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纳入技术创新与出口的研究框架,探究三者的关系,基于理论分析,采用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纠偏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进行实证,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总样本的创新投入对出口无正向作用,而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达到门槛的东部分样本中则存在促进作用;创新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作用不利于出口,知识产权保护负向调节创新投入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超过门槛值后,创新投入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反而减弱,反映出我国创新模式需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仿创新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灿 《软科学》2002,16(6):91-93
模仿创新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快速培育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模仿创新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异同和关系入手,从企业能力进化、组合创新和组织学习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实施模仿创新,快速培育企业核心能力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模仿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模仿创新是技术创新两种战略之一.围绕着模仿创新,对引起模仿创新的方式,影响模仿创新能力的因素、技术溢出与模仿创新的关系、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研究的有关文献进行述评,提出我国在提倡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否定模仿创新,抛弃模仿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转型、互联网+以及"双创"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如何?知识产权服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未来会走向何方?本文从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出发,分别阐述了知识产权与我国经济转型及互联网的关系,提出了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四大推动力,描述了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以哲学的视角研究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使人们在认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互动规律的基础上,了解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加强人们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周文光  李尧远 《科研管理》2016,37(6):111-119
本文在获取能力、消化能力、转化能力与开发能力这四个维度的层面上,探索吸收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作为调节变量的知识产权风险,构建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来自228个样本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该理论分析框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风险对吸收能力的四个维度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都具有调节作用。该结论解释了现有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也为企业提升产品创新绩效、国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烟草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尤其在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方面,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鉴于我国烟草行业技术水平和世界领先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可以采取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战略.把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正向工程与反向工程相结合,加快提升我国烟草行业的技术研发水平,促进企业品牌的发展,是符合具体国情的品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一个包含质量阶梯的一般均衡模型基础上,分析了FDI和知识产权两个因素引致创新的程度差异.在南方国家模仿成本小于创新成本的情况下,知识产权激励的创新程度要小于FDI引致的创新程度.知识产权倾向于激励实用新型专利,而FDI倾向于引致发明专利.在实证检验中,同样发现知识产权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和发明专利之间不存在协整;实际利用外资额(FDI)和发明专利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和实用新型专利之间不存在协整.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FDI是发明专利的Granger原因,但不是实用新型专利的原因.知识产权是实用新型专利的Granger原因,并且显著性水平要高于对发明专利的检验.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确定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外溢效应的存在使得创新型企业的部分技术创新成果被模仿型企业所模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企业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成果加以保护,但过高的保护强度又不利于模仿型企业的技术进步,因此必须设定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以促进创新型企业与模仿型企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路径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总结美、日、韩三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的基础上,分析在自主创新(以美国为例)和模仿创新(以日、韩为例)的模式下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用,得出知识产权制度最终的目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结论。借鉴外国的经验,我国应建立适合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的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杨皎平  纪成君  吴春雷 《软科学》2009,23(10):78-82
通过建立创新型企业和模仿型企业在双寡头市场上的竞争模型,讨论了:⑴知识产权保护对两类企业在产量、利润上的影响;⑵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型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⑶知识产权保护对消费者剩余以及集群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Policy》2019,48(9):103802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otivating firms to innovate. However,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nd empirical findings on the role of imitation have not yet reached a consensus. One major gap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is that the empirical tests are based on samples consisting of only one industry ove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is study uses a novel measure of industry-level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proxied by quick citations by competitor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Using US patent data for the period 1977–2005, we find that there are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gree of industry-level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and industry-level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between the degree of industry-level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and the value of firm-level innov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sitive externalities from the interactions among firms during the innovation process outweigh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free-riding concerns on firms’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incentives to innovate up to a high degree of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while free-riding concerns outweigh th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when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is extremely high. The sector-by-sector analyse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and the quantity and market value of innovation are not very different across Pavitt sector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ole of imitation between agglomerated and non-agglomerated industries suggests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 moderate level of imitation an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an excessive level of imitation are more pronounced for agglomerated industr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reating innovation clusters, such as Silicon Valle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henzhen City in China, and allowing different innovators to cooperate, imitate and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would be very effective in promoting corporate innovation. However, an excessively high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is more detrimental for firms in innovation clusters because it lowers those firms’ incentives to innovate more radically.  相似文献   

13.
在对2000—201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类不同的技术创新,以检验其在上述影响中存在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自主创新之间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知识资本投入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均存在调节效应,对自主创新产生促进效果,但对模仿创新产生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服务化进程,政府应鼓励推动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中的互动融合,并健全市场配置和运行机制,增强先进制造业技术、产品和市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20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该报告通过各指数的比较,显示了各国在疫情发生阶段的创新指数。我国在总体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出现了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制度与创新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平均人口创新产出不足的现状。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主动力,本文就该报告显示的创新优势和创新发展的劣势,针对知识产权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深化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加强创新融资;二是完善知识产权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三要坚持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强知识产权创新和经济相互推动;四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溢出的乘数效应与加速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杨武  王玲 《科学学研究》2005,23(3):425-427
技术创新中的溢出效应,是技术创新外部性的典型特征。本文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溢出的乘数效应与加速效应,这种溢出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归于创新的示范与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乘数效应与加速效应的技术创新源以及产生的正、负经济效应,得出知识创新产权制度安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出现严重问题,根本是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显著增强。中国在法规政策执行中并不存在"强迫"问题,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我国应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与重大产出,实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政策,积极发展知识产权经济,大力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付春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79-1583
提出企业微创新是一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普遍涌现的创新思维,但目前理论分析十分缺乏。基于现有创新理论和微创新实践,对"微创新"概念做出了界定,提出其具有渐进式、开放式、草根性和辅助性四个特征。在企业如何进行微创新管理方面,提出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需要关注雇佣观念、控制干预、创新支持、产权保护和创新平衡五个方面,使微创新成为企业研发体系的有机的组织部分。对小微企业来说,需要重点关注发展方向和被模仿的问题,提升微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靳巧花  严太华 《科研管理》2019,40(11):57-66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OF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各省份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影响;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小于门限值时,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率较低,通过OFDI促进国内创新能力的政策基本无效;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相应的贡献率较高,在推进OFDI时会提升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薛永琴  刘华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169-174
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利益分配以及维系创新可持续性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也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知识产权风险,并基于对国外相对成熟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InnoCentive)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深入剖析,针对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出了设置弹性的身份认证制度、制定针对性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条例、建立安全的线上信息交流渠道以及制定明确的利益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