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以文化学为视角,从文化构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形态出发,通过对文化层次论解析,研究指出,武术文化传承存在着"原始形态留存""文化精髓延续"与"文化脉络延伸"三种递进传承层次. 从武术文化传承层次空间思量,现代武术文化传承主要面临着"静态"文化保护不遗余力,但"活态"内核文化传承不力;"非遗"文化制度建设完善,但"民间"传承环境受到挑战;"学风"文化气质逐渐养成,但"出新"文化思维动力不足等困境. 要实现武术文化传承第三层次空间的突破,研究认为,武术文化传承应围绕传承内容开展传承活动,在内容建设中传承文化精髓;围绕传承主体建立传承机制,在制度建设中不断推陈出新;围绕传承方式形成传承思维,在吐故纳新中走向存续传承.  相似文献   

2.
通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分析等方法,以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生活性的一般特征,同时具有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舞蹈文化、灵巧文化的独特特征;粤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规保护,多种形式的教育保护,赛事、旅游形式的保护;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有:家族血缘性传承、收徒拜师性传承、地域民族性传承、学校社区性传承、比赛任务性传承;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理论性研究不够、保护与传承化环境恶化、当地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谈化、传承人濒危后继乏人;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建议:加大多种形式的教育投入,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发挥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档案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在其挖掘、保护与传承方面存有概念界定需进一步厘清,遗产“家底”需进一步摸清,保护意识需进一步强化,精神内涵需进一步挖掘,资源利用需进一步整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主要问题。为挖掘、保护与传承好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应实施健全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传承工作机制;组织对全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加强对河北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深度挖掘与研究;全方位实施红色文化基因赓续传承的涵育工程;加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与相关资源优化组合;加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传承队伍建设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苗族服饰的传承现状及生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宁县苗族服饰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现状和生境保护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性.我们对此作出理性思考和措施探讨,倡导非物质文化主体的自觉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生境的整体保护,可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于延续历史、传承文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财富资源,必须提高对文化价值和保护的自觉认知。在文化保护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的认识关系、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文化保护与文化利用的关系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风貌式、全景式、典型式等保护形式和物态性、记录性、传承性等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和梳理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思路两部分分析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问题.指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第一、突出"原真性",强化中国武术的实体:"拳种"的保护;第二、注重传统武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三、注重文化传承过程中人的作用,强化活态载体:"传承人"的保护;第四、加强产生及传承环境的保护;第五、创新文化的合理运用,把握好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第六、强化传统武术的法律保障;第七、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也是促进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特色独具的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地处陇右文化区的地方高校立足丰富的始祖文化资源,开发始祖文化校本课程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有利于继承发扬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天水始祖文化包括了以伏羲、黄帝为代表的羲黄文化、秦人早期文化、早期道家道教文化,具有起源早、种类多,源流共生、关联性强,文化遗存丰富、学术价值高等特点和价值;传承创新面临着资源管理、保护利用、资金投入、区域合作、产业发展、人才建设等诸多问题。建设以天水为中心的始祖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促进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要着眼大范围规划,需要充分发挥始祖文化资源优势,大区域合作,市场化引导,产业化带动。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在此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目前存在文化功能缺失、赛事同质化明显、品牌建设滞后、运营效果不佳等多方面困境。提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文化为根本、管理为关键、市场为动力的办赛理念;坚定文化自信,从国家文化建设的高度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树立品牌意识,创建体现民族特色与文化特征的品牌建设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传承推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把握东北游牧民族弓马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提升其传承发展成效,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体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东北游牧民族弓马文化的缘起进行追溯,沿循“缘起→演变→蜕变→发展”的嬗变主线,对游牧民族弓马文化嬗变与发展的形式、意蕴、多元发展进行了阐释;解析了弓马文化的民族精神、品牌兴村、独特珍贵遗产、蕴含教育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时代价值。提出了东北游牧民族弓马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科学路径:深入开展挖掘与整理,强化弓马文化申遗保护;推进弓马文化进校园,筑牢校园文化共同体;打造弓马文化旅游品牌,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举办区域性庆典及运动会,加强弓马文化竞赛与交流;推动弓马文化融入全民健身,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数据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