布留尔所说的人与自然的“互渗”,都是对于原始时代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观念的概括。“杂糅”“互渗”是混沌初开、鸿蒙初判以后,才能够呈现出来的社会精神面貌。这种观念是上古时代神话的渊薮和古史传说的源头之一。人们脱离原始思维状态,具备“人”的自主意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原始宗教观念和神灵世界的相继出现,为人走向神坛和英雄时代的降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展现了一幅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画卷。在神灵观念的作用下,这部作品体现出原始思维的神秘性、互渗性、象征性等,其语言具有简洁性、直感性、形象性等原始语言的特征。韩少功以原始思维方式来构建这部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最主要的是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同时,这部作品独特的创作视角对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开放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萍 《文教资料》2007,(34):234-236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也是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主要结合西方学术名著中的有关理论探讨《内经》跟原始思维的联系,得出神秘的互渗、巫术、直觉想象都是原始思维在《内经》中的遗留。这种思维方式自然会产生一些不科学乃至牵强附会的观点,但它也弥补了现代科学思维的不足,使《内经》萌发了许多天才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