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一种管理理论、方法或实践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的。目前高校教师管理中实施的教师评价制度,实际上采用的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奖惩性评价。但高校教师绝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是具有"经济人"某些特征的"自我实现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符合"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的一种新型教师评价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关键点是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二元结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高校教师管理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目前这种管理制度已经严重挫伤了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校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质量。笔者认为,应遵循高校教师的人性特点,改革现有的刚性教师管理制度,引进柔性管理思想,建立刚柔相济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教师教学满意度相关文献的梳理,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建立起投入-产出两大体系的教师教学满意度分析框架,结合NSOPF最新一期调查数据,从多个维度对高校教师投入-产出相关情况、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就如何提高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作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管理心理学中的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指出在高校管理中要了解高校教师工作特点,恰当使用"人性假设"、慎用"经济人假设",倡导人性化管理,为教师营造一个自我实现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广西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具有我国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一般内涵,但在某些方面对广西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高校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广西精神”,结合广西实际领会和贯彻“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精髓。  相似文献   

6.
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创业教育需要具备的差异化特征总和.基于文献分析,本文提出了高校教师在创业教育中应具备的特征和能力,设计了高校教师创业教育胜任力特征的调查问卷;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构建了二阶四维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将专业与课程建设、知识技能、能力发展、创业资源变为内因潜在变量,外因潜在变量为高阶因素,构建“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多维结构模型”,提出了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使用宏观行政数据以及部分高校教师工资大规模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我国高校教师实际与期望的工资水平和结构,获得如下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工资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力,但缺乏国际竞争力;多数教师的年总工资以及各项工资构成要素均处于“被平均”状态,绝大多数教师对实发工资水平有更高的期望;高校教师基本工资占应发工资比例较低,与教师期望的基本工资占比存在一定差距;“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东部地区高校教师期望工资提高的比例相比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中西部地区高校教师显著更高。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3点对策建议:一是,关注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东部地区高校教师的期望工资水平,适度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建立适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投入,助力高校建立人员经费支出的长效增长机制。二是,优化高校教师工资结构,适当提高教师的基本工资占比;鼓励经济发达省份制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基本工资标准,以增强高校教师工资的保障性功能。三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方面支持一流学科建设院系创新薪酬分配制度,为高层次人才设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经济学者对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仍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包括:经济人概念来源于斯密;经济人是对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将经济人理解为“自私自利”;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在反思斯密的“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对这些误解进行重释,同时也将阐明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当前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教师应实行“双师”资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师既有高校教师的共性特征,又有区别于一般高校教师的个性要求。在高职院校实行“双师”资格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关乎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应摆脱“工具化”的倾向,遵循“教学育人”“以评促教”的原则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建设,确立“发展性”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取向、“实践性”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支持系统和完善教师教学能力考评机制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伦理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却存在着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失范的现象.欲解决这一缺失,应在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实现“经验式”向“理论式”的提升;“职业性”向“专业性”转换;“一次性”向“一体化”的延伸;以及“个体式”向“文化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科研激励制度的前提假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科学时代,对泛经济利益的追求在客观上明显激励了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从而使他们表现出“科学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并且这两种角色处于博弈之中;现行的大学科研激励制度所产生的负功能表面上是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低估了大学教师的“科学人”假设,过多关注了大学教师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因此,要解决科研激励的问题必须正视大学教师所具有的“科学人”角色,实现“科学人”与“经济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的理性特征有其合理意义。但是它不能科学地阐释非理性在人的经济活动乃至一切实践活动中的作用。经济学史上对经济人假设的反叛也没能从根本上跳出经济人理性逻辑的框架。而“人本人”在对“经济人”理论扬弃和超越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拓展了其视阈边界。相对于“经济人”片面的理性价值向度,“人本人”遵循全面的价值取向——人不仅是理性的存在。也是非理性的存在,它为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科学内涵,充分阐释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规范和要求;概括和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提出了“创先争优”背景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共物品是由市场还是政府来供给,依赖于制度选择。尽管“经济人”并非政府的主要特征,但经济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扩大了政府“经济人”的效应,从而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形成了障碍。解决公共物品短缺问题,I必须针对政府“经济人”的特点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与保障。我们认识和实践的现代性意义上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实际上是应对“职业要求”而为的技术理性型教育。而从后现代的视角来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以关注教师的生命发展、生命幸福为旨归的价值理性型教育。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要实现从“职业要求”到“生命关怀”的超越,就必须转变观念,构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内生性组织协同模式,以实现教师发展的“外在自由”和“内心自由”。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学术性、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与精神性决定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应坚持包容性取向。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薪酬制度中的原子主义思维方式对整体与他者的排斥,丛林竞争法则对互补与合作的排斥,"经济人假设"对教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排斥,无限理性的技术性考核对教师权利的销蚀,都在冲击着包容性取向。高校教师绩效薪酬制度的包容性改革需要坚持提升教师学术职业绩效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致性,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实现所有成员的包容性发展,并实现高校与外部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中向 《继续教育》2006,20(2):47-49
一、高校教师培训的本质和特性《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给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下了一个定义:“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此定义表达的内涵有:1、高校教师培训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2、高校教师培训是一种岗位教育。我认为此定义较为符合关于事物本质认识的辩证法。这一论述将高校教师培训的本质明确为“培养高校教师,使他们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这既论述了高校教师培训的育人性这一教育的一般本质,又明确地指出了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同时,这一论述还分析了构成高校教师培训的特殊矛盾,即更好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经济人的分析方法,从沉淀成本和风险角度探讨高校教师学术创新激励不足的经济逻辑,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由于高校教师学术创新时人力资本沉淀成本和风险十分普遍,仅仅依靠市场价格机制是无法实现最优化的。此时,采取一些非价格制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高校教师在进行创新投资时产生的沉淀成本。否则,极大的沉淀成本就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严重阻碍高校教师的学术创新:第一,学术创新会导致人力资本沉淀,此时高校教师的理性选择就是维持现状,既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也不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第二,沉淀成本导致高校教师对旧知识的人力投资过度,产生路径依赖,难以进行学术创新;第三,沉淀成本也会造成现任教师的退出壁垒,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现任教师很容易通过学术垄断而不是创新方法来保护自己。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来保障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回收,尽力完善教师劳动力市场环境,健全潜在竞争机制,这是激励高校教师学术创新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革除高校教师评价中的“五唯”痼疾,破除对评价指标的固恋,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趋。研究借助杰瑞·穆勒对绩效管理“指标陷阱”的深入解读,分析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发现指标化管理隐藏着“唯指标”的功利化价值陷阱、指标设计片面化的技术陷阱以及人为的投机陷阱。只有通过探寻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才能保障高校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形成良性问责氛围,推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