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浅论曹魏屯田赫连玉芳屯田并非从三国开始,早在秦汉已经出现,但那时的屯田主要局限在西北边境,只有军屯,规模小。三国时,屯田规模要大得多,不仅有军屯,而且还开始有民屯,屯田成了曹魏时期土地制度中很突出的特点。下面就曹魏屯田的有关问题略作述论。一、曹魏实行...  相似文献   

2.
宋神宗时期户口的特点是户口数量快速、持续增长,主户在总户数中的比重显著提高.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了两宋最高水平。这个现象的出现与熙丰变法密不可分。户数,尤其主户的显著增长,是宋神宗时期开辟财源的重要方面,又是实现王安石开源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三国两晋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为主。曹魏在征收土地税时对屯田民和私有小农区别对待。东昊国有土地上的租佃劳动者不仅要交蚋劳动产品,而且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金属货币。西晋政权通过占田法确立了小农私有土地的_产权,因而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征收土地税,其按户征收的主旨以及以绢和绵为征收内容,均沿袭曹魏成例。东晋赋税征收逐渐不再以户而是以田亩与人丁为单位。官员俸禄为三国两晋财政支出之大宗。东吴以奉邑制作为俸禄方式,而西晋以实物形式发放。东晋时期以田代禄倡议不绝,而送故成为官员弥补俸禄不足的合法手段。东晋由于皇权式微,中央与地方财政呈现分立局面。  相似文献   

4.
论曹魏屯田     
在中国屯田史上,曹魏屯田规模之大,剥削之酷,对社会及历史影响之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论述文章很多,分歧也较大。屯田始于西汉武皇开边,利用戍卒、弛刑徒在国疆边缘地带屯垦,生产边防用粮,节省军费运输开支。历代电田无不与国防与用兵相联系。三国时魏、吴,蜀三家都进行屯田,在对崎的沿边地带,如曹魏之于淮南、淮北、陇右,吴之于长江中、下游,蜀之于汉中,则为屯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笔者通过历史资料,对魏、蜀、吴三国重要谋士人才的谋略事迹进行分析,阐述了谋士人才在三国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面向农村办学活力大增本刊讯:江西省修水县农业人口占82%以上,每年有初中毕业生五千多人;50%要进入劳动大军,几百个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每年都要招收一定数量工人。针对这种情况,该县技工学校一方面坚持招收城镇户口学生,搞好计划招生;另一方面打破只招城镇户...  相似文献   

7.
一、高校集体户口管理概述"户口"一词,由"户"和"口"两字组成,但它不仅指"住户和人口",而是经国家行政依法确认并实际管辖的本国住户、居民及其人口基本信息的总称。户口管理的真正对象,是住户人口及其  相似文献   

8.
魅力永存在的三国文化之根在汉水流域的汉中、南阳、襄樊三大历史文化名城。诸葛亮继承和发展了刘邦、刘秀在汉中、南阳崛起的文化遗产,规划了天下三分的宏伟蓝图;汉水名城不仅是三方争夺的焦点和三国名人涉足的热点,而且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和人才中心;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遗存,奠定了汉水名城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9.
汉末建安时期的长坂坡位于今荆门漳河新区响岭岗、掇刀一带。长坂之战以前,鲁肃和刘备在此相会,确立了联合抗曹的方针,长坂坡是孙刘联合的起点,随后的长坂之战是赤壁之战和三分形势的前奏和序幕,是刘备集团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在整个三国时期,长坂坡是魏、蜀、吴三方势力角逐荆襄地区的地理中心,是三分形势的重要地标,在天下三分格局形成和三国文化演变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略论魏晋南北朝乐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出现多种国家依附民户,乐户便是其中的一种。“乐户”一词虽迟至北魏时期才出现,但作为国家控制的依附人口却早在汉末三国时开始,并经历了身份卑微化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南北朝又有所不同,北朝乐户身份规定更为法律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