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机器人初步知识》的内容,被作为校本课程《机器人》的入门课来进行授课。主要目标是增加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并没有一些概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知识。但是本节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和铺垫,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下面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鉴于教学的需要。本节课的重点调整为机器人的算法分析,而把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只作为课前预习内容。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抱着了解我县教师怎样上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想法,在没有通知授课教师的情况下,随意听了一节初三语文复习课,感受颇多。教师一走进课堂,首先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复习内容。重点强调要对本单元内容整体感知,综合理解,然后教师说:  相似文献   

3.
<正>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本单元通过"谈论日常作息时间"这一话题,让学生学会用at加具体的时间点来表达时间,描述自己和他人一天的作息。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听说为主。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5.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四星级重点高中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好的学习能力.1.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上一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后续内容.本节课为"线性规划"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的意义、线性约束  相似文献   

6.
本节课的课型为"新授课"。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函数与映射的紧密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陶春竹 《考试周刊》2014,(91):149-150
<正>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第3节的内容。第6章共有4节内容。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讲述了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本节讲述的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因此,本节内容是前面两节的延续;同时,为学习下一节"细胞的癌变"打下基础。本节的核心内容是: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本节内容为我们认识生命过程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  相似文献   

8.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我日常教学中普通的一节概念课,授课对象为塘沽一中理科班高二学生,针对学生理解力的特点,以及椭圆在解析几何中的承前启后的独特地位,我对本节课的概念引入给予了强化,目的是引领学生掌握概念的研究思路,为后续的双曲线及抛物线的概念引入作铺垫。  相似文献   

9.
田国华 《广东教育》2008,(4):112-113
一、课前分析 授课内容:众数、中位数.它们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及两概念的运用.难点是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美术教材第8册第17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在小学阶段以电脑美术形式出现,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授课地点为计算机机房。学生人手一机,在了解贺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运用金山  相似文献   

11.
本节教学内容为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第19~21页例1.2),第1课时,新授课。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要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正确认识乘法是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解答乘法应用题的基础。因此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初步知识》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做好铺垫。教材将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把对机器人算法的分析只作为拓展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节用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本节  相似文献   

14.
新授课前如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设计基本训练题,与新授课的顺利进行有着密切关系。下面就以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求单位面积产量”这一节内容,简单地谈怎样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基本训练题。 “求单位面积产量”这一节编排的例题是“玉米专业组去年获得玉米丰收,在一块长425米,宽120米的长方形地里共收玉米94860斤,平均亩产玉米多少斤?”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土地面积产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版)六年级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一节新授课.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西方的重要节日--圣诞节的有关知识.本课重点介绍圣诞节的一些习俗用语.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愿意了解这一重要节日,因此,学习兴趣浓厚.  相似文献   

16.
[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16 年审查通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试用本(傅宏主编)的高一年级第二课的内容,授课对象是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这节课是在第一课"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上具体化深入的一课,人际关系的适应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与学科教师相处又是学生每天都必须处理的与其联系最紧密的人际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一、几个相关问题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选修1-2第一课时内容,也就是复数的入门,复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类新数,也是中学课程里数的概念的最后一次扩展.虚数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生活中很少应用,不太容易理解,同时,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考题只涉及复数的相关概念,但作为新授课,其落脚点不能仅定位于此,而应与本节课的主题"数系的扩充"相匹配,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以前的数集为什  相似文献   

18.
梁平 《中学生物学》2013,29(9):20-21
1教学背景分析1.1教材分析"植物种子的萌发"是苏教版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这章的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为了解水平。教师要挖掘素材,开展探究性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1.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积累了一些与种子有关的知识,对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充分熟悉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创设多种形式的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各项探究任务。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A4):143-144
<正>本节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  相似文献   

20.
说课是近年来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笔者主要说及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在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时,笔者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计划授课为两课时,笔者的说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