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颖 《现代教学》2009,(9):12-13
一、中学语文学科课程统整的必要性 (一)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提高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益的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已有十多年母语的熏陶,逐渐形成个体特性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青少年;中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借助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引导这些青少年按照明确目的,循序渐进地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呈现明显的层次性特征。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特征,从而进一步搞好中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3.
鉴于当前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分歧,徐红钢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论坛》1991年第2期上表发了题为《打开迷宫之门的钥匙——试论语文学科目的与性质的关系》一文,从更深的意义上分析了语文学科目的与性质的关系,提出了“不是性质决定目的,而是目的决定性质”的观点。随后,徐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1991第5期全文复印转载,足见其分量。语文学科目的与性质的关系是语文教学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然笔者读徐文后有诸多疑惑,所以不揣鄙陋,冒昧成文,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语言训练原因有三: 首先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学科的目的任务所决定的。语文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其中学习语言也包括指导学生记忆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几方面。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的特定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个性”,语文的学习最基本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因而中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刘勇 《泰安师专学报》2002,24(5):103-106
从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讨论起笔,阐释了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泯灭、人性的失落、人文视野的狭窄、文化人格构成的缺陷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大意义,由此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所固有的,理论上为文中有道,道中有文,教学实践中则表现为以文带道、寓道于文。本文着重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优势、中国古代教育和国外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目的以及语文教学现状、系统论、“立体工程”等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语文学科在培养中学生创造力方面肩负的责任可谓是任重道远。而在语文学科内部.又数阅读教学为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文学作品来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遗憾的是,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写作为中心.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一种倾向,即忽视阅读教学。本人经过认真思索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本文介绍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为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朗读,是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适合朗读的好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狠抓朗读训练,提高自身的课堂朗读教学的语言艺术水平。课堂朗读的教学语言艺术对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经过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对于语文学科,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并在语文学科乃至相关学科的学习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内涵。而“兴趣”和“收获”,就是衡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两个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12.
陈筑 《现代语文》2006,(10):18-18
最近几年,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教改活动,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相应地有所突破,这是令人欣慰的,但就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有一些老问题亟待解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过于理性化,过分强调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文学性以及自我表现的逸乐娱悦功能;二是将语文学科有意神秘化、高雅化,使之成为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的学问;三是偏重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培养与传授,而忽视其本身的文学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基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从《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到高职乃至大学本科语文课,都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笔者想通过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这个话题的展开,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4.
刘书杰 《河北教育》2008,(11):44-44
创新教育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更不例外。笔者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中学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5.
钱灿群 《现代语文》2009,(2):100-100
随着第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长沙落下帷幕,中国话越来越国际化,然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每天都在接触中国文字,眼见着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态度,笔者深感忧虑,更想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拯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歌德曾有句名言:“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同于其他学科,健康人格的培养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亮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更应突出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一人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忽视文学性的倾向及其危害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必须加强语文学科文学性教学的见解。认为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进行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教育功能。同时,文章还探索了加强语文学科文学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速览     
《教育》2012,(10):8-8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才有生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年第8期刊登马丽文章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语文学科是最容易学习的,语文课是最生动有趣的,这才应该是语文学科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寓德于教,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中央教科所张鹏举自1978年始,语文教改已18年。在这18年中,它取得了三大成就。在理论建设上,我们深入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原则、方法等;在教材建设上也取得丰硕成果,“一纲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