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园 《中国文化》2008,(2):83-92,93-97,I0001-I0004
明末士大夫之营园 写明末文人故事,几乎不能不写其时的名园,因为许多故事本以大小园林为数演之所,也赖有这一种特殊的背景而展开。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就写到了陆氏南园、杞园、三老园、不系园等。祁彪佳说其时越中园亭之盛,“回廊曲榭,遍于山阴道上”(《越中园亭记》之三,《祁彪佳集》卷八,页199,  相似文献   

2.
寻求伊甸园     
在当前中国的现代园林建设中,不少人仅从表面“理解”和“借鉴”中国和西方园林艺术的传统,使得当下的园林建设中出现一些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倾向。如仿古之风、古建筑热、假山热……;还有那种弃“己”媚“人”地片面追求所谓“西洋风格”的做法,如草坪雕塑热,等等。其结果是使中国当代的园林建设从复古到崇洋,建造了很多园林,最终却未形成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征。最近,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周武忠博士)一书,可谓当代中外园林艺术比较研究的第一专著。作者运用历史比较与平行比较的…  相似文献   

3.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它们各有并共有与之配套的种种器具,可以笼而统之将之合称为“文房用具”。我正在阅读学习的一本华慈祥先生所着的《文物鉴赏丛书·文房用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还有一部朱季黄(家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房四宝全集.4.文房清供》(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都是专门讲这些用具的。  相似文献   

4.
关於“天人合一”的讨论1991年8月,《中国文化)}第4期转刊了当代国学大师钱穆(宾四)先生的最後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文中,宾四先生对“天人合一”这一古老命题有了全新的“澈悟”,认为“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  相似文献   

5.
炎帝八世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帝八世考□何光岳一世炎帝神农氏。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易·疏》作“任巳”,《北堂书钞》二十三引“佳巳感神龙,而生神农”,“佳”即“任”之误)。有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易·...  相似文献   

6.
寒夜捣衣     
车锡伦 《寻根》2003,(2):43-45
中国古代诗歌中咏“捣衣”,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晋·曹毗《夜听捣衣》诗:“寒兴御纨素,佳人治衣衾。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阴。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唐诗中有大量的捣衣诗,如杜甫的《捣衣》:“亦知戍不返,秋至试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刘长卿的《月下听砧》:“夜静掩寒城,清砧发何处?声声捣秋月,肠断卢龙戍。未得寄征人,愁霜复愁露。”杜荀鹤的《秋夜闻砧》:“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听猿声,三声中有不愁声。”古人捣衣诗均系借景寄…  相似文献   

7.
食艺调谐与政通人和──中国饮食文化政治与审美功能透析佟辉一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孟轲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孟子·告子》)又《礼记》的《礼运》篇亦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就把饮食看作人类的重...  相似文献   

8.
关于宝鸡得名研究,刘宏岐、辛怡华、霍彦儒、王宏波等先生近年来先后有宏论发表(霍彦儒主编《宝鸡历史文化》附录,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笔者在研读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角度,就“陈宝”之“陈”到“宝鸡”之“鸡”的意义关联试作探讨,以求教于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9.
从《论语》谈自我教育邓敏一直以来,儒学都被看作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影响几乎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儒家哲学被梁启超称为“人的哲学”,它从宇宙本体的高度说明人的存在,认为人“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  相似文献   

10.
解读“天书”《尤利西斯》于洪英1922年,当《尤利西斯》首次在巴黎出版,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曾写信给哈丽特·威弗尔说:“给北平寄10本!”①这位爱尔兰的现代派大师,对我们这个遥远的文明古国真是情深意切。70年...  相似文献   

11.
人参琐谈     
石云涛 《寻根》2002,(6):61-63
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人参的价值。“参”古作“葠”,又作“葠”。在中国,至迟在汉代的文献中已有人参的记载,如《春秋运斗枢》、《礼斗威仪》、《异苑》等。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称为“人微”,有人认为“微”乃“葠”字之讹。所以叫“人参”者,李时珍在他著名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说:“年深渐浸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葠、神草。”他说:葠“亦浸渐之义,葠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  相似文献   

12.
“学”从字源上来讲,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专家认为“学”字,“当从爻取义兼声”(徐中舒《甲骨文辞典》),是个会意字,篆文作“斆”字。许慎《说文》:“斆,觉悟也。从教,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斆省。”段玉裁《注》,认为“学”与“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两面,常相混用,既然“学”本身已经包涵有自觉与觉人,即学习与教人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13.
彭林 《华夏文化》2012,(2):18-20
祭祀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文化行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出现过祭祀。中国古代的祭祀,及于天神、地祗、人鬼(此为《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说)等三大类,自成体系,祭法多样,意蕴丰富,卓具特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文化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4.
有关狐的传说,由来已久。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大禹之妻涂山女就是由九尾白狐转化而来的。《说文解字》曰:“狐,妖兽也,鬼所乘之。”大概由于狐的生性狡猾多疑,动作敏捷,皮毛有红(褐)、白、黑、灰等多色,容易引起古代先民的遐想,因而自古至今“狐”的传说不断地繁衍...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建构革命理论的资源,也善于把中国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想相结合形成新的治国理念。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60页)。  相似文献   

16.
附《论语》“学而”、“为政”章今读示例论语─—孔子对话录(共20篇,500章)[记]何谓《论语》,说法不一。据近人赵纪彬“论语新论导言”(见《中国哲学》第10辑,三联书店1983年出版,北京):“‘论’字有‘整理’、‘撰次’等义;‘语’字谓‘二人相等...  相似文献   

17.
“第59届美国印制大奖赛”评选结果揭晓,上海有21件印刷品获各类奖项,其中获金奖的有4件,分别是上海界龙艺术印刷有限公司的《人头马Club》(包装盒),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国文化遗产——贵州省》,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的《秦俑》和《新世纪汉英大辞典》。由美国印刷工业协会主办的“美国印制大奖”素有印刷界“奥斯卡”之称,是全球印刷行业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印刷产品评比国际赛事。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是世界上内战最多的国家之一。纵观五千年中华历史,其中约有二千年是在血与火中度过的。所以,毛泽东感叹道:“人民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变弓月。流遍了,效原血。”内战给中国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但却成为兵家的兴盛之源。现存的中国兵书达两千多部,最有名的是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尉镜子》、《唐李问对》。除此之外,《孙膑兵法》、《将苑》、《登坛必究》、《虎铃经》、《兵经》、《投笔肤谈》、《兵》、《太白阳经》、《三十六计》。(百战奇略)等也受到历代人士的…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变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老子作为道家之鼻祖,对道家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子的《道德经》(又名《老子》)蕴涵着颇为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本文拟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管见。一、“道”的物质实体存在性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道”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道”字本来是人生的道路,有四通八达的意思。从这一意义引申为“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大学》的作者与成书《大学》是《礼记》之第四十二篇。宋以前似未独立成书,也未明作者是谁。北宋司马光、吕大临等以《大学》独立成书并为之解说。二程十分推崇《大学》,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大学章句》)继承与发展二程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