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如今,我国的广播剧发展遭遇瓶颈,很多电台纷纷减少甚至撤销了广播剧播出的栏目,而且压缩甚至停止了广播剧的生产。然而,一些电台仍在坚守广播剧这块领地,并在这块领地上种出了累累硕果。深圳宝安台就是其中的代表,从2003年迄今,深圳宝安台在儿童广播剧创作领域创造了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的佳绩,在节目热播的前提下,进行动画片、连环画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宝安台不只积累了丰富的广播剧创作的经验,同时为广播剧真正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为:这是一种“宝安现象”。在全国广播剧发展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可谓让苦苦寻觅的广播界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关注这一现象,并研讨我国广播剧“突围”的道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宝安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广播剧发展座谈会暨宝安广播剧创作现象研讨会。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盂祥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中国广播剧研完会会长安景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杨志东、中广协会维权部主任赵德全、深圳市宝安区宣传部部长李桦、深圳市广电集团宝安广电中心主任冯方明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二十多人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本期“特别策划”,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摘取编辑了研讨会的部分内容,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走进会议现场,与各路专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2.
深圳宝安电台的广播剧创作,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三度获得广播剧大奖。这其中可能有如下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它的创作多为儿童广播剧,避开了竞争的锋芒。三是重视作为儿童剧外沿产品的开发,如做动画片、连环画等。四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中,宝安台体现出了一种不停步往前冲的深圳精神,在强手如林的广播界,作为一个区县级台,它敢于冲在广播剧发展的前端。  相似文献   

3.
听了宝安台关于广播剧创作生产情况的介绍,感到很振奋,很受鼓舞。“宝安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广播剧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深圳宝安台经过长时间探索实践,加深对广播剧的再认识,从实际需要出发到形成一整套理论和运行机制的必然产物。“宝安现象”的内涵非常丰富,研究“宝安现象”,认真总结宝安经验,对于我国广播剧的进一步发展是会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王均 《记者摇篮》2005,(9):29-30
广播剧《寻找》、《呼唤》先后获省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这是全局、全台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我创作两部广播剧剧本的实践谈一下有关精品创作的体会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采用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演绎主题思想,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和审美情趣。近年来。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剧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力求与时俱进,寻求新的突破。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广播剧创作,尤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广播剧创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6.
秦继鹏 《中国广播》2007,(10):79-79
当《中国广播》2007年第8期墨香浓郁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这期“特别策划”《疑无路又一村》立刻磁石般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组文章从各个侧面,对“宝安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精妙的见解像火花一样,给在广播剧园地里艰难跋涉的广播人点燃了希望。在广播剧发展因种种原因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正是让人们眼前一亮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7.
祁鹏 《新闻世界》2013,(7):48-49
【摘要】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它的发展如何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然而,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作为传统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品种,正在逐渐失去自己曾经有过的光芒,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本文从剧作创作角度入手,探讨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及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江广电集团的广播剧创作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以《嫁给中国》、《平湖秋月》、《大兴安岭的女儿》、《相见恨晚》、《我从山中来》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剧目先后三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五次荣获中国广播剧奖一等奖,三次荣获浙江省鲁迅文艺奖。在去年年底揭晓的年度中国广播剧奖评选中,《孤独的向日葵》荣获广播剧单本剧一等奖,又一次显示了浙江广电集团在广播剧创作领域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9.
广播剧是一种听觉艺术,听众只能凭听觉欣赏,以获得审美享受。一部好的广播剧除了剧中人物对话,独自外,还必须合理运用音乐。音响。解说等创作手段来协调整个剧情演绎的节奏和气氛。本文结合笔者编导的《瞬间》(先后荣获98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浙江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98年度中国广播剧奖二等奖)和《玻璃心》(荣获2000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谈谈对广播剧抒情本质的把握和审美空间的开掘。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至今,短短数年中,深圳市宝安广播电视中心作为一个区县级媒体,在儿童广播剧创作中,年年有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的精品佳作。在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的艺术追求方面,孜孜不倦;在开掘广播剧的衍生产品和开发文化市场方面,成效显著;领导重视,团队敬业,丰攻儿童广播剧的方向明确。从而形成广播剧界公认的“宝安现象”。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中宣部把广播剧列为精神明“五个一工程”奖以后,我省每届都有作品获奖,一届也没有落下过。这和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成立广播剧创作中心不无关系,同时,也是全省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与省电台的创作辉煌相比,省内各市级电台也积极尝试,录制了一批广播剧,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广播剧创作一直比较重视并有相当创作实力的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继前些年成功地推出了《心中的太阳》、《大山人》等作品之后,新作、力作频出,《热血英魂》、《菊坛雅韵》、《北风吹》三件作品,连续三届获得了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在广播剧普遍受到不应有的冷遇的状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2.
主题谋划是广播剧精品创作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源头工程。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在广播剧创作中,立足广西本土资源,关注重大、深挖独特、以小题材展示大主题,讲好广西故事,实现了广播剧精品创作质与量的飞跃。本文从获奖作品的分析入手,从素材收集、主题提炼、剧情设置、音乐音效、手法创新等进行多角度分享。通过案例呈现,分享广播剧主题创作体验,探寻共性特征。在挖掘本土题材,打造广播剧精品的实践中探索新路径、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为背景,将广播剧的性质分为广播媒介属性和广播艺术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坚持正确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更新创作理念是广播剧振兴的现实基础;探索和创新广播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振兴广播剧的必由之路;而树立精品意识,是广播剧振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广播剧《格桑花开》为例,阐述了广播剧直抵人心的声音魅力,分析了广播剧在时代主题表达、真实与艺术结合、音响与音乐融汇等方面的创作要点以及广播剧的多媒体拓展。笔者强调用匠心制作精品,提升声音品质,以优质内容增强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平台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凭借其强伴随性及可听性,受到诸多受众喜爱。那么,面对海量的文学作品,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广播剧?本文从广播剧主体及其独特的创作要求入手,对广播剧内容创作的社会性、地域性、典型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代表作品的举例解读,阐述一部优秀广播剧作品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广播短剧《沙宝》先后获得了亚广联娱乐节目特别推荐奖,中国广播剧奖一等奖,中国广播剧专家奖一等奖,得到了广播剧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广播剧《歌唱祖国》的创作经历,从真实再现和艺术表现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论述了广播剧制作上的场景再现、背景铺设、立体声设计以及技术手段支持等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07,(8):F0002-F0002
如今。在中国广播剧界,“宝安现象”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作为一个区级台.宝安广播电视中心在大台如林的广播界凭借广播剧“异军突起”.可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不仅实现了连续获奖的佳绩.而且在广播产业化的路上大踏步地前进。  相似文献   

19.
张跃 《声屏世界》2003,(11):34-34
主持人直播形式在一些地方电台的广泛运用,增强了广播的活力,消除了广播与听众的距离感,广播在听众心中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在听众欣喜地拨打热线参与节目时,广播剧却不知不觉地在许多电台销声匿迹了。笔者以为,作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该被一些地方台淡化。回顾广播文艺史,可以看到广播剧在传播真理、弘扬正义、普及科技、娱乐听众等诸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早期新华广播电台播出的《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到广播剧创作高峰期,中央台录制的《四渡赤水》《便衣警察》《普通…  相似文献   

20.
吕卉 《中国广播》2010,(11):89-91
近十年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把广播剧作为精品工程来打造,先后有《红枫树》《大岭村的故事》《永远的恰巴山》《阳光行动》《新秦琼卖马》《母亲的童谣》《“傻子”传奇》等7部广播剧作品,连续六届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本文从策划选题、创作剧本和演播录制这三个主要创作生产环节,论述安徽电台在组织精品广播剧生产上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