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代边塞诗起源于何时?论者或以为起于隋代,或以为起于六朝,或以为起于乐府古题。说法不一,皆未溯流探源,说中肯綮。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为特定表现内容的边塞诗的产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盛唐是边塞诗繁荣发展的时期。但论者说:“边塞生活不始自盛唐。”那么,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以及反映了这种战争生活的诗篇最早又始于何时呢?我们以为,古代边塞诗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它源远流长的传统应该追溯到《诗经》时代。  相似文献   

2.
边塞诗,是唐朝这个特定时代大量出现的描写与边疆军旅生活相关的,歌咏人事、风景的诗歌。它虽然是特定时代的文学现象,却并不排斥其它时代性质相类的诗歌;是边境战争的产物,却并非以写边战为范围,它与民族矛盾相联系,却远非民族矛盾能概括;它反映的是文人将士赴边从军的生活内容,情感体验,却又与全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边塞诗应有今整体认识:它有确定、同一的内容,对边塞诗又应有个多层次的认识:它的组成是多样复杂的。 边塞诗为什么一枝独秀于唐代?这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文学本身发展上的原因。唐代国力强盛,国  相似文献   

3.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写过一些风格迥异于时代的边塞诗。学者王明居在《唐诗风格美新探》中说道:“王维的边塞诗‘既有冲淡之美,又有绚烂之美’。”一、创作路径的冲淡之美如果说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与边塞诗的创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那么王维就是尝试用创作山水诗的路径来写边塞诗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 ,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 )诗题为“征人怨” ,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这道试题很典型 ,涉及到边塞诗的鉴赏。在我国唐代 ,以高适、岑参为主 ,并有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了一个诗派 ,他们的作品往往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壮志 ,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 ,还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 ,但又不…  相似文献   

5.
亲近生活的拍摄、低成本的运作,使DV在许多电影发达地区已被热爱影像的人们实践多年,并被称为新影人的“法宝”。现在,几乎所有的亚洲电影节都开始大做独立制作的文章,台湾的“纯16影展”更是DV片的天下。第25届香港电影节独具特色的“独立时代:亚洲新电影与录像”单元,使人们对亚洲的独立影像刮目相看。然而,对我们来说,个人制作“独立影像”的行为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年6月,“首届上海大学生独立影像展”在鲜有人知的情况下悄然开幕——又悄然落幕,真正称得上是波澜不惊。但万事总有开端,未必轰轰烈烈一鸣惊人,毕竟已经开始了。一群年轻人手提肩扛自己简单甚至简陋的DV设备,开始了他们对影像的探索之路。他们的身后,是逐渐扩大的追随者的队伍。毋庸否认,他们的作品还是稚嫩的。而将来呢?对可以预见的将来,无论我们还是他们,都寄予希望。本刊编辑部请来这次“影像展”的获奖作者就有关DV的问题畅所欲言。因为我们相信,有交流,有争论,有碰撞,才会有火花,惟此才会前行——艺术如此,其他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看了他们的“言论”,你是否也跃跃欲试呢?  相似文献   

6.
小慧突然失眠了,这在她生活中还是第一次。明天她就要从一个小学生变为初中生了,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到新学校和谁同桌呢?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她)会喜欢我吗?和同学们怎么谈话?作业多不多? 孩子从小学进人中学,是他们生活道路上的又一次转折。熟悉又值得留恋的一切都将过去,充满希望而又陌生的生活即将开始,激动、兴奋、胆怯、茫然交织在一起。如何使孩子迈好这新的一步?家长对此自然都很关心。为了您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迈好这新的一步,先来看看孩子们升入初中后会遇到哪些新问题,会面临哪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借助新课程。但是,当“生成”成为时尚、“探究”成为新宠“、朗读”成为标签“、点拨”成为流行之后,语文课堂真的就“新”起来了吗?真的就能“一路走好”了吗?恐怕未必“!千金难买回头看”的古训提醒“走在大路上”的我们:在慷慨豪迈、阔步前行的同时,也必须常常带着那颗“驿动的心”作“再回首”!一、课前预设与现场生成在新课程时代“,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充斥我们耳鼓的“姊妹”词汇。一个是“预先设定”,一个是“即时产生、形成”,到底谁为重?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  相似文献   

9.
新边塞诗流变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现象。新边塞诗是由边塞诗延伸而来的一个概念,在建国前的30年似无多少成就可言。50年代,国家对西部的开发和诗人们追随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使命意识,使新边塞诗一度繁荣。但新边塞诗作为一个概念则是80年代初提出来的。1983-1986年是新边塞诗创作的高潮期。高潮产生的原因有五:一、禁区的被打破与艺术观念的变革。二、地域特色带来的自然优势。三、诸矛盾冲突激起开发意识的觉醒。四、人与自然的互认与同构。五、一批实力诗人的成熟。80年代新边塞诗深受欢迎,因其有不同于别类诗歌的新质,内容上表现为:对西部风情、人生的抒写,对现代文明的礼赞与呼唤,对大自然的感应、契合;艺术上表现为新的艺术要素的出现。新边塞诗仍是一块待垦殖的原野。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中小学生中,“有得”一词的用法越来越广泛,几乎与“没有”的用法等同无异。他们对这两词的区别不甚了解。例如,有的同学问:“你吃饭了吗?”答曰:“有得吃”。回答者的意思究竟是没有饭吃呢还是没有吃饭呢?回答者说是后面一种意思,但听的人却可理解为前一种意思。又如,问  相似文献   

11.
杂文浅谈     
杂文是“五四”后新创的文学样式,还是“古已有之”的文学体裁?对这个问题,有人说:“杂文……是适应‘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有人说:杂文是“古已有之”的,因为鲁迅早就在《且介亭杂文集·序言》中指出过。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文体的杂文,不是“五四”后才产生的新文体,而是古已有之的,问题只是古代没有杂文这个名称而已。不过,我们说的古已有之的杂文,与鲁迅当年解释过的“古已有之”的“杂文”的含义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也是一个真诚的教育家。他毕生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我们今天留下了许多思索……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深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但它也同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一次,孔子到卫国去,他的学生冉有替他驾车。孔子说:“好稠密的人口!”冉有道;“人口已经众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道:“如果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育他们。”孔子把“庶”(人口)、“富”(财富)、“教”(教育)当成治国、立国的三要素。人口是最基本的,没有人谈不上治国与立国。但人既有口就要消费,又有手就能生产,所以第二步应该发展生产,使他们富裕起来,以满足消费的需要。有了物质生活的基础,最后才能发展教育,把文化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3.
也不知上辈子是干啥的,我这辈子从幼儿园到现在,一直是班干。说出来不怕笑话,课代表、中队长、大队长、班长、团支书、学生会副主席……“大官小官”,无所不有。当然,也让我尝尽酸甜苦辣。首先,我的父母对我当班干向来持反对意见。只要我一回去说:“我今天被选为……”他们准会说:“又提拔还是又改行了?”“小官迷又来了”云云,听得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成绩退步了,他们又会说:“心都用到哪去了?”“光当学生干部不能代替学习成绩。”“我们知道你有能力,可上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每天都接触到许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很新鲜的东西,并努力想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于是,各式各样的疑问便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的。 幼儿大约自两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天上有太阳?”,“天上的月亮是不是跟我一样,不爱吃芹菜变瘦了?”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在接触周围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才能够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与家长应十分重视幼儿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科学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提问获得新知识,是发展幼儿智力、激发幼儿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匹诺曹:(拱手作揖)各位久等了!春去夏来,“白骨精”又跟大家见面啦。上一集里,绿儿他们结识了贝贝卡,可是他们能带这位可爱的新朋友一起去冒险吗?接下来的旅途中,又会遇上什么神秘人物呢?匹诺曹:(拱手作揖)各位久等了!春去夏来,“白骨精”又跟大家见面啦。上一集里,绿儿他们结识了贝贝卡,可是他们能带这位可爱的新朋友一起去冒险吗?接下来的旅途中,又会遇上什么神秘人物呢?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特级教师”是中小学教师职业的最高荣誉。获得这一殊荣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梦寐以求而又难以企及的。虽然“特级教师”不是职称,但获得这一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就意味着进入了一流教师的行列。像大家熟悉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斯霞、于漪、魏书生、钱梦龙、李吉林、马芯兰等,无论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还是教学艺术,都是全国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楷模。我省有中小学教师50多万,如果把“特级教师”比作他们当中的“宝塔尖”的话,这个“宝塔尖”群体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他们有什么期待和愿望?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这就是新边塞诗的崛起。一大批生活在大西北的中青年诗人,立足于现实的土壤,感应着时代的脉膊,发扬了古代边塞诗的雄风和当代前辈诗人的优良传统,共同张揭出“新边塞诗”的猎猎大旗,创建了具有独特诗美的“新边塞诗派”。数十位诗人,数十本诗集,散见于全国报刊上的数以千计的诗篇,显示了这个诗派雄厚的实力;其代表诗人杨牧、周涛的诗《我是青年》和诗集《复活的  相似文献   

18.
浅论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适和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边塞诗作代表着当时边塞诗的最高水平。但因为个性、经历、时代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二的边塞诗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杨萍 《教师》2019,(18):9-10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在“看”“玩”“做”“想”的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  相似文献   

20.
边塞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先秦,发展于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盛唐时成熟,晚唐两宋时走向衰落,明清时期,又有新的发展。本文对我国边塞诗的发展过程和衰落原因,作了简要介绍,还对边塞一词的定义和“边塞”诗的内容范围,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