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电视直播的历史并不久远。1997年,对于中国的电视直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这一年,CCTV做了五次大型和超大型直播:3月9日,“日全食和慧星天象奇观”,直播历时2小时20分;4月20日,“中、俄、哈、吉、塔”五国边境裁军签字仪式;72小时香港回归直播;10月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截流直播;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直播。同一年,香港凤凰  相似文献   

2.
重庆出租车停运事件发生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妥善应对,2008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邀请市民现场对话,并进行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此举首开国内电视媒体参与公共危机应对先河.  相似文献   

3.
2009年6月,黑龙江省援藏光明医疗队奔赴西藏,为藏族同胞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眼科医生在西藏义诊期间,大庆电视台记者发现了一个七个月的藏族白内障患儿德庆普尺。因为当地不具备手术条件,大庆眼科医院医生把几乎双眼失明的孩子接到了万里之遥的黑龙江。黑龙江电视台、新华社、大庆电视台决定以卫星传送的方式进行电视直播,连接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和西藏谢通门县的三个现场,展现医生为德庆普尺做手术的过程,以及家乡亲人通过电视直播看到手术成功的感动与喜悦。  相似文献   

4.
周洋 《新闻前哨》2008,(7):23-25
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CCTV在第一时间24小时不间断地对灾情进行电视直播。迅速、公开、透明的直播,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体现出信息公开的力量,发挥了凝聚民心、整合国家功能的巨大作用。本文从“实现对灾难性报道模式的突破”、“实现‘速报——更正’的直播方式”、“整合媒介资源,实现电视直播效果的最大化”以及“采编合一的机制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CCTV在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时的直播策略,以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争”直播和新闻频道的开播为直播常态化的标志 ,回顾并梳理了中国电视直播发展中的三个历史阶段 ,以及直播形式和内涵所发生的变化 ;阐释了电视直播常态化对于媒体与社会的双重推进意义 ;预示了电视直播常态化在今后操作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电视作为声画一体的即时传播媒介,缩短了时空和受众之间的距离,特别是电视直播节目的同步性和精确性对于足球比赛而言,更是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传播载体,许多受众将观看足球比赛电视直播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休闲娱乐活动。伴随着新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亚冠联赛的开幕,众多中国球迷又一次将目光投向电视直播。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足球比赛电视直播与欧洲某些国家足球比赛电视直播之间的差别以及新赛季中国足球电视直播出现的一些可喜变化,来探讨影像语言在足球比赛电视直播节目中塑造的节奏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全球视野     
《视听界》2009,(1):9-9
金融海啸大冲击导致TVB大裁员;美财经频道广告失去金融机构主顾;拉脱维亚主持人唱衰经济被关2天;法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禁播商业广告;俄禁播不健康电视节目;英国电视直播病人安乐死;2009:电影将迎来三维革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为代表的突发事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以电视直播的形式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本文通过对电视直播突发事件的分析,从突发事件中电视直播的魅力以及电视直播现场的选择、发挥演播室的功能、增强节目编排意识突出人文关怀、多角度全景式记录增强互动意识四个方面,探讨电视直播突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9.
从1997年以来,电视直播在我国日益常态化,但不同时期的电视直播观念和形式都具有很大区别.总体而言,早期的电视直播强调提供事实,但在重大报道中,电视直播不仅要提供事实,更是一种媒介仪式.而近几年来,随着电视直播的普及和日常化,直播的仪式功能有所下降,甚至直播成了满足大众好奇心和观看癖的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为代表的突发事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以电视直播的形式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本文通过对电视直播突发事件的分析,从突发事件中电视直播的魅力以及电视直播现场的选择、发挥演播室的功能、增强节目编排意识突出人文关怀、多角度全景式记录增强互动意识四个方面,探讨电视直播突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11.
70周年国庆盛典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超高清电视直播系统为依托,运用5G、AI等技术,在央视新闻进行了"1+7"多角度全景式70小时不间断直播;在全国70家影院首次实现了4K超高清电视影院直播;探索了基于电视制作的电影后期剪辑生产发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6日,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注定会留下浓重一笔。重庆市委、市政府直面发生的8000辆出租车停运事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邀请市民现场对话,听取出租车代表、市民代表意见,并进行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堪称“电视办公”,此举首开国内电视公共危机应对先河。  相似文献   

13.
胡志龙 《新闻窗》2009,(6):22-23
2008年11月3日,重庆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车实行集体停运,全城出租车业务中断,引起全国关注。6日上午10点,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出租车司机、市民代表座谈,以化解的哥的姐心中的“坚冰”,电视媒体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开国内电视媒体参与公共危机应对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如何界定电视直播?业界解读不一,让人无所适从。本文从电视直播的历史、现状分析中,从业界各家的解读中,从电视实践的研究中,首家提出:电视直播这种电视最基本的传播方式,是电视视听信号的采集、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一种节目制作方式,根据内容是否事先采集,它应该区分为电视栏目直播、电视现场直播两种常见样式。  相似文献   

15.
周学 《视听界》2013,(2):87-88
近年来,各地电视台推出各种类型的问政类节目,为促进服务行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架起了桥梁。如湖北荆州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综合频道的《电视问政》等季播性互动直播节目,浙江电视台6频道的《民生圆桌会》、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我们圆桌会》等常态性民生谈话类节目,以及南京电视台《向人民汇报》部门领导述职评议电视直播节目。开播于2009年的《向人民汇报》,较早认识到电视直播在政风行风评议监督过程中的作用,重视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共同推进民主评议工作,形成了政风行风评议的“南京样本”。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技术和融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电视直播报道发展呈现出直播常态化、多现场化、多平台化三个主要特点.需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出发,阐述和分析电视直播报道中的即时性评论的四个主要功能.电视媒体应围绕即时性评论的释疑解惑、舆论把控、价值导向、信息交互功能,对电视直播报道的形式进行创新,以此真正体现其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23年7月29日起至8月1日,北京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在接近4天的时间里,北京降雨持续时间达83小时,北京市昌平区王家园水库出现有记录140年以来的最大降雨量。面对本次特大暴雨灾害,北京广播电视台(以下称北京台)闻“汛”而动,呈现出电视直播、专题片、短视频等立体化的新闻报道样态,体现了新闻媒体在重大灾害报道中应当坚守的“不变”和适应时代要求该有的“应变”。  相似文献   

18.
电视直播作为常态化的播出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信号传输是电视直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制约电视直播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介绍厦门电视台组建的立体传输信号覆盖网络以及在电视直播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对“汶川地震”的电视直播报道为蓝本,深入剖析了这次直播在灾难新闻电视直播方面取得的突破,并探讨了这些突破对于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宏 《青年记者》2010,(1):46-46
一 2009 年国庆阅兵的时候,笔者很惊奇地看到了新华社和黑龙江卫视的联合电视直播,虽然从电视专业的角度看,新华社出镜记者的表现尚显稚嫩,但是,能够看到新华社信息采集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