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孔子一生推行教育的路途中,值得我们后人借鉴与传颂的教育思想可谓是数不胜数。在这些教育思想中",君子不器"在《论语》中自成一句。本文就以"君子不器"这一教育思想展开讨论,发表些许作者愚见。  相似文献   

2.
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名叫《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小品,一位小品演员说了一句台词:“孔子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其实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而是子夏说的,见《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3.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1,(17):127-128
“器”字在《论语》中出现了六次,其中“君子不器”一句,在理解上有较大的争议。在孔子思想中,“仁”是具有道德本体意义的“德性”,“仁”通过“义”的断制,在不同的情境和人际关系中化为不同的德行,“君子”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人格化表现形式,是与“仁”密切相关联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与”大道不器“相同,是指追求君子人格时,不应该拘泥于具体的行式。不拘泥于德行的多寡,只要符合于”仁”的,都是可以被认可的。  相似文献   

4.
傅杰  欣然 《出版参考》2007,(10):42-43
傅杰:《论语一百句》一则 自得之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记录的孔子的第三句话。有朋自远方来而乐.是为人所知、为世所知时的快乐:人不知而不愠.是不为人所知、不为世所知时的平和。为人所知、为世所知不仅仅关乎你的愿望、你的能力.也常常关乎你的机遇、你所处的世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楚兰     
“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这首诗是孔子的大徒弟子路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子路不是一个矫情的人,却始终以楚兰自喻,四十多年的生命里一直把坚贞的信仰寄放在独自开放的楚兰身上。  相似文献   

6.
阮大铖作为一代奸臣人品素来为人不齿,然其戏曲创作对于中国戏曲中风情趣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秉着"不以人废言"的观点,通过对《燕子笺》、《春灯谜》的分析,指出阮大铖对于风情趣剧发展的影响,还其在中国戏曲史中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吹毛小集     
和而不同3月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谈话节目《我们》,很有看头。可惜也有小小的疵点。主持人白岩松说:“古人有句话:‘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许多不同地方的人能和睦相处”。按,这古人便是孔子,语见《伦语·子路》。孔子说:“君子和而  相似文献   

8.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9.
<正>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进程中,由军机处新派"四卿"之一的杨锐从宫中带出的光绪衣带诏,乃是激惹政变的重要关节.诸多史书(包括教科书)均言光绪自感行将被废,特下密诏,促请新派诸员设法相救,内有"今朕位即不保……妥速筹商,设法相救"这样告急相央之句,又云袁世凯于法华寺从谭嗣同处接诏后回天津告密于荣禄,荣禄连夜乘车入京赶赴颐和园见慈禧,慈禧再赶回紫禁城发动政变,禁光绪、废新政、杀"六君子".  相似文献   

11.
公案:《论语·阳货》载孔子之言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今用:"恶"即讨厌。孔子讨厌两样东西,一为"妾",二为"小人"。此处"女子"只指"妾"而言,非指全体"女性"也!只有"妾"的心态才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妻"没有这样的心态,与"君子"无关的其  相似文献   

12.
改错(之三)     
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4月6日上海某日报《辩证看待自身欲望》一文的作者将"食色,性也"这句话说成是孔子的名言,这是不对的。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名句用法辞典》注释,这句话原出于《孟子.告子上》,是比孔子晚些时候的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告子说的,意思是:"饮食和男女之情,是人的本性。"告子说这句话时,孔子恐怕早已长  相似文献   

13.
许键 《大观周刊》2011,(38):138-138
一、认清特点,把握关键教师要想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首先必须掌握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句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相似文献   

14.
孔子作《春秋》,孟子和司马迁言之甚详。但孔子作的《春秋》,并非"春秋经",而是"春秋传"——即今以左氏命名的"左传"蓝本。其实,对"春秋经"非孔子作这一点,从唐代刘知几开始,就以"惑经"为名作了初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大家,提出了很多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发展影响深远。"君子不器"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的教育理论。本文主要从后人对于这句话的解读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析"君子不器"所蕴有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说“物”     
玄学的领袖人物王弼说过一句最著名的话是:“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这里的“物”,泛指一切外物,如具体的说,恐怕也不外乎声色犬马——于是王弼的话作这样的解释也不会错,即圣人也可以享受声色犬马之乐。但是如果真这样的话,圣人与小人又有什么区别了呢?区别是有的,即圣人虽享受其乐,但不沉溺其中,就像《管子》所说“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或《荀子》的“君子使于,不人役于物。” 说到底,在物的享用方面,君子与小人并无根本的差别,关键的是在于人被物所主宰还是人能主宰物。 《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除了记他的忠义之外,还特地提到他担当国家大任前的情况:“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  相似文献   

17.
钱宁说,他写孔子,爱孔子,但不是"新儒家"。他不认为祭孔有多大意义,不认为孔子的思想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他也反对现在的孩子诵经、背《弟子规》《新论语》是一本难以定义的书。"首先钱宁不是于丹,也不是李零……它是对《论语》的一种解构式的解读。"该书的责编李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语汇中的"小人"、"君子"是表示道德等级的概念;孔子突显"小人"、"君子"的道德等级色彩,意在建立自己独特的社会分层系统;该分层系统由两个有机的子系统构成:一是等级封闭,严禁下层成员向上层升迁的阶级分层;一是等级开放,允许并鼓励下层成员向上层升迁的道德分层。在阶级分层桎梏下,为下层成员开辟出实现社会升迁愿望的突破口;恪守阶级等级的规定是社会成员"成名"的途径,而追求"成名"的人越多,"正名"即确立阶级等级权威的政治目标便越容易实现。——这就是孔子社会分层系统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仁,历来被人们信奉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根植于心,表现出来就是一种对宇宙万物的真挚热爱.但是,在仁向外发散的过程中又有先后顺序.首先体现在人和物之间,孔子的仁爱是先人后物的,从《论语·乡党》中的一段记载即可看出,说的是孔子家的马棚着火,孔子退朝回来,第一句问的是:"伤人乎?"他首先关注的是人而非马,可见在孔子的关爱中人是居于优先地位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测度《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文章以结构主义和关键词方法为理论依托构建观念网络,通过自然语言分词技术对《论语》进行分词处理并构建观念词典,依照正向最大匹配法筛选出《论语》语句中与词典匹配的词项,并进行两两相连构建加权无向网络,以边权重的离群点为过滤门槛,筛选《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论语》首先出现的是"人-君子"二元结构,接着逐渐出现"知-仁"二元结构,进而出现"人-知-仁""人-道-邦"的三角形强闭合结构。这说明孔子倡导"仁"为德性科目,"邦"为事功科目的内圣外王之学,其中"人""知"在《论语》观念结构中起着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