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201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处世界文化遗产之所以文化价值深厚、“天中”思想突出、儒释道文化并存,且集中分布于此,与其所在的生态和人文环境有重要关系。但中遗成功后,随着名气的增大、影响力的提升,游客数量激增、一些非法建设活动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生态和人文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科学保护和管理,才能使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延续,其所处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也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形成,得益于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时代之早、绵延时间之长、价值之高、内涵之丰富、布局之多样、选址之讲究,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优秀典范,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嵩山地区位于华夏腹地,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地之中”。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以降,长期处于全国的中枢地位。诸多的古遗址、古城址和古代建筑,成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缩影;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嵩山地区古文化登上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5,(7):39-43
研究游客对旅游服务设施的需求偏好,有助于景区管理者开发和建设满足游客需求偏好的旅游服务设施。通过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游客的旅游服务设施需求偏好的调研,分析游客对旅游功能、演艺项目、住宿设施等方面的需求偏好,可依据不同年龄和消费层次合理布局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深挖少林功夫的文化内涵,增强少林功夫的体验性;深刻挖掘文化背景和艺术魅力,开发演艺项目;把握游客需求趋势,合理布置住宿接待设施类型。  相似文献   

5.
于朝霞 《广东教育》2010,(10):47-49
【背景材料】 2010年7月25日至8月3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在会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分别于2010年7月31日和8月1日,先后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40个,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旅游资源开发时需要强调其可持续发展性和参与体验性,注重资源的可解读性、独特性与原生性,挖掘文化内涵,并从旅游功能分区、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商品等方面进行旅游的再开发。  相似文献   

7.
“天地之中”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宇宙观,因周公在古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进行土圭测景以求地中而世代相传,在其影响下,一个举世瞩目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形成了,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究其本源,乃在于古台天文观测,登封观星台与“天地之中”传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文台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8.
校园环境是大学重要的教育场所,环境设计与教育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个成功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不仅应注重发挥校园总体规划的引导作用、发掘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记忆和校园主体建筑的价值内涵,构建良好的教育人文环境,还要通过对校园古老自然景观的展现、校园历史人物景观的营造和校园历史文化小品的创设,体现其教育历史功能。只有从塑造教育空间环境、构建教育人文环境、再现教育历史环境等方面来表现其文化教育功能,才能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汇于校园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登封多元并存的宗教文化非常发达,古代建筑丰富多样,武术文化驰名天下,碑碣众多、书法艺术绚烂多姿。为了更好地开发登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多角度地展现宗教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凸显登封的历史人文文化;研究宗教教义,展现宗教特色,反对极端愚昧的封建迷信活动;保护古建筑等历史遗存,创设优雅的旅游氛围;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文化资源、文化宣传促进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城市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社会、经济亚系统的协调发展,而现代生态城市的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城市人文环境。原生理念强调原始、自然和文化积淀,重视城市的历史传承;人文理念强调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的人格本位,实现城市环境对城市人群的良好服务;生态理念则强调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的和谐与协调,追求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文化的培育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主要保证,只有全面提高人的公共理性,人们才能建构起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健康生态人格,从而建立起生态文明的精神和行为的基础。也只有通过公民文化来充分地培育人的相互协商、真诚交往的精神,社会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狭隘性,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人文环境,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石板房建筑历经多年的历史发展,仍然被部分当地居民延用的一种建筑形态,并构成了我省北部山区的地标性民居建筑群聚落文化,该论文以豫北山区传统石板房民居资源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该地区传统民居资源的特征,多层面深入发掘其自然、人文环境、造型特色、文化内涵等因素,更好的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改善豫北山区人居环境,从而实现新农村民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它首先以物质空间形态向人们表达其文化内涵.另外,历史文化名城也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环境、历史典故等.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保护,应该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最终得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中岳庙镇库铁人,是宋朝随军匠人所铸造的道教造像,与一般道教造像相比,服饰更为生活化,但与同时期武士形象相比,具有道教造像所特有的神话色彩,独具特色,表现出两种风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它首先以物质空间形态向人们表达其文化内涵。另外,历史文化名城也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环境、历史典故等。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保护,应该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最终得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巴绒"是羌族人祭祀歌舞女神"萨朗姐"的一种重要的祭祀性活动舞蹈,它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民族发展历史以及民族精神文明意识的重要通道。文章对羌族舞蹈"巴绒"进行简要概述,并从历史、生产生活、传统习俗、祭祀文化和多文化融合等方面考察了"巴绒"的文化特征,进而探析人文环境对"巴绒"文化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和多样的活动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小学校园的体育文化同样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形成于一个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集中呈现着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历史积淀。绿色教育理念的主旨则是通过改善学校的物质和人文环境,让全体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保护环境、追求人文的意识,进而使校园物化环境与人化气息渐趋融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如何在小学校园中进行体育文化建设,开展"绿色教育"提几点浅显看法,以供大家借鉴和分享。  相似文献   

18.
理据产生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之中,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风俗、认知特点和审美习惯等文化因素的折射和呈现。汉维成语各有自己的来源,在语词产生的理据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拟从汉维语言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神话故事和审美取向等方面阐述两种语言成语产生的理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分析了远古至西周时期虢国地区历史人文环境的演进及其特点。研究表明,虢地历史人文环境具有历史文化源流一脉相承,发展脉络清晰,序列完整,演进模式稳健、渐进和地域特征鲜明等特点,为以后虢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影响着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发展进程统一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它经历了从"两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逐步完善过程,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各自在总体布局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正确梳理总体布局形成发展的轨迹,准确把握"五位一体"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因,才能对总体布局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把握,以推动社会主义实践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